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展养殖小区建设的探讨

2016-03-10潘海博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畜产品规范化生产

潘海博(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对发展养殖小区建设的探讨

潘海博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发展养殖小区,推广养殖规范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畜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实现畜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切入点,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发展养殖小区有利于实现粮食有效转化,农产品多次增值,有效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美化农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动物疫病的控制,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养殖小区;规范化;建设;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找到养殖小区与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最佳结合点,真正使养殖小区成为优质安全畜产品的生产载体。

1 养殖小区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重要载体

建设养殖小区有利于畜产品安全生产,便于将千家万户分散养殖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畜禽品种的选择、投入品的控制和监管、饲养管理、用药安全、残留控制等方面都便于操作和管理。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靠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要把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与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走养殖小区化、小区标准化的路子,以规模小区为基础,推广统一的专用品种、统一的技术规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统一的产品品牌,实现全程控制和优质优价机制,把养殖小区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安全畜产品的生产基地。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养殖小区应成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载体,因此,必须加强养殖小区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养殖小区的规范化管理。一要制定和完善建设管理规范。从养殖小区的规划布局、地址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制度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科学、系统的规范,使养殖小区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二要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对养殖小区“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作为畜牧业品牌经营的重要举措,尽快形成促进认证与推动生产的互动,加快实现畜牧业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跨越。

2 科学设计与建设养殖小区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要

安全卫生畜产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小区建设也有很高的标准。当前养殖小区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规划布局不合理,反映在地址选择不科学、小区内单元的设计不合理,更重要的是缺少环保处理设施。因此,要强化养殖小区清洁生产意识,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新建养殖小区整体建筑布局要科学合理。要首先考虑养殖规模,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同时要考虑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在地址选择上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小区以围墙或防疫沟与外界隔离,周围要设绿化隔离带。养殖小区应设有相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服务室或兽医室及相应的检验、诊断等仪器设备,有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人员、畜禽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小区内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净道主要用于畜禽周转、饲养员行走和运料等;污道主要用于粪便等废弃物出场。在公共设施方面要求“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达到用电保证,道路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3 养殖小区推行标准化生产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关键

养殖小区应推行标准化生产,从畜禽品种的引进、饲料的供应、兽药使用、防疫消毒、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等环节都应达到无公害畜产品标准要求。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控制更要用无公害的标准加强监管,合理使用,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及添加剂,以保证所生产的畜禽及其产品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畜禽引进应从非疫区引进,经检疫健康并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需要引进种畜禽时,还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且有系谱、合格证等。在疫病防治方面要统筹计划,在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和当地流行病学制定本养殖小区免疫程序、卫生消毒、疫病防控及扑灭等制度和措施,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无害化要求进行处理。

4 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保障

尽管养殖小区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受到一些局限,如何更好地利用养殖小区的优势,扬长避短,发挥主体作用,必须对现有养殖小区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规范和改造,使之尽快成为科学、规范的养殖小区。

4.1建立各种管理制度。

包括畜禽出入场管理制度,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购进使用管理制度,卫生防疫消毒制度,疫情监测登记报告制度,畜禽传染病控制措施,产品销售制度,日常操作规程等。

4.2搞好记录管理。

包括畜禽品种、饲料来源、饲料消耗情况、生产性能、销售或淘汰情况、发病情况、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测及结果、用药、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畜禽销售记录等情况。饲养单元也要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4.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探索多种管理模式。

养殖小区的发展,重点解决了量的快速增长,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克服养殖小区的弊端,使养殖小区形成合力,重点转到质的提升、效益的提高,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头戏、优质安全畜产品的生产基地,应推广“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审批、统一供应畜禽、统一饲料兽药、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推进养殖小区向较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

5 养殖小区科技服务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支撑

5.1配备技术人员,服务到位。

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配备,要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具备畜牧兽医技术知识,负责小区畜禽的改良、疫病防治、卫生消毒、兽药管理使用,以及对小区养殖户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等,随时为养殖小区进行服务和指导。

5.2普及知识,措施到位。

宣传推广普及科技知识,发放技术资料,专家或技术人员要定期或有针对性地到小区进行培训、指导、技术服务,普及规模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知识,通过培训、讲座、送科技到户、设立专家服务热线等形式,普及养殖技术、管理、疫病防治等基础知识。

5.3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到位。

政府要大力扶持养殖小区建设,完善通讯设施,保证水源清洁卫生,做到“路通、电通、水通”,解决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小区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做到无害化处理。

5.4做好保障,确保防疫到位。

养殖小区防疫打破了过去春秋两季集中防疫的常规,按照养殖品种、养殖情况由防疫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日常防疫,保障养殖小区动物的健康生长。

中图分类号:S96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9X(2015)02-0030-02

作者简介:潘海博(1993-),男,甘肃张掖人,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校学生。

猜你喜欢

畜产品规范化生产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