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机设备检修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确定

2016-03-09冯志勇

电力安全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热机扳手安全措施

冯志勇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11)

热机设备检修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确定

冯志勇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11)

电厂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前必须办理工作票,若工作票中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有明显遗漏,则会对工作班成员的安全构成潜在危害。对如何在电厂热机检修维护中正确进行危险点分析、辨识,如何采取可靠控制措施来保障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热机设备;危险点分析;工作票;控制措施

0 引言

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在进行电厂(不含核电、水电、风电、光伏电站,以下相同)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前,必须办理工作票。工作票中除了应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外,还需进行危险点分析并确定控制措施。

1 危险点分析

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危险点分析应考虑到防止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方面,且涵盖检修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1.1 人身伤害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结合电厂安全事故事件经验,人身伤害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处坠落。人体从高处(如脚手架、检修及操作平台、作业车、梯子、设备或管道等)坠落到地面,或者从设备、地面踏空失足坠入孔洞、仓体、容器、烟风道、坑、沟、升降口、料斗等。

(2) 触电。人体接触无良好接地装置的带电设备金属外壳、裸露的临时电线电缆或者漏电的手持式电动工器具;驾驶起重设备、升降车误触高压线路或者安全距离不足发生感应带电等。

(3) 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体伤害事故。如落物(包括高处落物)、锤击、碎裂、崩块、撞击、砸伤等情况,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4) 机械伤害。指机械及转动设备与工器具对人体造成的绞、辗、压、碰、割、戳、切、撕、拉等伤害。如工件或工器具飞出,以及切、削、磨、锯、钻时手或者身体其他部位被机械碰伤、卷入、缠压等情况。但因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情况除外。

(5) 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起重作业时的触电伤害。

(6) 火灾及爆炸。指电厂生产区域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的人身伤害。

(7) 中毒和窒息。指因接触有毒物质造成的人体伤害。如误食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在缺氧或充满有毒气体的封闭空间(如容器、暗井、涵洞、污水井、地下管道等)中晕倒甚至窒息等情况。

(8) 烫伤和灼伤。指因接触高温物体(如水或蒸汽)、腐蚀性化学品造成的人体伤害。

(9) 坍塌。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或土石塌方造成的人体伤害。如建筑物、脚手架、平台倒塌,挖掘管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或清理煤仓、粉仓、灰库、灰斗时的塌方等情况。

(10) 车辆伤害。指由本企业机动车辆(包括电动运输车辆)引起的人身伤害。如车辆在行驶中对人体的挤压、辗压、碰撞或车辆倾覆等情况。

(11) 噪声伤害。指因处在机器设备(如燃气轮机、球磨机、破碎机等)的噪声中对人员听力造成的损害。

(12) 其他伤害。以上列举之外的人体伤害,如扭伤、跌伤(如因上下扶梯跌倒、地面湿滑摔倒等)、冻伤、扎伤、擦伤、挫伤、刺伤等情况。

1.2 设备损坏

根据目前的电厂热机设备损坏情况分析,热机设备损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火灾及爆炸。指电厂生产区域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的设备损坏。

(2) 设备承压部件失效。指锅炉超温超压、四管爆破、受热面大面积腐蚀以及磨损、疲劳,炉外管道爆破等情况。

(3) 压力容器损坏。如超压(爆破)、超温(过热),热疲劳、冲刷、腐蚀、焊口裂纹等情况。

(4) 转动机械损坏。如主轴磨损、腐蚀、弯曲、断裂,叶轮腐蚀、磨损、破裂,轴承磨损、烧坏、断裂,设备箱体及基座开裂、紧固件断裂等情况。

(5) 驱动减速装置损坏。如蜗轮蜗杆磨损、变形、弯曲,转动齿轮磨损、咬合、断齿,轴承及滚针磨损、烧坏、断裂等情况。

(6) 阀门损坏。如阀杆、弹簧弯曲、断裂,阀芯阀座磨损、腐蚀、裂纹,阀体及法兰冲刷、裂纹等情况。

(7) 管道及其附件损坏。如管道磨损、腐蚀泄漏以及受外力变形,支吊架及其滑动支撑松动、脱落、断裂等情况。

(8) 输煤机械损坏。如皮带脱胶、撕裂、断裂,滚筒脱胶、磨损,轴承、齿轮损坏,转向及拉紧装置松动、脱落、断裂,机架变形。筛分破碎设备锤头、滚齿、筛条、衬板磨损断裂及脱落等情况。螺旋及埋刮板给料机、出料机的螺旋、链条、刮板磨损断裂和轴承损坏等。

