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酮病的防治

2016-03-10何健蒋娜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汭丰工作站城关工作站甘肃泾川7443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犊酮体精料

何健,蒋娜(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汭丰工作站、城关工作站,甘肃 泾川 744300)

奶牛酮病的防治

何健,蒋娜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汭丰工作站、城关工作站,甘肃 泾川 744300)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奶牛的奶产量上升幅度较大,随之奶牛患营养代谢病的比例也逐渐增高,尤其是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常发生于舍饲、运动不足及营养状况较好的奶牛。奶牛发生酮病可导致牛奶减产、奶质变差及繁殖力降低,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是提高血糖浓度,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抑制酮体的生成。以替代疗法为主,再给以丙二醇和辅酶A等辅佐药物,并且疗效显著。通过营养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酮病的发生率。本文就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其防治做以下论述,旨在对奶牛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奶牛;酮病;防治

近年来随着以奶牛为龙头的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奶牛的饲养量加大。通过奶牛改良及从国外引进高产奶牛,奶牛的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奶牛酮病的发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本病可致产奶量减少达10%~15%并引起奶质变差及影响后代素质,给畜牧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两例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为奶牛养殖业提供一点贡献。

1 典型病例

病例一:泾川县蒋家村一养牛户4岁奶牛,2胎,产后18 d,不食,精神淡漠,口流涎液,呼出气体和乳汁有轻度的酮气体。体温38.6℃,卧地后下颌抵于地上,诊断为酮病。治疗:50%葡萄糖溶液50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40 ml、辅酶A500IU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连用3 d;丙二醇500 g,一次口服,2次/d,连用2 d后改为250 g再用2 d;氯酸钾30 g,常水250 ml,混合灌服,2次/d,连用3 d。6 d后,病牛痊愈。

病例二:汭丰乡一养牛户,畜主自述该牛3胎,产犊后36 d,产后食欲减少,体温低,产奶量显著下降,经几次治疗,每次给葡萄糖治疗后,病情便好转,但过后又复发。临检精神沉郁,体质消瘦,体温37.4℃,酮乳,血糖偏低,诊断为酮病。治疗:50%葡萄糖溶液50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4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辅酶A500U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甘油500 g,一次口服,2次/d,连用2 d后改为250 g,再用2 d;氯酸钾30 g,常水250 ml,混合灌服,2次/d,连用3 d。同时肌肉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B12,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减药量,7 d后,病牛痊愈。

2 病因

2.1奶牛产前过于肥胖

干奶期供应能量水平过高,大量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蓄积,造成母牛产前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产后采食的恢复,出现能量负平衡,血糖过低造成体脂大量动员,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这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称消耗性酮病。

2.2奶牛高产

在奶牛产犊后的早期泌乳阶段,泌乳高峰出现最快,约在产犊后40 d达到高峰,而食欲不良恢复很慢,直到产犊后70 d达到高峰,因此在产犊后10周内食欲较差,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对产量较高的母牛来讲,则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所以高产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高。

2.3营养组分不合理

奶牛日粮中营养不平衡或供应不足奶牛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者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等,而且精料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从而会引起能量的不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这种原因引起的酮病称为自发性或营养性酮病。

2.4其他疾病继发

本病极少部分是由于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皱胃变位等引起食欲下降或废绝,机体摄取不到足够的营养,血糖浓度又降低,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含量增多而继发。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利用糖的能力减弱,脂肪大量分解,导致产生酮体过多而发病。

2.5其他因素

光照不足,缺乏运动,饲料中缺乏磷、钴、碘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缺乏等因素,可使牛群发病率增高。寒冷、饥饿、过度挤奶等应激因素也能促进酮病的发生。

3 发病机制

本病的代谢紊乱主要在瘤胃和肝脏,因此该病只发生于反刍兽。反刍动物通过消化道直接吸收单糖(葡萄糖、半乳糖)远不能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其中葡萄糖主要是由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而来。丙酸是瘤胃消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产生乙酸和丁酸、三者称为挥发性脂肪酸。

4 临床症状

4.1消耗型

消耗型酮病呈顽固的消化不良,患畜食欲减退,不愿吃精料,个别严重者见到精料就跑,仅吃少量干草和青草。有的病牛饮食饮水均废绝,异食,患畜喜食垫草,喜喝污水、尿,舔食污物或泥土,反刍停止,最终拒食,粪便初期干燥,呈球状,外附黏液,有的伴发瘤胃膨胀;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有时排软粪,臭味较大。后多转为腹泻,迅速消瘦,体重显著下降。体温一般无变化,随病时延长,体温稍有下降(37.5℃);心跳数100次/min,心音不清,呼吸浅表频数(酸中毒)。肝脏叩诊浊音界扩大,可超过第13肋骨,并且敏感疼痛。重症者全身出汗、似水洒身、尿量减少,呈淡黄水样,易形成泡沫,有特异的丙酮气味;产奶量急剧下降,乳汁苦涩也有醋酮味,一旦乳量下降后,虽经治愈,但乳产量多不能完全恢复到病前水平。乳汁尿液加热后酮味更加明显。

