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草原走天涯(外二题)

2016-03-09霍春华

北极光 2015年6期
关键词:书店草原读书

霍春华

晚上,要动身去北京,把简单的需要装进行囊后,接着看朋友推荐的书,夸下海口说能在去北京前看完,是因为不想把一本五百多页的书背着走,更不想看到一半心悬在那里进入下一本。还好,后面虽然看的仓促,天亮时终于全部看完,长长的舒了口气,去年通宵看完《如花似玉》后,今年还是第一次这样看书。

从接到去清华学习通知的一个多月里,时间排的满满的,一个事一个事的做下来:需要写的文字,需要搞的活动,需要安排的事,临时的,紧急的,常规的,一直绷着神经忙下来,到今天基本完成,说基本,是还有一直惦着的草原没去看一看。

早上的天有些灰暗,要下雨的感觉,凉意中夹着风,从看过春天刚冒芽的小草后,就一直没机会再来,今年雨水多,草原该是一片茂盛的样子。想到一直想去采黄花而因为下雨一直没成行的月姐姐,虽然现在已经过了花期,但我知道草原上还会有零星的黄花可看,电话过去,她还沉醉在昨晚的夜宴中无法清醒,遗憾她有时间的时候我没时间,我有时间的时候不是下大雨就是她在醉酒,真是人意不如天意。

这样微雨欲来的时候,去看草原真是一件惬意的事,风从所有窗子里涌进来,音响里央金兰泽欢快地唱着“幸福的歌”,开出城区,开出村子,一直向西,转过几个弯后,眼前霎时开阔了,草原的气息铺面而来,一阵细雨快速的迎来,心里一热,泪不自主的涌来,在心里问候着:久别的草原,你好吗?

整个草原如从水里刚捞出般,水汪汪的青翠,浓密的如刚刚洗过的发,湿漉的望不到边,没看到文友们说的草蘑菇,也没见到人,除了远处路上不停穿梭的车辆,这里是草和花的世界,是各种昆虫的乐园,因为雨水勤的缘故吧,各种颜色的蚂蚱格外多,绿色的,米黄的,土色的,暗红的,灰色的,黄黑相间的……还没长大,却都胖乎乎的成群蹦跳在身边,许是被我惊扰了,急于蹦走,有些没头没脑的蹦起来,不分方向仓皇地蹦倒在草叶上,蹬着小爪子起来后又急急地蹦走,可爱的样子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见到生人一样,蹲下来,伸出手,竟有一只蹦到我手上后又立刻蹦出去。

草原深处,除了风声,蚊子声外,最动听的是各种蝈蝈的叫声,交响乐样的齐奏在周围,循着最响的地方走过去,到地方后,乐声如被指挥一样戛然而止,站定一会儿后,又在不远处响起来。它们的乐鸣,让我感到自己不是站在草原上,而是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享受最高级别的天籁之音;也好像是站在泰坦尼克号上,聆听音乐家们绅士地演绎生命最后的乐章,这些大自然的演奏家,不知疲倦,不计掌声,此起彼伏,把生命的最高音回绕在草原上,它们是草原上快乐的“主人”,那种单调的快乐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忍不住想成为它们中的一个,随它们而蹦,随它们而歌,随它们而生,随它们而死,不去思想,不去体味生命的苦与痛,不去亲历生活的烦与忧,漫随青草到天涯。

和它们一样快乐的还有那些成片的花儿,有蓝色的,有浅粉的,有白色的,有紫色的,有黄色的,这个时节,最多的是那些开着米粒儿似的小黄花,簇拥在草原的怀抱里,肆意摇曳着自己的色彩,美的自由无束,风起时,湿润的花香流淌进心里,清清的,淡淡的。

停一阵下一阵的雨也不停的扑向草原,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热烈,一会儿缠绵,让人忍不住想到人生中那些幸福的时刻,想到幸福的内涵,草原的幸福也许就是博大的胸怀容得下风也容得下雨,容得下暖也容得下冷,容得下色彩也容得下声音,容得下快乐也容得下忧伤。

