APP下载

汪机"营卫一气说"的内涵深析

2016-03-11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丹溪一气卫气

潘 云 王 键

汪机"营卫一气说"的内涵深析

潘云王键

文章以明代医家汪机的《营卫论》一文为基础,详细讲述了汪机"营卫一气说"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以及临床应用,在对其具体内容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汪机"以阳为本"的阴阳观和"以气为先"的气血观,这样的阴阳气血观为他提出"参芪双补说"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新安医学温补派打开了局面.另外,在研究他的阴阳观的理论渊源时,发现汪氏对阴阳的认知与易学中的阴阳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汪机; 营卫一气说; 营卫学说; 新安医学

汪机生于明代中期(1463~1539),出生世医之家,精通《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脉经》运气学说等以及临床各科,如针灸、外科、推拿等,几乎是医览全科,并且还能"肆力医家诸书,参以《周易》及先儒《性理奥论》而融会于一"[1]104,在其行医四十余载中,勤于著述,先后编写抄录了十多种医书,首创"营卫一气说",并在其理论基础上提出"参芪双补说"的临床应用,提倡固本培元的温补思想,成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的领头人,其学术思想影响后世诸多医家,其已知门人有陈桷、程鐈、周臣、许忠、汪副护、黄古潭等[2],而黄古潭还培养了名医孙一奎,孙一奎创命门动气学说,承袭并延展了汪机的"温补培元"思想.

1 "营卫一气说"提出背景

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为了纠偏南宋滥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燥之流弊,力倡寒凉用药,而有传承关系的朱丹溪更是作《局方发挥》一卷,着重指出常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流弊,并提出滋阴降火说,讲述"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强调保护阴精为摄生之本,影响甚广,如此反致后世某些医家胶于滋阴降火,临证时"专事苦寒以伐真阳",又形成了执于寒凉力避温阳的时弊,因此导致诸多误治之症.故及汪机,则为努力扭转此弊,作《营卫论》,创"营卫一气说",并提倡参芪二药气血双补、益气补血养阴的特性.实际上,朱丹溪本人虽然提出寒凉滋阴之法,力避温阳辛燥,但他临证时却是随证处方,灵机变化的,也并非胶于滋阴降火,有诸多医案可以证明,只是时医不明,愚解愚用.

汪机本人对于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继承,非常推崇丹溪之徒戴思恭编纂的《推求师意》一书,对丹溪的"滋阴""顾阴"的医学思想相当认可,但他同时也受到李东垣的影响,因此他尽其所能融合两家的医学观点,以新颖的"营卫一气说"做到了两边的权衡.《营卫论》一文是附于汪机《石山医案》的篇首,全文不足两千言,但其中已经透露出汪机对营卫、阴阳、气血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参芪气血双补的临证感悟[3].从《营卫论》一文的整体结构来看,文章中的论点叙述皆以丹溪的言论作为发起点,同时也可发现论点的论述并未推翻丹溪的观点,而是竭力维护,并且完善其阴阳观,且丹溪的阴阳观乃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汪机认为此说法乃"立论垂戒于后也,非论治阴虚之病也",并且别出心裁地创出"营卫一气说"来解释"阳常有余"和"阴常不足"的真实指代[3].

2 "营卫一气说"的具体内容

"营卫一气"是根据汪机《营卫论》中提到"阴阳同一气""阴阳一太极"而来,汪机所创的"营卫一气说"中,对于营卫的认识,却不仅仅只有"营卫一气"这个特点,还涉及营卫各自与阴阳气血的关系和营卫各自本身的特性.以下将分三点,详细分析汪机《营卫论》中展现出"营卫一气说"的营卫观点的理论逻辑过程.

2.1卫常有余,无待于补

《营卫论》中提到丹溪所言"(人禀日之阳为身之阳而日不亏)人禀天之阳为身之阳,则阳常有余",且"若果阳虚,则暴绝死矣",可见此阳是人的天生禀赋,生来即有,死而即无,从不言虚,只言存亡[1]65.汪机通过《黄帝内经》中对卫气慓疾不受诸邪的描述认为此为阳常有余之象,并且以朱子"天之阳气,健行不息,故阁得地在中间,一息或停,地即陷矣"[1]65之说来解释丹溪的阳虚即暴绝之意,所以阳无待于补、亦无益于补.因此,汪氏认为"常有余且无需补"的阳即卫阳(卫气).

