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医药传承瓶颈及对策

2016-03-09谢阳姣闫国跃冯秋瑜符标芳李耀燕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行医瑶族执业

谢阳姣,闫国跃,冯秋瑜,符标芳,李耀燕(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其他

瑶族医药传承瓶颈及对策

谢阳姣,闫国跃,冯秋瑜,符标芳,李耀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瑶族医药;传承;问题;对策

瑶族医药是瑶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瑶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遗产。她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诊治方法及良好疗效,成为我国瑶族地区防病治病的重要社会卫生资源,在瑶族地区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瑶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藏、蒙、维、傣、朝、壮等民族医药的发展,目前尚未获得执业医师开考及招生资格,其发展受到政策及教育平台等各方面的制约。分析瑶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可有效推动瑶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1 瑶族医药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推动瑶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地方政府、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及瑶医专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瑶医专家通过查阅医史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不断挖掘和整理瑶医理论和医技,瑶医理论体系已初步整理形成,多本阐述瑶医理论和医技药方的专著出版;2010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瑶医药学院,为瑶医人才培养搭建平台,目前瑶医药学院已完成11本瑶医药教材的编写,可基本满足瑶医本科专业招生需要;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利用瑶族自治政策,在金秀建立首家公立瑶医医院,为当地瑶医颁发县内行医资格证,推动瑶医向合法化的发展;此外,民间瑶医覃氏家族,在北京、黑龙江省等地建立多家瑶医院,为瑶医的宣传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瑶医挖掘整理较晚,瑶族医药发展同其它许多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相似,存在医史文献缺失及挖掘整理不够、传承方式落后、人才缺失和宝贵经验失传、标准体系仍未建立而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瑶医行医仍未合法化等问题,瑶医的发展还存在重重阻碍,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1.1瑶族医药理论体系仍需完善瑶族医生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和认识药物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对疾病认识和诊病治病的理论以及药物理论,根据一些汉族文献记载,瑶族所用药物在汉代就已被汉人所知。尽管对瑶族医药的认识和使用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瑶医药经验长期靠口授心传的方式流传,没有可供挖掘的医史文献;加上地域、文化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瑶族医药理论只是点滴、零散的理论,没有得到系统的总结。瑶族医药理论体系的挖掘和建立起始于解放后[1],民族医药工作者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不断挖掘整理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瑶医对药物认识及使用的理论,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瑶药加以鉴定和研究,使瑶药理论具备科学的依据并得到不断完善。目前,经过专家们多年来的挖掘整理,已基本形成以盈亏平衡理论为主体的瑶医理论体系,但发展落后于藏、蒙、维、傣、壮等医学,仍需通过继续挖掘整理进一步完善。

1.2瑶族医药人才严重缺乏瑶族医药主要通过父传子、师传徒,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多数瑶医只将技术传给自己的子女或徒弟,其传承方式保守,传播范围狭窄;同时,由于多数高水平的瑶医医生年龄过大,文化水平有限,很难担起瑶医传承和发展的重任,瑶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人才的严重不足。1998年《执业医师法》的颁布,一大批文化水平较低的民族民间医生被拒在国家医疗队伍之外,人才缺失更加严重[2],人才不足成为制约瑶医传承和发展的瓶颈。

1.3瑶族医药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受现代医学理念的影响,医药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上议事日程。许多少数民族医药由于缺乏自己的标准体系而受限制,瑶族医药也遇到同样的尴尬局面。由于瑶族医药缺少本民族的文字,且其迁徙频繁,体系复杂,理论挖掘整理困难,其衡量体系很难统一。因此,瑶族医药理论、技法等没有固定的标准可言,缺乏考核和衡量的标准,对其发展是一个严重的桎梏。

1.4瑶医行医仍未合法化《执业医师法》的颁布,使众多的民族民间医生行医变成违法行为。目前,取得职业医师开考资格的民族医仅有藏、蒙、维、傣、朝、壮、哈医等[2-3],瑶族医药仍未取得职业医(药)师开考资格,这使瑶医行医合法化受到限制。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金秀大瑶山,就有440多名受民间认可的瑶族医生,由于受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这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专长的瑶医队伍,取得国家级行医执业资格的只有29名[4],而且该29名取得资格的医生并非名义上的瑶医。瑶医执业医师还未开考,极大地限制了瑶医行医的热情,对其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