从草原中捞出自己,心忽然轻了,那些堆积在心头的纠结,那些徘徊在脑海的缠绕,不知不觉的被草原稀释了,溶解了,仿若自己已是小草一棵,小花一朵,没心没肺,简单自在地扎根在草原的怀抱,朝迎晨露,暮送夕阳,春风相伴,夏雨相陪,秋阳为朋,冬雪为伴,草原一样的胸襟,草原一样的情怀,草原一样的宽广,若能做草原一样的人,那一定是最幸福快乐的人。

无限留恋的走出草原,不停的频频回首,西边,更大的一片乌云飘来,启动了车子,在更热烈的阵雨中把装满草原的心带回家,陪我一起走天涯。

书店为邻

选择家的理由纵有千种万种,于我,却很简单。一个是楼前大片的果园。当时想象着:春来时,站在阳台上,打开窗,面朝果园,春暖花开的诗意和安静;另一个是步行三分钟即到的三合书店。我相信与书店为邻,会让我的生活有更多靠近书的机会和便利。

果不其然,我和孩子以及一些要好的文友们,真的成了这家书店的常客。三合书店,就大庆而言,是我所去过的书店里,最有文化韵味儿和书香味儿的书屋。它的经营者让细节充斥到了四周的角落:一个似乎不经意的小提示,或者一句名言,都安排得恰到好处,里面古旧的实木家具也大多和书相关,书案、书柜、书桌、书几……配上各种代表性的绘画、照片,现代时尚里又不缺古典元素,摆放得并不重复,没有整齐划一的商业气氛,让每个人感到不是进了书店,而是走进了一间丰富的藏书室,或者是某个师者的私人书房。来这里的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愿意多呆一会儿,靠墙边的一排沙发上总是坐满了人。孩子们常常是就地坐下,往往家长催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愿动一下。我常常在儿童书架间穿梭,脚步轻轻,眼神里带着温柔,除了看看又出了哪些儿童读物外,主要是看孩子们喜欢看哪些书,看他们读书时专注的样子。在我眼里,那一个个低着头的小脑袋像极了天使手里刚刚点燃的蜡烛,闪着柔和希望的光。

因为是私人书店,店员也没有了某些公家书店里工作人员冰冷的面孔,在我怀里抱着选好的一摞书眼睛还在继续寻找的时候,总会听到店员热情的声音:老师,我帮您把选好的书收好吧。我道着谢并递给她,继续挑选。店员会仔细把我的书放到收款台前的大桌子上,每个顾客选的书都被分放在固定位置,在你走来结账时,会准确的把你挑选的书推到你手边。

三合书店打烊比较晚,我经常利用孩子忙着作业和书店尚未关门这个时间差去看书选书。书店离师范学院一路之隔,晚上来这里的大多是老师和大学生。大家的动作几乎一样,先在书架前浏览选择,取下一本书,简单翻几页,若是不想看下去,就放回书架,若是碰到喜欢的,就拿在手里,然后坐到角落的沙发里,静静阅读,谁都不说话。偌大的空间里,只能听到大家的翻书声,间或听到收银员核算数目的键盘声。提示闭店的声音传来时,有的把书放回原处,有的直接拿在手里去结账。我常常属于后者,属于尼采思想的支持者。尼采说过:对一本喜爱的书,你绝对不能借,而要占有它。

大庆是一个拥有三百二十万人口的城市,“书香大庆”、“读书漂流会”等活动的开展,旨在鼓励更多的人捧起书卷,使读书人群的递增成为这个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一如很多城市管理者一样,意识到了中国人均读书不足五本而且还包括教辅书籍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没有知识积累支撑的文明只能是文明的假象或者空架子,也可能根本谈不上文明,所以读书越来越成为潜动力的培植而受到重视。成熟的文明是一种稳重的气质,人如此,城亦如此。而读书正是培养人平心静气内心质感的必要途径。试想一下,那些能够在忙碌的生活间歇坐下来用书充电的人,他们的心智会和愚昧和无知,心浮气躁联系到一起么?人都是在实践和学习的相互补充中不断成长的,这种思想成长性的学习很大一部分要靠前人智慧的吸收和提纯来完成,而书恰恰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由崇尚智慧的人组成的城,城市的成熟度和文明度一定是个不低的数值。