2.2营常不足,必待于补

丹溪的观点认为"(人)禀月之阴为身之阴而月常缺"[1]65,且人常"营营于物,役役于事"[1]65易伤筋骨神意, "凡此数伤,皆伤阴也"[1]65,以此垂戒后人注重修身养性,勿过损伤.不过丹溪"拳拳于补阴",除了由于阴易伤之外,还因为阴阳互存的关系,认为阳依附于阴,阴气若虚,则阳气无所依附,即会暴绝.因此,补阴对于"阳常有余"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此处的"阳"即是上文所指"卫阳",而"阴"则指的是与卫阳相对的"营阴".这一点,汪机的"营卫一气说"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汪机认为天地万物,阴阳两者为同一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天之日月解释之,日为阳,月为阴,同在大气之中,月禀日之阳得以光照运行,但月有圆缺,故此大气有亏有盈.因此,卫气营气皆为一气,两者相对而言,卫气属阳,营气属阴,营阴不禀卫之阳则无法营昼夜利关节,且"营气者,水谷之精气,入于脉内,与息数呼吸应"[1]66,因此"阴气(即相对于卫阳的营气)不能无盈虚,不能不待于补也",所以丹溪强调的"阴常不足,必待于补",即是"营常不足,必待于补",而所谓的"人身之虚皆阴虚",实为营虚,营中含有阴阳气血.

还有,既然"阳常有余,无待于补",那"何方书尚有补阳之说"且丹溪为何又说"气虚不补,何由而行"[1]65?针对此问,汪机又以营卫之论解释说,"阳有余者,指卫气,卫气固无待于补"[1]65(见上文分析),但"营之气,亦谓之阳"(此处"营之气"应指营中气血之气,非与卫气相对之营气),此气或虚或盈,所以才有补阳补气之说,实则补营中之气,即营中之阳.

2.3补营需气血双补

《营卫论》的第一段中,汪机以丹溪治产后阴虚一案来说明丹溪临证之时并非专主于血,依旧会根据气血两者的盛衰来决定补气补血的多少,并非见阴虚只补血.可见,此处产后阴虚应称为"营虚"更为恰当.因此,所谓"补阴",应分为"补营"和"补营之血"两种含义,倘若临床时"补阴"只考虑到"补营之血",则就违背了阴阳互根、气能生血之理,因此,若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补阴",则应该是"补营",即气血皆补.营中自有阴阳,即营中之气血,实则营气非为纯阴,况且孤阴不长,营气营运于藏府之内定有阳相助.而关于营中之气血,汪机认为"血之于气,异名而同类",即气血本一物,只是在人体各经中此一物之内气血两者所占比例有多有少,营之气即营之血,营之血即营之气,两者本一物,有所分,有所不分,即"营中亦自有阴阳(气血)焉".故汪机提出"丹溪以补阴为主,固为补营;东垣以补气为主,亦补营也,以营皆气血而然也".

总结汪机"营卫一气说"的营卫阴阳气血的观点,归纳起来即为以下五点:(1)营气、卫气同属一气,两者相对互为阴阳,卫气属阳,营气属阴,朱丹溪所谓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中的阴阳指的正是营卫;(2)营阴需禀卫阳而营昼夜利关节,但营气之中还可再分阴阳,即营之气为阳、营之血为阴;(3)营气之中兼有气血,气血本一物,异名而同类,人体各经分受,只是各有气血多少之别;(4)"阳常有余,无待于补",即说卫气为"天之阳气,健运不息",无有盈虚,常言补阳补气,实则补营之阳、营之气;(5)"阴常不足"所指的是营常不足,此处补阴实为补营,包含补营之阴(血)和营之阳(气).

3 "营卫一气说"的临床应用

《营卫论》一文,既提出了"营卫一气说",又相应的衍生了"参芪双补说",这两者是理论与临床的关系,也就是说"参芪双补说"是"营卫一气说"的临床应用上的体现.