(9) 其他设备损坏。如风烟道腐蚀,设备内部遗留金属异物和其他异物引起的故障,油路、水路异物堵塞造成的缺油缺水故障,冬季设备内部存水结冰造成本体或管道膨胀破裂,设备附件如水位计、液位计、膨胀指示损坏,热机共用化水设备的腐蚀、泄漏、老化损坏,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损坏等情况。

1.3 环境污染

电厂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如拆除保温层时飞散的保温材料颗粒及灰尘,设备检修解体过程中因隔离、保护不当而泄漏的油、水、灰及粉尘、煤尘、酸碱液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设备防腐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等。

(2) 设备泄漏对环境的污染。因设备自身结构或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的油、水、汽、气、灰及粉尘、煤尘、酸碱液、氨气及其他有害化学物的泄漏对环境的污染等。

(3) 设备损坏对环境的污染。因设备损坏导致有害及污染物质暴露在外,造成以上各类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等。

1.4 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电厂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考虑的因素众多。在办理热机检修工作票时应充分全面地分析检修维护工作性质及设备系统特点,避免危险点遗漏,减少人身伤害、设备损害及环境污染。

根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危险点分析应在实施具体检修任务前,由工作票签发人或者工作负责人组织全体工作班成员参加,充分全面地分析、辨识,不能有明显遗漏。应确保参加该项工作的每个成员都参加了危险点分析和辨识,并了解危险点的控制措施,最后经有关人员认真确认并办理相关开工手续后,方可进行检修维护工作。

2 控制措施的确定

找出检修维护项目的危险点后,即可根据危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办理检修工作票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及该项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2.1 安全措施

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断电。断开该热机设备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并设置“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同时断开与检修热机设备和系统相连的管道、烟风道上的所有电动、气动、液动的阀门、调整门、挡板以及电磁阀、电液阀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并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此外,必须在上述设备停止运行后才可通知运行人员执行停电措施,并由有资质的电工进行电源线拆接工作。

(2) 隔离。在对热机设备以及排污、疏水、汽水取样、压缩空气、制冷加热、化水处理、液压驱动等公用系统进行检修维护时,应关严所有应关闭的阀门、闸板、插板、挡板,并挂好“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防止气、汽、水、油、烟、风、粉、煤、灰等介质的进入,必要时可以在关闭的门后装设堵板。一些重要的气、汽、水、油等管口应包扎好,防止异物进入造成堵塞和其他损坏。

对于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如H2、燃气、油气)的系统或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系统进行检修维护时,应关闭有关的阀门,并在关闭的阀门后加装堵板。在沟道内和井下进行检修维护时,应关闭可能进入其检修维护空间的介质所有阀门、闸板,并采取措施防止阀门、闸板的突然开启。

对于设备内部的检修维护工作,应做好其内部与系统连接的管口、洞口的封闭隔离措施。在压力管道上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时,检修区域内的管道应与系统可靠隔离,并开启检修区域内的疏水门或放水门进行放水、泄压,然后关严上锁或挂好“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以防公用疏水系统母管上的其他疏水门开启后出现逆向排放。

(3) 泄压。检查并确保检修维护设备与系统已可靠隔离后,才可进行相关烟风道、管道、容器、承压部件的泄压工作。开启阀门、挡板,初始时应缓慢并逐步加大力量,直至全部打开,以确保介质全部排出。对于有空气门和向空气排汽的设备和系统,可以通过打开阀门进行泄压。执行泄压操作时,人员不得正对压力释放的出口方向,必要时需做好防护以及隔离警示措施。

泄压操作后不能立即拆卸设备及管道阀门法兰、人孔门、堵板等,必须先仔细察看有关压力表计,细听设备和系统内介质流动的声音或查看排放口介质排放情况,确保设备和系统已完全泄压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再拆卸和打开有关法兰、人孔门、堵板等。

拆卸设备法兰时,应先松开远身侧的螺栓,再略松开近身侧的螺栓,防止设备内部未排尽的介质伤害作业人员。在打开人孔门时,身体应站立在人孔门有旋转铰链的一侧;对于没有铰链的人孔门,不应立即拆下靠近身体一侧的螺栓,应将人孔门缓慢打开后,细心观察有无介质喷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把人孔门全部打开。

对于汽水系统承压部件,在打开这些设备的人孔门时除采取上述安全措施之外,还必须采取个人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残留高温介质对人体的伤害。

(4) 通风。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伤等的危险场所,以及可能存在粉尘、煤尘等职业危害的地点或设备内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时,应做好通风及防护措施。