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十四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据有关资料显示,犹太人经过科学测试,平均智力商数达到一百一十五以上,远高于其他民族。犹太人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人口虽仅有一万人,占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爱因斯坦、马克思、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个民族。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知识积累、视野拓展,很多时候需要通过阅读来完成。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需要拥有知识的精英,而知识精英也是通过阅读来提升水平的。拜金至上、知识贬值、阅读人群减少,这样的结果,势必会造成人的精神空虚、思想贫乏、视野短浅。缺失阅读,也会缺少艺术的鉴赏力,缺失艺术的美学、文化内蕴、思想的深度、批判的精神等等,精神上发育迟滞的结果是让人只停留在拜金、虚幻、破碎、自恋的心灵世界里,这样的后果对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都是很可怕的事。

很多城市管理者也意识到,智慧的积累才是一个城市财富积累的不竭动力,财富和资源会枯竭,而智慧不会。中国新首富马云是一个未学过金融和电子的人,但凭着智慧的积累做起了电子商务,他的阿里巴巴帝国,改变了中国甚至世界的传统消费模式,对于未来人们生活的改变还在迅速扩大和呈现,对传统思维的冲击到目前还无法预估,从他颠覆性的经营模式里,人们感受到了智慧的强大。而智慧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书的灌溉,来源于生活对读书氛围的有意培植和引导,更需要便利的公共服务和大众普及,而书店、阅览室等属于最简单直接的设施统筹。

城市文化设施也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脚步逐年积累。眼前的书店,属于新型的书店管理模式,不定期的举行类似沙龙样的读书活动,让读者近距离听到梁文道、陈丹青这样的大家和你谈读书、谈艺术。我相信,终有一天,时间和事实会证明这种书店经营模式对这座城市读书的引领和示范,也会见证大庆并不久远的城市文化记忆。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都会记得我们大庆早年除了新华书店外,有印象的书店实在不多。在我的学生时代,每个周六下午放假并不是马上回家,而是坐上公交车去市里的图书馆看书,或者去新华书店,一直到关门才出来,坐着二路公交车回到学校,再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家。那个年代,书比其他物质资源还要贫乏,书店的少也就不足为奇,但读书的愿望始终浓烈的不曾淡过。

工作后,从工商局的朋友那了解到,书店注册数量过去屈指可数,是不用查记录本就能说清楚的,而现在,从市中心到各区县,学校周边,都可看到书店的影子。他由此得出结论是:有需求和购买才会有商家,从这些曰益增加的书店注册数量上看,我们这个城市读书人群是在逐渐增多的。我点头认可着他的简单推理。

人们经常以某种资源或者一个产业来称呼城市,比如:冰城哈尔滨、雪城牡丹江、山城重庆、水城苏州、泉城济南、蓉城成都、江城武汉,竹城益阳、车城十堰、铁城邵武、酒城泸州、锡城个旧、油城大庆等等。中国城市的别称里,以“城”字结尾的占了总数的81.5%,如钢城、盐城等,大庆就在这81.5%中。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世界上竟然没有经纬度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城市,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完全相同的雪花儿一样。中国六百多个城市就有六百多种风貌或者资源和历史,相应的就有了多种自己的城市别称但我翻遍资料也没发现哪个城市叫书城,以书的生产为产业龙头,或者以城市人口读书总量而著称,即便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德国柏林平均每一万人就有一家书店,也没有这样的别称,平均每人一年读六十四本书的犹太人居住地也没有。其中原因各不相同,城市渊源也是千差万别,不管是历史形成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由占据人们生活很大比例的东西出发给城市命个别名也许会有出现的可能,诸如:披萨城、果城、书城、足球城等等,那样的话,多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获得书城的别称,而且货真价实