3.1倡用参芪的背景

作为执于寒凉力避温阳的滋阴风气的始端,朱丹溪本人临证时却并非如此执拗,在《辨<明医杂著.忌用参芪论>》中,汪机指出:"丹溪立法立言,活泼泼地,何尝滞于一隅?于此固曰血病忌用参、芪,于他章则又曰虚火可补,参、术、生甘草之类,又曰火急甚者,兼泻兼缓,参、术亦可",可见丹溪临证时用药机转灵活,并非"治火废人参而不用."[1]111-112

汪机本人自认为私淑朱丹溪,曾编集丹溪之徒戴思恭的《推求师意》,对丹溪医学思想了解甚深,但他同时又受其父汪渭的影响,又比较推崇李东垣,集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汪机门人程廷彝的《病用参芪论》一文中提到,求诊于汪机的患者多已"遍试诸医,历尝诸药,非发散太过,则降泄之多,非伤于刚燥,则损于柔润,胃气之存有几希矣",因此及至汪机诊治此类病人时,则"不得不用参、芪以救其胃气",可见汪机善用参芪与其所诊治病患有很大关系,这也造就了他对使用参芪的深刻感悟.

3.2参芪具备"补营"之功

参芪的气血双补即可"补营",补人身之虚,这一点汪机从三个方面推论:(1)参芪可补气,准确的指补营之气,即为补营;(2)参芪味甘,甘能生血,生血即是补阴,正好对应"阴不足者,补之以味",补的正是营之阴(血);(3)参芪气温,可补阳,即所谓"阳不足者,温之以气",此处补阳即是补气,即补营之阳,仍为补营.合而言之,参芪可补营中气血,即为气血双补,所以汪机又说"东垣曰血脱益气,仲景曰阳生阴长,义本诸此".

临证之时,汪机善用参芪,使用频率相当高,在《石山医案》的119例病案中,用参芪之剂有82例,占68.9%;在《名医类案》所收录的196例石山验案里,以参芪为剂有125例,占64%[3].但汪机并非专以参芪为治,实际上针对不同个体采取诸多灵活加减,正如《石山居士传》中转述汪机的说法:"人参虽温,杂于酸苦甘寒群队之中,夺于众势,非惟不能为害,而反为之用矣."[1]105

4 "营卫一气说"所体现的阴阳气血观

4.1"以阳为本"的阴阳观

"以阳为本"是中医阴阳理论中的一大特点,阳气在阴阳之间处于主导的地位,因为阳气运动才可展现阴阳变化的状态,即所谓"太极动则生两仪",其中动者即是阳气之动.一年四季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指的正是阳气的生长化收藏.而人体的阴阳偏颇都是通过阳气的变化来判断的,如阴分不足之人,表现出来的是虚热之象(五心烦热、面有潮红、出汗等),这些现象都是阳气的表现,医者通过观察阳之变而知阴分的情况.

因此,汪机继承了"以阳为本"的思想,可由以下三点分析得出:(1)《营卫论》中解释阴阳时提到"天地万物,阴阳两者为同一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天之日月解释之,日为阳,月为阴,同在大气之中,月禀日之阳得以光照运行",可见在自然界之中,阳处于重要地位.(2)在汪机的营卫认识里,卫气就如同丹溪所言的天之阳或日之阳,此阳周于全身,如同天绕地、日环月一般,无有盈亏,无待于补,而营气则是或盈或缺,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也.此观点本身就体现了阳气在生命表现中处于持久强大的一面,而阴气却时缺时满,由此可见,在生命常态下,阳气主导性强于阴气.并且,由"倘若此阳虚弱,则暴绝死矣"可见,阳气对于人命存亡的重要性.(3)营卫相对而言,营属阴,卫属阳,但营兼气血阴阳,汪机以"补营"圆善了丹溪气血皆补的"补阴",同时从营卫的角度扩大了阳气的范围,营卫之中,卫气属阳,营之气亦属阳,所以阳气的范围更广.另外,由丹溪治产后阴虚一案时根据气血两者的盛衰来决定补气补血的多少可以看出,在阴分缺失的病态下,补阴乃气血并补,即补阴依旧需借助阳气之力方可得以补全.

4.2"以气为先"的气血观

"以气为先"的气血观实质上与"以阳为本"的阴阳观同理.所谓依世间造化之理,"气惟阳能生阴,而阴不能生阳" (程廷彝《病用参芪论》),因此,参芪体现在补营(补阴)方面的功效,一方面在于其味甘补血,而另一方面更在于参芪的益气之功,通过养护阳气以帮助阴血的生长.也就是说,血虚之时需考虑补气以生血摄血,因为阳生可助阴长.上文提及的丹溪治产后阴虚一案,也正是此理.因此,从理论到临床,所谓"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摄血""气能行血"都是体现"以气为先"的气血观.

