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界定

2016-03-09朱京慈赵小玉

护理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涵概念

曾 兢,朱京慈,赵小玉



·科研综述·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界定

曾兢,朱京慈,赵小玉

摘要: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能力、实践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能力概念,阐释其内涵及特征,以期为深入研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特征

Defination of conception,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Zeng Jing,Zhu Jingci,Zhao Xiaoyu(Chengdu Medical College,Sichuan 610083 China)

AbstractIt defined the concept and explain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on the basis of concept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which provided th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Key wordsnursing science;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concept;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工作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已不再是单纯执行医嘱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而是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全体人群。当护士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发生变化时,护士所要求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也会随之发生调整及改变。特别是目前我国新增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的培养层次,对这类学生应具备何种临床实践能力才能胜任临床岗位需求,是目前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国近几年对MNS临床实践能力有一些相关研究,但各方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理解殊异,对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也语焉不详。理论的缺欠、模糊往往会导致实践的困惑。为此,本研究通过对MNS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界定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及内涵特征,以期为深入研究MNS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1MNS临床实践能力相关概念的分析

1.1能力能力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不同学科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能力的研究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心理学界通常把能力看做是人们能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从事每样活动又必须以能力为前提[1]。能力构成的心理特征不同于其他心理特征,它是对活动的选择及方式直接起稳定调节控制作用的那种个体心理特征[2]。有学者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做了有益补充,认为个体要真实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活动仅具有心理特征是不够的,还包括生理行为的相互配合,认为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3]。哲学将它界定为: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能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生命中的积极力量。从职业能力开发领域角度,在能力本位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过3种不同的能力概念,即一般的能力概念、普通的能力概念和整合的能力概念。其中整合的能力概念目前已被各国学术界接受和认同。整合的能力概念是将前两种界定方式结合起来,避免了前两种能力观的局限,赋予了能力更加全面、深入的内涵,即与职位或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能力。

1.2实践能力从上述能力的概念中可以看出,能力与实践密切相关,与才能、知识、技巧等密不可分。尽管实践能力在工作、生活中已被普遍使用,如何定义实践能力这个术语,学术界目前还处在百家争鸣的状态,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1.2.1哲学角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能动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能力是主体的各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整体。实践能力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本身的自然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二是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是主体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4]。

1.2.2心理学角度心理学对实践能力的研究集中在实践智力。奈瑟尔是最早提出实践智力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实践智力与学业智力相对应,将实践智力看成是一个人对课堂之外问题的认知反应[5]。此后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在对实践智力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成功智力主要包括分析智力、创造智力、实践智力。Sternberg特别强调实践智力,认为它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分析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智力的主体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不能用语言来传递,是自己体会、领悟得到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具有行动导向,有利于个体解决问题,实现目标[6-7]。Sternberg[8]也十分强调这3种智力是相互联系的,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1.2.3教育角度有学者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意义上,认为除了将实践能力视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综合能力外,还需要从知识运用的层面来分析个体从事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继而提出了知识型实践能力概念,强调将个体内化的知识与观念作用于外在环境来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的运用看做是知识型实践能力的核心内涵。认为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知识的实际运用较动手操作更为重要[9]。也有学者指出学生实践能力应该是学生个体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10]。

1.2.4实践性知识角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许多领域的专家对知识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提出了实践知识的概念,综合起来实践知识由动机、情感与态度知识,解决学科相关问题的策略、规则、技巧及程序知识,控制思维过程策略,以及情境性知识[11]等方面构成。实践知识是知识的一个重要范畴,与理论知识互为补充。实践知识中一些知识的形成源于个体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理论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实践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得以高度概括和提炼。从实践性知识的视角来对实践能力定义:实践能力是人们以一定的实践知识为基础和指导,在各种实际情境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从上述不同视角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实践能力包含了3方面的特征:①是个体心理和生理条件共同参与完成的能力;②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③在一定的实践场景中运用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专业实践能力以上提到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概念,个体从事的实践活动包括了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的一种,是实践能力的下位概念。有学者认为专业实践能力是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及评价成果的能力。它属于职业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并且指出,专业实践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13]。也有学者指出,专业实践能力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建立在多种能力基础之上的综合体[11]。医学一直是被公认的“专业”。Miller[14]认为,可从知识、能力、表现和行动4个方面评价一名医生的专业实践,也就是临床实践,并构建了一个金字塔式的框架模型。金字塔的第1层(knows),是从事医学职业应掌握的相关理论与操作知识;第2层(knows how),如何运用所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即对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第3层(shows how),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面对服务对象,能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表现出来,也展示了如何做的过程;第4层(dose),学生在具体、真实临床工作环境中的实际行动。这个金字塔框架较为形象、清晰地揭示了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临床实践能力是建立在医学知识之上,是行为有效表现的基础,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行为的中介与桥梁[15]。该框架也强调了在临床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不是单纯地将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外在的表现,而是一种应变能力,即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复杂病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的能力。在此金字塔基础上, Epstein等[16]提出在医学教育培养中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即能熟练和合理地将沟通、专业知识及技能、临床思维及职业道德与情感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社区人群服务的能力。它主要由专业操作技能、多学科的医疗协作能力、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临床思维能力构成。国内学者提到需根据医学发展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对临床实践能力进行定义,认为其是由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组成的顺利完成临床实践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17]。也有学者提出临床实践能力是由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构成,临床操作能力是通过肢体操作来完成,而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大脑的认知活动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18]。