有时候,坐在书店里,会忽然产生这样的遐想:若是我们的城人人都有占有书的欲望,那书店岂不是和美食街一样让人向往,我们生活的街区也会像柏林一样被琳琅满目的书店占领,类似“书之森林”“杜斯曼”一样特色书店名字也会充斥进我们的生活 或者还可以想象到拥有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那样的“天堂书店”,或者拥有剧院包厢里徜徉书海那样的雅典人书店,或者像葡萄牙那样可以仰望天空的波尔图莱罗书店……那该是多么惬意

我理想的城市是出行的时候不担心社会治安,工作的时候不担心付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娱乐的时候不担心没地方去乐,休闲的时候能随处可见书的影子:在不忙的花店里、在邻居家的阳台中、在候车室的长椅上,或者在等人的路灯下……这样的城市跟天堂还有什么区别吗?就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的那样:“如果让我描述天堂的话,应该跟书店的样子差不多。对于渴望读书的人来说,走进书店就如同走进了天堂。”我的一本旧书里写着当年看完“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后的一句戏言:如果你恨我,就送我个书店,淹没在书海里;如果你爱我,就送我个书店,让我徜徉在书海中 我相信如果一个城市资源配套完整,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奔波,会有更多的人像博尔赫斯一样充满对书店的渴望。

我居住在老楼区里,楼层很高,楼区设施和管理简单简陋,楼下最初大片的果园也被新开发的楼房覆盖,很多原来的住户都搬离了此地,到新潮、燕都、丽水等设施更完善的新楼区居住。自己一直没搬家的理由一个是留恋冬天楼里如春的温度,另一个就是书店这个邻居。就像今天下雪的傍晚,顶着几分钟的寒风,还没冻透就把自己喜欢的一摞书从三合书店搬回了家。温暖的屋子,一杯热茶,一本书,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幸福感忽然涌来,而且是满满的,坐拥书城般。

别样的追寻

文友发来一个图片,一个小娃娃,张开着手,笑眯眯的配上几个字“乖,过来我抱抱”很暖的一种感觉便涌来,我竟找不到可以表达自己心情的图片回复过去,只打了个我真实的反应,傻笑一一呵呵。翻看表情网站,发现这样的小图片真是很多,哪一个都让人心生暖意,好像自己就在那个拥抱的怀里,一种受宠之感让人有了温热的情怀。

记得电视剧里一个床上戏镜头,彼此年纪都应该到了接近中年尾声的阶段,男主人公一直是心系群众的好干部,基本无暇顾及家中的一切,包括妻子,好不容易回来陪陪妻子,结果刚躺在床上,紧急事件的电话打来,他要连夜赶回单位,妻子这时候很留恋地望着他,说了一句台词:“抱抱我吧,再不抱,我就老了。”他们含泪拥抱在黑夜里……

这个镜头导演的意图是为了衬托男主人公舍小家顾大家,女主人公的另种奉献和牺牲,这个拥抱想表现一种深情和歉意,但我看到的却是无奈,当一个女人的青春和爱在等待中流逝,在渴望到只剩下一个胸怀短暂的温暖,臂膀一时的保护,该是怎样的无助和心累。

我们是一个情感表达相对内敛的民族,想要一个热烈的拥抱,好像除了恋人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其他身份诸如夫妻、同事、好友真是很少,最多也就是礼节性的抱一下,而不是真的意义上的拥抱,细细想来,觉得我们的民族还真是一个拥抱缺失的人群。

现代中国人表达感情一般都是握手,这个很普遍,现在满大街接吻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可这些能代替一个深情的拥抱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抱抱团的出现不也说明拥抱给予人的温暖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例子吗。问过很多人,也做过不少调查,不论男女回忆起感情上很美好的日子,几乎都没少了一份拥抱。一份能听得到彼此心跳的拥抱让彼此的心离的很近,情也浓到几乎相同的刻度,我们轻而易举的就能和一个人握手,却很少随便拥抱。

很多时候,衡量一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婚姻的幸福指数高度,不用问是否买了房子车子,最简单的办法不妨问问他们拥抱的频率就行了,一个能不时的把对方拥在怀里的感情,心理亲密的距离一定远远大于彼此身体的距离。