4.2神经型

神经型酮病有轻度不等的神经症状,常伴有消化型症状,神经症状一般突然发作,初期兴奋不安,食欲不振,在圈内乱转;有的牛目光怒视,举尾乱跑。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全身紧张,颈背部肌肉和咬肌痉挛,有的牛空嚼磨牙,流涎。感觉过敏,时时转动舌头,乱舔皮肤,吼叫,眼球震颤。癫痫发作时时间较短,不久转为抑郁,卧地不起,有时头弯向颈侧而卧,有的病牛嗜睡,呈昏迷状态,约1~2 h,但经约8~12 h,反复复发。

4.3瘫痪(半瘫痪)型

发生此病症状类似于母牛生产时症状,但也有区别,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区分和判断,如与生产瘫痪同时发生,不要使用钙制剂。

5 诊断

5.1现场诊断

对病牛做全面了解,要讯问病史、了解母牛产前膘情、产犊时间、产乳量变化及日粮组成和喂量,作出初步判断。

5.2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主要检测牛奶、血液、尿中BHBA(羟丁酸)、丙酮的变化临界值,根据相关检测数值与正常奶牛相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其中根据其数值可以判定为严重酮血症、临床型奶牛酮病、亚临床型酮病、轻微酮血症、可疑酮病。尿酮正常值为3~30 mg/L,在30 mg/L以上为异常,在100 mg/L以上为亚临床症状。

5.3类症鉴别

本病在临床上与前胃弛缓、皱胃左方变位、产后瘫痪、低镁抽搐有相似之处,应仔细区别。

5.3.1前胃弛缓类似之处:吃草、反刍减少或废绝,或仅吃少量干草及其他粗料,厌食精料,排干硬粪便或腹泻。

不同之处:病牛没有神经症状,呼出气体无醋酮味(如烂苹果或氯仿、丙酮味)。血液、尿液中无酮体,血糖正常。

5.3.2皱胃左方变位类似之处:产后发病,体温不高;呼出气、排出尿和挤出奶有酮气味;消化紊乱,拒吃精料,尚吃少量干草。

不同之处:病程在1个月以上时,在左肋可出现气囊。在左侧肩胛骨的下1/3水平延线的第十至十二肋间听诊时,可听到皱胃内气体通过液面时发出的丁零声,其蠕动与瘤胃时蠕动音不一致,与对侧(最后三肋弓区)相比稍显膨胀,而左肷窝下陷。

5.3.3产后瘫痪类似之处:产后发病,体温不高或下降,多在产后1~3 d发病,很快出现瘫痪,体温下降,食欲下降或废绝。

不同之处:多在产后12~72 h发生,初多呈现抑制状态,呼出气体无醋酮味,接着患牛意识和知觉丧失,四肢肌肉震颤,瘫痪,多在产后几小时不能站立,昏睡、消化道麻痹,皮温低为特征。用钙剂和乳房送风疗效显著,如果酮病与产后瘫痪同时发生时,单独应用葡萄糖治疗,效果不明显。

5.3.4低Mg搐搦 类似之处:感觉过敏、空嚼、表现不安、全身紧张、精神不稳定。

不同之处:大量采食夏季露水草,尤其是施用含有N、K化肥的饲草,Mg含量低易发病。气候不稳定情况下多发发,耳竖立,瞬膜突出,遇到刺激,易发发生痉挛。

6 预防

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最主要的是加强饲养管理,即在奶牛泌乳期缓解能量负平衡。必须使奶牛在产犊时既不饥饿又不过饱。在泌乳初期,特别是在治疗之后,必须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日粮中蛋白质含量适中。舍饲奶牛保证有足够的运动,尤其在春季更为重要。如果饲喂大量青贮料发病率高,应在一个实验阶段减少饲喂量。保证饲料中有充足的钴、磷、碘。加强对病牛补饲补料,多喂脂肪类饲料、糖脂高的饲料和维生素的饲料。

有问题的畜群可以考虑应用丙醋钠进行预防性补饲。从产犊开始,每日110 g,连喂6周,在减少牛临床酮病发病率和提高奶产量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同样使用丙二醇(产犊后每日350 ml,连用10 d,或喂精料日粮的6%,连用8周),效果也佳。

对有酮病史的牛,在产前1周静注20%葡萄糖500 ml、10%葡萄糖酸钙500~1 000 ml,隔日1次,对预防原发性疾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中草药添加剂以健胃消食、清热利湿、益气健脾的中草药为主:当归、川芎、砂仁、陈皮、赤勺、熟地、神曲、益母草、广木香、麦芽、黄芪、甘草等。因为奶牛发生酮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脾胃不好从而造成生糖物质生成量的减少,中草药的健脾胃作用对此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7 小结

奶牛酮病一般可以治愈,但会频繁复发。主要原因是奶牛泌乳早期均能出现能量的负平衡过程。在这段时间,能量的供应不能满足能量的需要而到致能量的负平衡。养殖户不懂的科学饲养,盲目追求产奶量,碳水化合物饲料供给量降低,从而发病。在不合理的治疗中,由于高糖血钙的迅速消失,或由于剂量不足而乳糖又从牛奶中丧失,从而造成反复发病。

建议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养殖,选择高品质饲料饲喂。按照饲养标准合理管理。奶牛饲养预防为主,减少病害。奶牛如果患病要对症拥有,同时避开休药期。

(编辑:高真贞)

TU264+.1

B

1006-799X(2016)09-0056-02

何健(1986-),男,甘肃泾川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养殖技术及动物疫病治疗工作。

猜你喜欢

产犊酮体精料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缩短措施
尿酮体“±”或“+”代表啥
山羊短期育肥有高招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