1.4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护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对于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的理解及界定,随着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其概念也在发生不同的改变。如英国护士和助产士委员会(Nursing and Midwifery Council,NMC)2002年提出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是护士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能独自有效并安全完成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后来相继有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对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认识,NMC再次综合了这些学者的观念,2010年又对护理临床实践能力进行了界定,即能确保安全、有效的护理实践及干预的综合能力,包括技能、知识、态度及职业价值[19]。美国国家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of Nursing,NLN)认为临床实践能力就是在不同的临床护理环境中能运用正确的判断、理解及循证护理实践为病人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20]。国内研究者认为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是护理人员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1]。

2MNS临床实践能力及特征的界定

2.1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界定从以上众多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能力是在某个职业范围内,将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在护理职业中的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同属于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多方面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及护理高等教育中学历层次的特征,笔者将MNS临床实践能力界定如下:是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其内涵主要体现在3方面:该能力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综合体,是一个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该能力强调学生在处理护理问题和提供健康服务时依靠对系统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仅凭个人的感性经验和单纯的护理操作技能;该能力注重个体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善于采用独特、综合的方法去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2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

2.2.1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情境性实践依赖于情境,情境是实践的场所,实践总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发展亦植入在各种临床工作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是动态和复杂的,充满了不确定性、非常规性,甚至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比如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突发的紧急事件,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冲突等。那么MNS临床实践能力在情境中不是对理论知识的硬性照搬,亦不是一般性的护理操作或策略,而是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审慎地进行决策和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显现出临床实践能力是灵活、开放而非僵化、机械的。此外临床工作情境是独特的,学生会在不同的临床工作中去服务病人,承担不同的角色与功能,而运用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此,去情境化的能力表述是无力的,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描述是永远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病人、实践的内容和所涉及的场景、学生的角色功能。

2.2.2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动态性MNS研究生所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其能成为一名高级实践护士的基础,它植根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脉络中,承载着社会的现实,并随社会发展、人民健康需要、教育制度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会不断改变、更新及拓展。此外,MNS研究生与临床工作情境的对话是循环往复的,反思性实践并无终结。临床实践能力本质上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它可使个人临床护理实践能力逐渐走向成熟,从“新手”成长为“专家”,从而迈向卓越。同时在这不断变化及积累的过程中,也为临床实践能力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可给护理专业化的发展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2.2.3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可评价性对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能力获得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也是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建立与MNS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监控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改进和调整临床实践教学策略或方法,以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及确保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55.

[2]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6.

[3]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86.

[5]Sternberg RJ,Wagner RK,Williams WM.Testing common sens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5,50(11):912-927.

[6]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1-5.

[7]蒋京川.斯腾伯格对实践智力的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5):98-102.

[8]Sternberg RJ.Successful intelligence:finding a balanc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999,3(11):436-442.

[9]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武昌:华中师范大学,2011:1.

[10]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1.

[11]张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认知学徒制视野——以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研究个案[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1.

[12]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

[13]赵海峰.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60-63.

[14]Miller GE.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competence/performance[J].Academic Medicine,1990(9):63-67.

[15]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2):95-102.

[16]Epstein RM,Hundert EM.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JAMA,2002,287(2):226-235.

[17]黄东阳,何萍,杨棉华.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2):48-51.

[18]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88-390.

[19]Garside JR,Nhemachena JZ.A concept analysis of competence and its transition in nursing[J].Nurse Educ Today,2013,33(5):541-545.

[20]Valloze J.Competence:a concept analysis[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2009(4):115-118.

[21]侯铭.应用Delphi法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调查分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1.

(本文编辑苏琳)

(收稿日期:2015-06-29;修回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01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1C-0257-03

作者简介曾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单位:610083,成都医学院;朱京慈(通讯作者)单位: 400038,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赵小玉单位:610083,成都医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SC13B081。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涵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活出精致内涵
《护理学杂志》稿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幾樣概念店
挖掘习题的内涵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