在我记忆里,被拥抱的记忆少的可怜,当然我指的是那种发自内心深情的拥你入怀,这里除却我作为母亲后极力给儿子热烈的拥抱,以感染他深深的拥抱我。

我的父母都是对感情表达含蓄的那种,不论多想你,见到你后都是隔着距离笑着看你,而不会把你拥在怀中,他们表达喜欢你想你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停的给你做好吃的,看着你吃的津津有味,他们脸上就挂着喝了蜂蜜似的笑。每次我被抱着,都是被动的,基本都是因为生病,浑身无力的时候,他们才抱在怀里,或者背在身上。

长大了,离家在外求学,一到放假就盼着马上到家,远远的就能看到父亲乐呵呵的走来,问你几点的车,接过你手里的包,母亲则问你路上累不累,饿不饿……除了这些,就好像没了任何想法,我很小就是一个人睡,家里除了最小的弟弟总是赖在妈妈被窝里不愿意出来,其他孩子都是自己睡自己的,从记事起就没有被搂抱的习惯,搂的最多的是家里的大花猫,暖暖的和你躺在被窝里,增加着某种柔软的温度。

羡慕被人拥抱的幸福是在高三时,班里的一个小个子女同学母亲出差回来,直接到学校来接放学的她,母女俩都大喊大叫着互相拥抱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母女的表情感染了每一个路过身边放学的师生,那时候我开始羡慕她,也开始渴望也有机会被人拥在怀里,脸上也露出如那个女同学脸上一样的幸福表情。

但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越是想得到的,哪怕在别人那里很简单的事,在我这里都变得几乎不可能。

初恋的那个人,高高的个子,长得倒很像个男子汉,性格却腼腆的不能再腼腆,走路要隔着至少五十米的距离,说是怕熟人看到不好意思,吃饭坐在食堂大桌子的对面,跟陌生人几乎没啥区别,陪我去买鞋,自己坐在远远的地方看着,等我穿上一双黑色的小跟皮鞋,他走过来,抢着买单,还瞪着眼睛不许我在外人面前碰一下他拿钱的手,担心被人以为我们有啥关系,霸道的交过款后,当场就让我穿着,嘴里直说好看,然后继续离得远远的。

而后,我们天各一方,很多年后一次机场邂逅,我们几乎不用辨认就认出了对方,经历了所谓命运的阴晴风雨后,以为他会不顾一切的抱住我,任我在他怀里释放自己所有的委屈,也以为自己会不顾一切的投向他的怀抱,让心头某些因他而起的堆积释放的稀里哗啦,结果,我们隔着一米多的距离说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我拉起旅行箱杆走向登机口,他远远的说了句,我看你进去,到地方给我发个短信。我点头无语,连挥手都省略了,但脚步分明的沉重起来,心浸在冬日的汪洋一般,一下子冷到脚后跟,登机后刚坐定,就不停的流鼻血而且还止不庄的样子,擦了还有,不停的流出来,鼻子酸酸的,还止不住的咳嗽。邻座的老者忍不住说,“姑娘,你病的挺重啊!”我摇头说不出话,除了流出的血是热的,整个人几乎冷透了,我甚至幻想他悄无声息的尾随我也上了飞机,在此时将我搂入怀中,若能那样,所有过去的恩怨都会释怀掉。

下了飞机,踏上家乡的土地,一切症状都没了,只剩下三个小时飞机上苦痛折磨后的无力,并没有担心的卧床不起。奇怪的是,他打来电话,说他从机场回去就躺在床上发了三个多小时的烧,浑身冷的就想抱住什么,只要有温度的东西都想抱在怀里,热宝、热水袋、厚厚的被子,结果还是冷,他在电话里假装抱怨我,“你可能是妖精变的,人一走,把我的真气全带走了。”我无言的笑笑,没跟他说我飞机上的离奇遭遇,但很奇怪怎么会同时感到了冷,是老天惩罚我们缺少温热的努力么?

