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维状态空间模型的石化企业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2016-03-09孙洪海肖艳玲王艳秋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石化企业

孙洪海+++肖艳玲++王艳秋

摘要: 采用生态承载指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石化企业的生态承载力,验证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企业生态效率测算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能为石化企业的生态效率状态判断提供理论工具。该方法有助于发现石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问题,从而为相关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石化企业;三维状态空间模型;生态承载力;生态效率

中图分类号:X22;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6)01000704

一、引言

生态效率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加拿大科学委员会(SCC)提出的,80年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生态效率引入世界保护战略,1990年,学者Schaltegger和Sturn首先对生态效率定义给予界定[1],90年代后,国际上开始兴起对生态效率的研究,不同组织、学者等分别给出了生态效率的定义。最具影响力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于1992年给出的生态效率定义,定义中重要的思想是降低资源、能源使用强度,提高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物质回收,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尽量使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的消耗强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低到与生态承载一致的水平。[2]2000年,该内涵被进一步明确并确定了三大目标:一是减少资源消耗,二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三是增加产品价值。[3]承载力的概念源于自然生态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人类生态学领域[4],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Arrow发表的关于“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文章,引发了学术界对承载力研究的热潮。[5]Bishop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环境承载力的定义[6],有些学者把环境承载力的英文名(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翻译为生态承载力,所以现在提得更多的是生态承载力。本文根据WBCSD提出的生态效率定义,在承载力理论的基础上,将生态承载指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从经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来描述石化企业资源使用、环境影响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及互动关系,构建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某石化企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价。

二、建立石化企业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

生态效率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强调企业在实现高利润的同时,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在提升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要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及承载力理论构建的三维状态空间生态承载力模型,对某石化企业从经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状态空间中,石化企业是对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的施压者,三维状态空间的三个轴分别代表某石化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资源使用状况及企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状况,该模型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资源及环境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本文结合某石化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生态效率目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石化企业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资源、环境三类指标及状态层、变量层,见表1。

四、结论

本文采用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某石化企业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某石化企业的实际生态承载力为1249,企业的总生态承载力为1198,根据石化企业生态承载力判断依据,该企业生态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说明该企业目前生态效率状况偏离企业生态效率发展目标。

通过对表5中各指标权重及理想值、现值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企业污水中酚含量、废气排放量、原油加工损失率等指标偏高,处于超载状态。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等指标为1,处于满载状态。新鲜水使用量、单位原油耗水量、工业污水单排量、污水中含油量、污水中硫化物含量等指标偏低,处于可载状态。

通过应用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该石化企业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发现,该石化企业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以促进企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是该企业应在生产工艺技术上进行改进,尤其是节能技术的改进;二是企业应对资源使用效率进行改进,如水、原材料、能源的使用效率;三是企业应改进污染物的处理技术,提高污染物的处理率。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生态承载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描述企业的经济、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通过状态空间的三个轴准确描述企业经济发展、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互动关系,采用生态承载指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石化企业的生态承载力并进行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企业生态效率测算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企业生态效率状态判断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有助于发现石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经济、环境间的问题,为相关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Willard B. The Sustainability Advantage: Seven Business Case Benefits of a Triple Bottom Line[M].Gabriol Island:New Society Publishers,2002.

[2] Bjrn Stigson. Ecoefficiency Creating More Value with Less Impact[M].New Youk: WBCSD,2000:536.

[3] WBCSD.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R]. Geneva: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0.

[4] 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5] Arrow K, Bolin B, Costanza R, et al. Economic Growth,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 1995,268:520521.

[6] 许联芳,杨勋林,王克林,等.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6,15(5):11111116.

[7] 孙源远.石化企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责任编辑:张岩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承载力石化企业
内部审计在石化企业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恩施州生态效益分析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经济新常态对石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新时期深化石化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
“生态红线”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浅析三亚生态城市发展
化学承压气瓶爆炸原因与规避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