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思政课学习
——找寻中医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点

2016-03-09渠淑洁韦兆钧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特色核心

渠淑洁,韦兆钧,李 源(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思政课学习
——找寻中医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点

渠淑洁,韦兆钧,李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中医经典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建设

笔者通过对中医经典理论、中医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梳理,了解和探讨中医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深入研究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掌握两者的异同点,有效发挥中医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和优势,找寻中医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点,以及对当代普通大众、医务工作者和医学院校教育的意义。古为今用,借鉴吸收我国中医文化优秀组成部分,更好地指导“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医学专业课教学改革新局面。

1 中医理论体系

1.1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文化特点中医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理论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二是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三是以脏腑、经络以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四是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征。其中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文化特点。1.2“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课“中医医史文献”是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一是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研究,二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三是中医文化研究,四是中外传统医学比较与交流史研究。其研究方向特色为:文献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以文化研究为其起点,以医学研究为其目的;符合未来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与所处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密切相关。该专业学科在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承担了大量的学术基础性工作,为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历史的史料积累、现代医学发展的史学观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成果,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1]。

1.3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中医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可概括为“仁和精诚”四个字。“仁”,就是指“仁德、仁人、仁心、仁术”,就是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博爱的人文情怀以及精湛的医疗技能。体现了“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中医伦理思想,并将“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作为行医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中医所指的“仁人”是针对人的全面、整体发展而言,是“仁德、仁心、仁术”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2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1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这条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既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也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脱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生存发展的准则。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则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的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能保持理论的自省自觉,始终指引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得益于“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四个精神内核。这四个精神内核实际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人为本”既是理论起点也是发展目标,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标准来检验工作成效,评判理论优劣[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发现、总结实践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立足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实事求是指明发展目标,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3 中医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

3.1二者可结合点、相辅相成之处

3.1.1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特点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相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而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的整体观念,以及中医学在认识疾病、处理疾病中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们在观察、分析、认识、处理有关生命、健康、疾病等问题时必须注重人体的自身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并细分为辨证和论治两部分来进行诊治。

总体来讲,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特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具有相通性,都是要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整体全面、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中要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行医诊治中要辨证论治。二者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3.1.2将中医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中医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与当代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中医文化“和”的核心价值观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国家层面提出来的价值目标和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国家富强、社会民主、人类文明、世界和谐大同,是中国人民追求的最高价值,是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始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在中医学中“和”是一种平衡,人体自身维持平衡就能健康长寿,大自然维持平衡就能风调雨顺,社会维持平衡就能长治久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类和社会都会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指出的“和”的价值观念要求全社会共同推动,我们必须对前人的思想理念进行总结,必须在传统文化中推陈出新,借鉴吸收人类已有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中医文化中“和”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正丰富了这一思想价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补充。这一思想观念在政治哲学层面梳理了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医文化“仁”的核心价值观即“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社会层面提出来的价值取向,强调以人民为主体的人民价值观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一点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导向,主要还是从尊重人格、理解人的情感、重视人的日常生活视为合乎人之本性的价值诉求切入,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民众情感认同融合为一致的意识形态,使其真正成为当代民众的潜意识[3]。在这一点上,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都秉承着以人为本,尊重人和生命的价值理念。而在治病救人和社会发展中都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医文化“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即“大医精诚”的伦理道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它把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作为根基,并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要求人们:要“仁爱济世、重义轻利、守礼修身、睿智博学、诚实守信、忠仁端直、循孝敬老、廉洁自爱、知耻向义、谦虚谨慎”[4],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融合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是中华医药的宝库,也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学说思想的集大成者。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一个具有良好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中医文化所秉承的“悬壶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都有利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构建。

3.1.3将中医文化传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医文化的基础和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优秀文明成果,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中医经典理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医文化科学性的阐释,是对其作为一种社会先进文化的有力佐证。因此,将中医经典思想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但会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2中医经典思想是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中医文化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包罗了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涵,对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符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中医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其所倡导的“仁和精诚”是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阐述。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仁爱济世”的医学伦理价值,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天人合一、崇尚和谐的社会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医文化延续发展的文化命脉,对于培养和提升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诚实敬业精神等,提升中医院校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中医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也有利于帮助当代中医院校大学生形成独特的思想,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中医医史文献”是一门融合医学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5]。因此,中医经典思想是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

3.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学习中医经典思想的理论指导《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习中医经典理论思想的必修课,对该课程的正确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学好中医经典思想的桥梁。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人格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中医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当前,中医医史文献教育仍然存在包括学科定位、规划指向以及师生素质等在内的一些问题,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因此,中医经典思想的学习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力支持,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下进行。

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特点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相融合,将中医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将中医文化传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融合。中医经典思想是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学习中医经典思想的理论指导。

4 中医经典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意义

4.1对当代普通人群的意义目前社会伦理道德淡化、人文情怀淡漠、精神信仰缺失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价值的缺失。通过弘扬中医文化,凝练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加强社会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把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到当代中医高等教育中,融入到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共同努力改善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通过对中医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与整合,有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引领、统摄、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价值观,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积极倡导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可以更有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普通大众提供理论指导。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补充,不仅能够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自身发展,还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4.2对医务人员的意义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精辟地论述了作为医生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一为:“精”,即医道精湛;二为:“诚”,即医德高尚。所谓“精诚”,就是要求为医者要懂得尊重生命、博爱友善、普同一等、精求医术、专心敬业,就是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中医“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是每个中医医者必须秉持的行医规范,是作为一名医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为医者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和素质,不遵循这样的职业操守,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更不可能成为大医。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倡导和谐,将“精诚”作为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将对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3对医学教育的意义目前全国各所高等中医院校,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还是在师资分配、校园文化建设上都忽略了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上的指导作用,导致当前教育出现只重理论与临床技能的教育,而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只重“成材”教育,而忽视了“成人”教育。由于教育重心的偏倚,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医理论往往不得要领,进而失去了对中医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中医教育质量。通过中医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与指引,能够帮助大学生准确掌握中医学专业的实质与内涵,学习中西医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对中医树立科学而坚定的信念,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自觉与自省。通过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学习与熏陶,中医药大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医哲学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诚实敬业的职业精神,树立“医乃仁术”、和谐医患的为医理念,有利于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和谐社会,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5 结语

中医的未来在于满足国家、社会和大众的需求和认可,这就需要科学的文化体系作指引。将中医文化的研究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合,将实践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中医药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相结合,是中医药研究、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转型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研究中医经典理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有利于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发展观等,弘扬正能量。对中医学专业,尤其是“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更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论是对中医药卫生事业的自身发展,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王旭东.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73-76.

[2]周翔,徐惠.从当代社会思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J].继续教育研究,2015(4):75-77.

[3]王淑萍.儒学价值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5):46.

[4]孙继中.河南省内乡县579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30.

[5]马晓亮,陈萍.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中医医史文献[J].医学与哲学,2005,26(3):55-56.

(编辑汤敏华)

G641

A

2095-4441(2016)01-0124-04

2015-11-25

渠淑洁(1989-),女,山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社会学

李源,E-mail:314137789@qq.com

猜你喜欢

价值观特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