婚后第一次出差,下飞机时是小雨,同行一个女同事的爱人到哈市机场接机,刚出来,那个女同事的老公一下子把女同事抱在怀里,在机场转着圈,女同事惊叫着脸羞得通红,但每个细胞似乎都挂着幸福甜蜜,两个人相拥着走向车里,一路是不停的说说笑笑,我们几个搭他们车回大庆的同行都处于沉默状一到了下高速路口,我看到老公站在车子旁等在那里,我走下和他们一一道别,同行们都笑着催我,“快去,别让人等的太急,小别胜新婚,别转晕了就行,哈哈。”他们以为新婚的我们会比那个女同事更甚,结果他们都大跌眼镜,他们只看到满脸带着笑的老公谢谢他们把他媳妇安全带回家,然后接过行李箱,径直走向车子,连个手都没拉一下。是啊,即便是很多年后的结婚纪念日,我强迫他抱抱我,他依然不屑状该干什么干什么,并称我为有病。

是有病么,午夜时分,常常会醒来,醒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冷,浑身的冷,于是本能的钻到他的胳膊护着的怀里,他雕塑一样的不动,往往是我刚把身子靠近他,他便转过身,把个后背留给我,所以看到背靠背运动装的图案时,我拉过他笑着说,“你看,多像咋俩。”他也笑,是极度认可不置可否的笑。

有次,正陷入书中情节的我,突然跑去问老公,“你来生做什么?”他面无表情的说:“到时候再说。”说完后眼睛并未离开他的电视大片。我追着问他,“你怎么不问问我想做什么?他有些不耐烦的说,“你自己说,还等我问!”看到我撅着嘴站在那里,他换上挤出的笑脸,“你想做啥?”“抱抱熊”我嘟囔着略感失望的回到书房,听到他在背后说了一句“熊样”!其实,明知道哪里有什么来生,今生想做的事今生做好就行了,可还是纠结他没说一句想听到的美丽谎言。

正因为一度的缺失,使我不论看电影还是电视,或者看书,只要看到深情相拥的镜头片段都会跟着激动,仿若那个被拥抱的不论是孩子,老人,是亲人还是恋人,更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化作了我,甚至在人家极度高兴的时候我竟然泪流满面,这使得我在和大家一起看这样镜头的时候都会及时的躲出去,不是为了少儿不宜,而是不想成为笑柄。

疯狂爱上三毛作品的时候,自己还年轻,那时候是喜欢她的洒脱和浪漫,更喜欢她本真的自我,不论后来她以怎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都认为她是世间少有的幸福女子,当然也承认她幸福的背后也承受过外人无法想到的痛苦,尤其对一颗如此敏感的心,那些痛绝不比幸福少,但我还是坚信,她若在世,也会承认她是难得此生遇到荷西那样一个如此懂她爱她的幸运女子。

她作品里,最深印象的是三毛在台湾感情失意后,回到马德里,朋友们为了给她一个惊喜,让她闭上眼睛在房子里等待,直到有一双成熟男子的手臂环绕住她的腰,大大的胡子像“希腊海神”一样贴近她的脸,他们双双狂喜大叫,六年的相遇就在那一瞬间变成穿着连衣裙的三毛在荷西手上从斗室翻飞旋转到壮丽撒哈拉沙漠上的炫目相拥……

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我没看过,但看完剧本简介我就激动的半天无语,我不想看演员的演技,只想把这个剧本的所有想象留在感觉里,在自己的心里上演,背景音乐我不用想的就安上梁雁翎的“像雾像雨又像风”

再给我一次最深情的拥抱

让我感觉你最热烈的心跳

我并不在乎你知道不知道

痛爱你的心却永远不会老

一次聚会上,大家谈到了追寻,一位老作家说他从年轻时就追寻有一天自己的名字能印成铅字的路,另一位年轻作家说,她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她写的每个字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她愿踏着金子似的路过上女王一样的生活,大家说的都很热烈,很肺腑,我一直无语,只在便笺上写下一句胸无大志的话:追寻爱将我紧紧相拥。

猜你喜欢

书店草原读书
讲解《草原图》
我爱读书
最美书店
我们一起读书吧
可可托海的草原
在书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