5 "营卫一气说"的理论思想渊源

5.1"营卫一气说"的营卫认识理论渊源

汪机认为阴阳同一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所谓"阴阳一太极",而卫气为阳,营气为阴,因此卫气与营气即是同一气.其实从《黄帝内经》中营卫的生成来说,营卫也可以说是同一气,《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曰: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卷八.五味第五十六》言:"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于营卫之道",由此两段内经的原文可以看出,营卫皆是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来,两者的化源一致,因此同一气的概念存在,而且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卫二者这样的过程,类似于太极生两仪的衍变.所以说,汪机的营卫一气的观点是可以在内经中找到依据的.

另外,李东垣在其《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言: "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如此看来,荣卫之气实为一气,此观点亦迎合汪机营卫一气的观点,或许存在对汪机营卫一气观点的直接影响,亦未可知.

5.2"营卫一气说"的易学思想的渊源

易与医的关系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一直是很有争议,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中医学家认为习医必须知易,张其成在其《易学与中医》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医易同源、医易会通的历史,并分析了医易之间相同的思维模式,足以证明易与医之间密切的联系[4].还有学者认为,《周易》中乾坤的阴阳关系是以乾为主导的,并且《黄帝内经》承袭了这样的阴阳主次关系[5],也就是说,《周易》以乾坤二卦为众卦之首,并以乾卦作为首卦,就已经凸显了乾阳的主导地位,并且内经继承这一思想,展现出"以阳为本"的生命观,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另外,易经作为儒道两家皆修的一门学问,在中医史上,无论是医道同修还是先儒后医的医家们,对易学必定是修习颇深,因此有不少医家将易理发挥到中医理论当中以指导临床.对汪机的医学思想影响颇深的朱丹溪和李东垣两位医家,早期也都是习儒出身.

而汪机本为习儒出身,必然对易理熟捻于心,李镜山在《石山居士传略》中写道"弃去科举浮文,肆力医家诸书,参以'周易'及先儒《性理奥论》而融会于一,皆余医所未闻也",可见汪机善于以易学思想融于医理之中,这一点在其《营卫论》中有明显表现,如文中在论述"阳气有余,无益于补""若果阳虚,则暴绝死矣"之时,汪机以朱熹"天之阳气,健行不息,故阁得地在中间,一息或停,地即陷矣"的观点作为支持,后又说"天之阳气,包括宇宙之外,即《易》所谓'天行健'",可见汪机的阴阳观已深受易学的影响.而汪机所言的阳气也正是营卫之气中的卫气,此观点也正是汪机营卫理论的一大特色.

6 结语

综上,可以清晰地了知汪机的"营卫一气说"的具体内涵,但另外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从汪机《营卫论》撰写目的来看,他所创立的"营卫一气说"和相应的"参芪双补说"是为了解决当时滥用补阴寒凉药的不良风气,提醒医家们不可见阴虚血虚则一味地使用补阴的寒凉药而伤及脾胃阳气.其实,如果不从营卫的角度,而仅从阴阳气血的特点关系方面,也可以说明阴虚血虚只用寒凉的补阴药的不恰当之处.但或许是由于当时那个时代医学氛围的关系,若仅从阴阳气血的角度讲,未必让人信服,故汪机转而从营卫角度去理解阴阳气血的关系,让人耳目一新.但如今,再回头综合起来看,也正是因为汪机如此创新的观点,让后人对营卫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汪机对营卫的认识在中医的营卫学说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性,与内经原始的营卫学说有相异之处,这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1] 高尔鑫.汪石山医学全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5-66,104.

[2] 顾植山.汪机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 2001,(2):3-5.

[3] 张其成.汪机医学的文化背景和医学价值[N].中国中医药报,2003-11-22.

[4] 张其成.易学与中医[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

[5] 贺娟.《黄帝内经》阴阳思想探源---从《周易》到《内经》的阴阳思想流变[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203-208.

(本文编辑:韩虹娟)

R249.2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01.027

2012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126B00)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潘云(博士研究生)];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王键)

潘云(1986-),女,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E-mail:elizabeth861208@sina.com

王键(1963-),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E-mail:wangjian6301@163.com

2015-09-08)

猜你喜欢

丹溪一气卫气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下 雨
八三感怀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浅谈丹溪学派传承悠久之因*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