1.5瑶医学仍未取得招生资格2010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瑶医药学院,标志着瑶医人才培养平台正式搭建。但由于瑶医执业医师仍未开考,学生就业没有途径,对其招生产生影响,目前瑶医招生资格仍未获得国家批准,瑶医教育资源缺失,瑶医人才后劲不足。

综上,瑶族医药学由于挖掘较晚、传承方式落后、执业医师开考及招生资格尚未获批等,其传承和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困难重重,现状堪忧。

2 瑶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大瑶族医药资源挖掘力度由于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医史文献缺乏,瑶医理论体系构建、医疗技法及医方验方的挖掘只能通过到瑶族民间实地调研,通过挖掘整理才能完成。瑶族是一个经过不断迁徙的民族,其民族分布面积较广,同一民族文化差异较大,为尽可能全面了解瑶族医药,政府应加大投入,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应组织大批人员,到民间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瑶医行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不断挖掘整理,推动瑶族医药理论体系的完善。

2.2加大瑶族医药资源的保护随着《执业医师法》的颁布,民间瑶医合法化行医受到影响,许多民间医生放弃行医,使瑶族医药资源濒临流失。为保存中华各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应尽力推动瑶医行医合法化,使瑶医资源得以保护。此外,瑶药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协调社会各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瑶药自然保护区,加强家种、家养驯化研究,合理利用和开发瑶药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2.3加快推动瑶医职业医师资格认证工作鉴于民间医生文化程度低等现状,权宜之计,可参照金秀县的做法,一方面申请瑶医执业医师国考,另一方面放宽政策,因地制宜,进行地方认证,使得民间医师获取地方行医资格;同时不断完善瑶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考试点的相关条件。对民族医(药)师的职称评定,不再套用中医、西医的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模式,注重对经验的考核。

2.4加快推进瑶医学专业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和完善瑶医药相关教材,形成系统正规的教材体系,加快推动瑶医学专业的招生工作,培养瑶医后备力量。在没有获得瑶医招生资格之前,举办不同层级的瑶医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提高基层瑶医、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职业技能,加快基层瑶医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和使用,吸引更多对瑶医药感兴趣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师承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高层次的瑶医学科带头人。同时,选择具有培养潜能、条件适合并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青年医生或医学院校学生深入瑶族地区,跟从当地优秀的瑶医学习,以缓解代际传承问题。

2.5加快推进瑶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是目前医药发展的必经之路,瑶族医药发展同样离不开标准化建设工作。瑶族医药发展应突破瑶医理论停留在“概念”层面的现状,将理论深化、细化、系统化,实现其诊法、治法操作及瑶药方药等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把标准贯穿到临床各科中,落实到瑶医药的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新药开发中。具体表现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制定各方面的地方标准,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并争取获得政策支持。

2.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瑶族医药大力支持,加快推进瑶医招生和执业医师开考,促进瑶医人才培养和医院等临床基地的建设工作。在瑶族医药科研课题申报、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评审、新药审批准入等制度制定方面,明确由相关民族医药专家组进行评审的原则;设立瑶族医药专项,开展瑶族医药关键技术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充分挖掘研究特色诊疗技术等,推动瑶医传承与创新工作并进发展。

[1]覃迅云,李彤.瑶医史[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13:49.

[2]李彤,李耀燕,庞宇舟,等.桂东北地区瑶医药发展的现状调查[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59-160.

[3]严华国.浅谈中医类别医师准入及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2):101-104.

[4]黄宪程.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现状[N].民族医药报,2012-07-06(06).

[5]李磊,沈志秀.民族医药传承的三大难题[J].医药世界,2005(5):81-82.

(编辑汤敏华)

R29

A

2095-4441(2016)01-0147-02

2015-12-30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252)

谢阳姣(1975-),女,汉族,湖南桂阳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医药的研究

李耀燕,女,博士,讲师,E-mail:118033598@qq.com

猜你喜欢

行医瑶族执业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