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议堂”:让农民拥有话语权

2016-03-09王焱

群众 2016年3期
关键词:村务理事村级

王焱

戴埠镇位于溧阳南部山区江浙皖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听三省”之称。登上境内南山竹海中的“吴越第一峰”,便可极目远眺浙北皖南。2014年,戴埠镇创建了“百姓议事堂”(简称“百议堂”)的村民自治新方式,明确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政府工作责任,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坚持“百姓事,百姓议”,在土地确权试点工作中脱颖而出。“百议堂”的成功实践,使戴埠镇蜚声省内外,广受多方关注。溧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镇试点、推广该做法,《人民日报》以图说形式做了宣传,省有关部门多次到戴埠镇调研,认为该做法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源起:解决农村发展新问题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乡村事务层出不穷。2014年10月,戴埠镇被列为溧阳市土地确权试点镇。在推进这一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引起了镇党政主要领导的关注。

首先,土地承包时间跨度长,人员变化巨大。在集体土地一轮、二轮承包中,村民之间出租转让情况复杂,而且大多是口头协议,手续不完备,给确权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还容易引发长期潜伏的矛盾。

其次,基层行政组织面临人少事务多的矛盾。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经过数次撤并,现在有的行政村范围已经相当于过去的一个乡。例如,新桥村就合并了过去4个行政村,不算外来人口就有3500多人,而在编的村干部和没编制的工作人员总共只有7人。村级事务繁杂、琐碎,而广大村民的新需求却不断产生,呈现多样性和数量大的特点。在征地拆迁、行政村合并、筑路浚河、村道通达等具体工作中,以往看起来的一些小事,未能及时处理妥当,年长日久,村干部和当事人几经更替,小事拖成了大事,调处相当艰难。矛盾久拖不决,就会出现越级上访的现象,影响农村大局稳定。

第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村民对现有村级组织的归属感逐渐淡化,就连一些农村党员也只想种好自己的田,管好自己的事,不愿为群众做事,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外出流动党员普遍存在“打工赚钱、回家过年”的心态,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一些农民埋怨,现在很难找到肯说“公话”的人。

实践:村民自治探索新模式

困难是山上的石头,办法是手中的榔头。“百议堂”应运而生,为乡村中的“权威人士”提供说“公话”的舞台,同时赋予了他们说“公话”的责任。它的独到之处在于,既坚持了村“两委”对村务的领导,保证全体村民的广泛民主,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乡贤”政治,增强了“百议堂”的权威性,为旧“公堂”注入了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因素。

2015年,戴埠镇每个行政村都有了“百议堂”。“百议堂”设联络员1名,由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理事由选举的方式产生,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根据程序,召开村“两委会”、群众座谈会,通过自荐和推荐,按各村民小组人口比例,从各村民小组、自然村和大的姓氏家族中,选出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种田大户、致富能手,以及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受人尊敬、有一定威望的村民担任理事。目前,全镇有558名理事参与重要村务的协商、实施和监督。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明确了“三个任务”,制定了“三项机制”,打造了“三大平台”。

明确“三个任务”。听民生,解民忧。各理事利用身为百姓和身在百姓中的优势,平时以田间地头交流、入户召开板凳会议、结对夜访等各种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百姓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解矛盾、促和谐。“百议堂”主要受理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公益民生、邻里纠纷等农村常见的矛盾纠纷。理事在发现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后,第一时间上报。联络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矛盾进行一事一议的“微调解”,利用群众身边人、知心人来调解矛盾,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当时当地。纳民意、议村务。村级“百议堂”原则上每年召开3次扩大会议(包含村民代表),民主商定本村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重点工程建设、村级财务支出,以及群众关注的其他重大事项,确保决策科学、切合民意。

制定“三项机制”。全程记录机制。“百议堂”各类会议、调解活动,必须全程记录。特别是在调解矛盾过程中形成的调解笔录,调解成功后形成的书面协议,要装订成卷,统一存档保存。限时办理机制。对理事在议事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村干部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要安排专人办理,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办理情况向理事本人书面答复。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在5个工作日内向理事本人解释说明,并与其签订“理解承诺书”。跟踪反馈机制。对理事在议事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追踪、回访,确保件件有落实。由镇级部门牵头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由镇党委派出镇纪委人员作为“观察员”,全程观察协调。

打造“三大平台”。矛盾化解平台。针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让利益相关方通过公开的、平等的、理性的对话,在熟悉“历史问题一本账”的议事堂老党员、老同志界定公断下,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据不完全统计,自“百议堂”创建以来,全镇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200多起,其中土地确权纠纷35起,信访难题和涉及历史问题的矛盾20多起。议事协商平台。充分反映和尊重群众各方面的真实愿望和建议,增加群众对重大公共事务的发言权,让群众作为协商的另一主体,与镇村党委和政府进行平等对话。全镇农村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重点工程建设等事务,都是通过“百议堂”协商后决策的。2015年,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民主监督平台。扩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管理的参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倒逼了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和规范服务,在促进基层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的同时,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启示:乡村治理呼唤新作为

农村安则镇域安,郡县治则天下治。“百议堂”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但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稳定,还极大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治热情,实现了党领导下的村民有效自治,为探索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经验。

必须坚持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百议堂”成功的关键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势利导,让各村走上依法自治轨道。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把重大村务的决定权交给村民,推进了村级民主决策;把日常村务的参与权交给村民,推进了村级民主管理;把村务的知情权交给村民,化解了村民的疑虑。村民用顺口溜称赞:“党组织驾驭有力,百议堂充满活力。”

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过去,镇村两级干部整天把精力放在矛盾调处上,很难集中精力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现在,利用“百议堂”这种自治形式,把农村有能力、讲公道的人团结在党的身边,既减轻基层干部调处矛盾的压力,又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辅助力量。因此,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创新应对问题的方式方法。

应当充分尊重村民合理诉求。实践表明,“百议堂”的大量工作,使得村民的许多问题有渠道反映、有办法解决,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党和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作用。正是这个基于乡村内生精神而建立起来的农村组织,一方面提高了公共事务决策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让农民利益诉求由感性表达转向了理性表达。

戴埠镇昔日又称“善举”镇,因为戴埠人具有急公好义的传统。“百议堂”的实践给戴埠带来民风和干部作风的极大转变,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善举”之称可谓名至实归。“百议堂”从化解矛盾到促进发展,再到移风易俗,农村社会治理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刘卫东

猜你喜欢

村务理事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本刊理事会理事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理事会员单位
探春理事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职业》理事会理事
农村如何有效做好村务监督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村务监督
——以永定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