在进入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内部前,如进入汽水容器、疏水箱、油罐、酸罐、加药箱、管道、电缆隧道、灰库、灰斗、吸收塔、分离器以及带有盖板的井坑、孔洞、污水池和地下室等设备之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以及清洗清理,将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排除干净,并用检测仪器检测合格。

在进入燃烧室和制粉设备前,应确认其内部残留的可燃物无自燃风险,再打开其人孔门进行通风,排除设备内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并用仪器检测合格。

作业过程中还应保证以上受限空间的空气含氧量始终维持在19.5 %以上,严禁用纯氧通风换气。

(5) 冲洗与吹扫。对装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或系统,工作前还必须做好吹扫、清洗、置换等安全措施。

对含有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质的系统和设备(如燃气、H2、燃油系统),应使用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清除,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用蒸汽吹扫时要防止操作人员被蒸汽烫伤,同时还要防止蒸汽对其他管线、导电物体的损坏。

对氢冷发电机及其氢冷系统或燃气系统进行检修维护、试验工作时,在做好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后,应用CO2,N2或其他惰性气体对其进行吹扫置换。置换出的残留H2或其他可燃气体应从专用的排放管缓慢排出,排放区内不允许有烟火和静电火花产生。

对燃气系统进行置换时,应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置换工作的安全措施、技术要求、置换合格标准,同时要考虑惰性气体可能造成的人员窒息伤害,经专业工程师和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再实施。

(6) 检测。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或在上述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内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时,必须做好检测与技术分析的安全措施。

检测仪器或设备需在合格范围内使用,并经过检验标定。应制定标准,规定检测次数及测量值的标准范围;对同一范围,需用2台合格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对比,要确保可燃、有毒气体含量小于规定值,含氧量在19.5 %以上。取样位置应选在气体不易流动的死区,并保证每次检测都在同一位置取样。

(7) 装设警示标志及围栏。对于热机设备检修维护时断开的电源和拉开的开关、刀闸、熔丝,应在其明显位置挂好“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对于实施安全措施时关闭的阀门、闸板、挡板、插板,应在控制室和原地挂好“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安全警示牌。

检修维护现场应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靠近高温、陡坡、平台、梯口、井坑、孔洞、沟道及临近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压带电场所,应设置临时硬性围栏,并在围栏上分别挂好“当心烫伤!”、“当心坠落!”、“当心坑洞!”、“当心滑跌!”、“禁止依靠!”、“禁止烟火!”、“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止步,高压危险!”等安全警示牌。对于上述区域临近道路的夜间检修维护工作,还应设置红色的安全警示灯,必要时安排专人看守。如果作业时必须拆除上述区域的围栏才能作业时,应采取现场安全监护措施,监护人员必须始终在现场,并确保工作结束后围栏立即恢复原状。

在受限空间,如燃烧室、容器(汽包、除氧器、油箱油罐、疏水箱、换热器等)、管道、烟道、井坑、粉仓、煤仓、煤沟、渣仓、渣池、灰库、灰斗、吸收塔、分离器、污水池内作业时,人孔门和入口处应挂好“在此工作”、“未经许可,禁止入内”的安全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监护,同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在井坑、粉仓、煤仓、渣仓、灰库、灰斗、吸收塔、分离器、污水池等内部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安全绳的一端必须握在监护人手中。在作业时,监护人员应经常询问内部工作情况及人员身体状况,并做好人员、物件的出入登记。

2.2 安全注意事项

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安全,除采取上述安全措施以外,还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1) 个人安全防护。在检修维护工作中,应认真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如进入生产现场和施工区域正确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作业时戴好手套,所穿工作服和工作鞋符合要求,现场所有切割、打磨、钻孔、电焊作业戴好护目镜等。

在特殊危险区域,如有毒有害、高温、腐蚀等作业环境中,除采取上述安全措施外还必须佩戴专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化服等。此外,还必须在现场设置警告提示安全标志,以防他人误入有毒有害作业区域。如需进入噪声较大设备区域时,还应佩戴耳塞,以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害。

(2) 工器具使用安全。一般工器具使用前应检查工器具各部位是否完好。手持式电动工器具应检查是否在检验合格期内,其插头、接线、外壳是否完好,不符合使用要求的不能使用。

