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异化休闲及其克服途径

2016-03-09谢秀华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休闲

谢秀华

摘 要:休闲是从外界压力下解放出来的相对自由的生活,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休闲被异化。合理整合工作和休闲、消费和休闲的关系;进行休闲教育;建立正确的休闲生活模式。

关键词:休闲;休闲异化;休闲模式

休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而的出现,是完成了生存必须后的自我发展空间。由于工业社会以来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性质,休闲本身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物化及异化,其被纳入到了资本主义商业化以及消费主义的轨道,因此进一步加深了人的物化和异化,对人及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克服休闲的异化,建立人本的休闲模式是时代的需要。

一、休闲的内涵

纵观历史,对于休闲的理解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及所受教育的,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以及不同社会领域的人们对它的理解不甚相同。休闲最早是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们在生活中,物质生活不是第一位的目标,而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纯洁,人本身的发展是生活的目标。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休闲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古希腊时期的休闲观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古希腊特尔斐城阿波罗神的殿墙上刻有“认识你自己”的话语。他们的休闲观主要强调人的内心的自由与灵魂的安宁,轻视物质享受而注重精神发展。相应的休闲活动也是以安静为主,比如写诗、沉思、辩论等等。中国古代人的休闲观深受儒家和道家处世哲学的影响,主张物质生活俭朴,崇尚修养内心;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感受生命的真善美。虽然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休闲理论研究,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休闲的生活,比如,王公贵族们的特权生活、骑马射箭、宴饮娱乐、文人雅士的隐居山林生活,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休闲观。近代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关于休闲的论述,马克思的休闲观主要在他针对工业社会人的生活异化而提出的,体现在关于自由时间的理论论述中。

休闲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重要空间。主要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和心态、心境,休闲融于人的生命活动中,可以存在于生命的任何时间中,工作、生理需要等时间。当然闲暇时间里大部分人的活动更具有纯粹休闲的形式,更容易获得休闲的真实感受。可见,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就是发生在这种时间领域之内的人的生命活动,真正的休闲体验不仅与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主要是与休闲者本人的心绪和所当时的情景有关。“休闲”,应该是一种真善美的状态,与低级的有损身心健康、有损自然、他人和社会环境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反的。

二、工业社会休闲的异化

工业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物质生产能力空前提高。生产出的大量物质又需要人们花时间精力去消费和维护,经济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活,人们成了纯粹的“经济人”。过渡的物质追求使人陷入了物化的泥潭,无暇顾及精神发展,对社会上的各种丑陋现象熟视无睹,丧失了观察力和批判力,成了“单向度”的人,形成“物”对人的主宰与奴役。

所谓休闲异化就是休闲的外化和物化,在生活中人不能获得自由反而感到了与劳动异化几乎相同的束缚;不再是个人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而是个人孤立于社会的形式了;不再是人内在的身心或生命状态,而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物化状态了,休闲本身成了极为物质性、功利性的目的和手段;休闲不再是人自由地享受和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而成了人获得纯粹感官享受和肉体快感的工具。休闲异化就是人自身异化的一个标志,社会的休闲生活被物质消费所异化并走向自己的反面,休闲异化除了市场经济的根源性作用以外,其思想的和心理的根源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膨胀的物欲和人的主体性思想。休闲异化最主要的特点:一是表现为物质主义生活方式对人的异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的物质越来越多,给普通人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成为许多人生活的目标。对于不断增多的物质产品的占有以及维护进一步导致了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工业时代的休闲观所强调的是一系列物质上的满足,这种物质方面的消费又反过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对物质的追求使休闲的本质发生了根本转变。二是表现为大众精神文化即休闲文化生活的商业化、低俗化。新技术的应用使工人在规定的时间里能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在工作以外对自己的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20世纪以后,电影、电视乃至无处不在的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现,形成了与物质商品的生产销售流程完全一致的大众文化、大众娱乐业、休闲业。这种工业化、商业化的休闲生活,把文化商品的消费者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消费机器,不但无止境地消费物质财富,而且把精神文化财富也作为消费品来消费,从而消灭了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如果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只是休闲异化的载体,那么休闲文化的商业化、低俗化,就是休闲内容和本质的异化。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休闲生活模式

休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享受和发展,但是任何具体的休闲方式并不必然趋向人的享受和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以物为本”的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物本”休闲方式,这样的休闲方式,已经导致人与自身、社会、自然统一关系的裂变,不仅不能导向人的自由的享受和发展,相反还是人的发展的巨大障碍,甚至灾难。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在各方面有意识的转向科学、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 “人本休闲方式”。

(一)工作与休闲要合理整合

对什么是休闲的理解不同,对工作和休闲的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社会上做不同种类工作的人对工作和休闲的关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理想的休闲生活中工作和休闲的关系见仁见智,当然各种关系之间的划分也不是界限分明的。工作与休闲要实现合理的整合,建立理想的工作休闲生活模式,必须努力做到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调整工作和休闲的时间结构,使必要劳动时间降到时代所允许的最低限度,休闲时间扩大到时代所允许的最大限度,为休闲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力的时间保障。二是杜绝休闲“工作化”的同时,实现工作的“休闲化”,使工作中人劳动活动的性质有根本的变化,使工作成为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使工作成为人自由个性得以发挥的实践途径;成为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完善与提升的实践途径。现在已经在一些国家有所发展、我国正在探讨的“分享工作制”、“弹性工作制”等都是可以借鉴的。

(二)休闲与消费的合理整合

消费是社会经济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但不是休闲的必要环节。休闲与消费的整合,就是把消费纳入休闲生活中,使之服从于休闲的价值目标,从而以休闲的本质规约消费。消费不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休闲消费实施限制,就是要按照休闲的本质要求来规范消费的发展,把休闲的公益性或普惠性发挥到最大,在社会范围内约束各种浪费性、炫耀性消费;休闲政策将会鼓励那些在不对个人和环境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可反复进行的,以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通过合理的休闲和消费政策、通过相应的法律、通过对休闲产业和事业的管理、经济政策的约束和引导,来推广可持续的消费,促进休闲性消费。

(三)实施休闲教育

虽然社会上人们拥有的自由时间增多了,但不能使人们自然进入休闲的生活状态,主要在于自由时间的运用。休闲教育,就是为了实现人的更好的休闲生活而从事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有关休闲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正确的休闲价值观、休闲伦理的教育。通过休闲教育使人们懂得在休闲生活中真正需要什么,怎样选择活动,怎样在休闲中更好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休闲教育要引导人们把自由时间用在学习、思考、发展自我的一些活动上,被动的休闲活动,比如: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吸毒等这些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休闲活动,可以对人的身心有所调整,填补空虚,但这只能使人不至于崩溃,如何选择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渡过自己自由时间是需要学习的。

猜你喜欢

休闲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