使用扳手(活络扳手、开口扳手)时,应紧贴螺帽,必要时用手扶住扳手前部,以防止扳手从螺帽中滑出造成人员摔倒。使用敲击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时,扳手前部应固定好并顶紧,若使用套管加力,其套管内径尺寸应与扳手手柄尺寸吻合并套入足够深度,以防套管跑出,不允许敲击套管。套筒扳手在使用中可用原配加长手杆,在螺母不能松动的情况下,不允许再加用其他套管,应考虑用其他办法卸下螺母。使用扳手榔头前,应将手柄和扳手上的油污擦净;使用大锤敲击扳手时,不应戴手套,大锤和手锤的锤头须完整,其表面须光滑微凸,不得有歪斜、缺口、凹入及裂纹等现象。为防止大锤或敲击扳手在敲击时小块铁件崩脱飞溅伤人,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好护目镜。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双手握紧,使其背对使用者,在即将断开、钻通材料时应减缓用力。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粉尘、煤尘的环境中作业时,禁止使用可能产生静电或火花的工器具。

(3) 现场作业安全。除安全规程规定一般注意事项外,在汽水系统阀门检修维护工作中,松动螺帽时应先慢慢松动对侧螺帽,并仔细观察法兰处有无汽水跑出,如有汽水跑出,应等汽水完全流尽再松动近身侧螺帽;螺帽不要完全退出,待全部螺帽完全松动后再依次退出螺帽。在退出最后1只螺帽时,检修人员应站在管道的相对固定一端,以防管道安装应力释放、管道出现晃动伤人。在切割管道时,应先了解管道的安装及受力情况,切割时戴好护目镜和手套;承受应力的管道不能直接割断,如确实需要,应采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管道断裂时的切割片破裂飞出或管道断裂弹出伤人。

现场燃气设备及系统检修维护作业时,不仅应做好隔离、置换安全措施,使用的工器具也必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如需动火作业也须符合动火安全规定。

热机设备检修维护中起重作业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危害严重,因此作业时应充分重视其安全。起重作业除安全规程规定的一般注意事项外,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及工器具进行安全检查、设置起重作业区,整个起重调换、放置起重物件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起重设备与工器具的检查。对于重大设备(包括有爆炸、腐蚀危险的物品)的起吊,必须制定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因抢修需夜间进行起重作业的,必须设置有安全警示照明的隔离区。重大起重作业或夜间起重作业时,安全监护人员必须始终在现场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起重作业区;起重作业须听从专人指挥,防止对起重作业指挥信号的误判。现场进行动火作业时,要特别注意上下交叉作业,一定要检查周围及下方有无可燃物,如有,则必须彻底清除,并在动火过程中加强检查和清理。

高处作业时,除做好防止人员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外,还应防止高处落物打击。要求施工材料、工器具和拆下的设备零部件放置稳固,小型物件应放在专门的箱盒内,高处作业区域下方还应设置围栏并挂好“当心落物,禁止入内”的安全警示牌。在每次上脚手架工作之前,应对脚手架各部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工作。在脚手架上下扶梯的明显位置挂好“在此上下,当心坠落”的安全警示牌,禁止在脚手架上抛掷物品。

热机设备锅炉水、循环水、化水的加药间及氨区检修维护工作时,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现场还必须备有紧急情况下的冲洗喷淋装置,防止危险化学品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对于设备解体废弃的油品、酸碱及其他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不能随意丢弃,应装入专门的容器内并存放在指定位置,以免造成人员伤害和作业现场及电厂的环境污染。

另外,现场作业环境(包括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情况、地面积水及油污情况)、人员素质及精神状态(包括是否胜任该项工作)、当时气象天气状况(夏季高温、雷雨、大风、冰冻等)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在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中也必须充分考虑。

综上所述,对危险点的控制,首先要针对该项热机检修维护工作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措施正确执行后还必须遵守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应该从个人安全防护、工器具正确使用、现场作业环境等环节全面考虑,要做到细致、认真,真正使检修维护工作安全万无一失。

3 结束语

热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安全风险很大,其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必须贯穿整个检修过程。工作项目一旦确定,就应对该工作所处的作业环境、设备与系统特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还要考虑作业人员精神状态、工器具使用、施工方案等安全措施,由此确定该项检修维护工作的风险控制措施,最终确保检修维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 国家标准局.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GB26164.1—201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 国家能源局.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2015-08-13;

2016-03-27。

冯志勇(1959-),男,工程师,曾从事电厂金属监督、锅炉、燃料检修管理工作,现主要从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email:13775225781@139.com。

猜你喜欢

热机扳手安全措施
把握重点 学习热机
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程的安全措施分析
“热机”易错大盘点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热机的起源与发展
液压扭矩扳手的不确定度评定
“战车金扳手”的初心
玩轮滑
国际空间站打印出首个3D扳手
国际空间站打印出首个3D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