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2016-03-08朱孔阳

电脑与电信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江苏应用型学院

朱孔阳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朱孔阳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作为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为了打通具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通道,积极探索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新形势,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四年制应用型高职本科教育试点,成为了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力实践者,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软件工程领域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高职本科;高等职业教育;软件工程专业

1 引言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两所老牌中专院校于2003年合并升格而成,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航海类高等职业院校,是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为深入贯彻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结构和层次,搭建不同层次间人才培养的“立交桥”,2016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晓庄学院联合开展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制4年,面向江苏省招收40名高中毕业生,开始积极试点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2 开展应用型高职本科教育试点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本科教育是与普通本科教育并行发展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工程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适时开展高职本科教育,能有效整合省内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自优势,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于互联网+海上运输业的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2.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高职本科教育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四年的学习中,累计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使学生学习的更具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2.2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科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升,企业对人才质量和学历的要求逐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上移是必然的趋势。而高职本科教育可以整合本科、高职、企业三方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与优势。高职院校在动手能力和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人才培养贴近企业的用人需求,岗位适应性强;本科院校在学历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优势,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在技术应用和就业岗位方面的优势,可以开展工学结合型课程的教学,优化专业和课程建设,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3 打造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需要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紧密围绕江苏省、南京市支柱、优势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自2012年起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自2014年、2015年又分别与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开展了“3+2”分段培养,充分发挥“城市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作用,解决了学院发展中面临的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层次不高、社会影响力有限等诸多不足。为实现学院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办学和打造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开展四年制应用型高职本科教育试点工作将使学院的发展跨入一个新阶段。

3 开展应用型高职本科教育试点工作对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意义

此项改革试点工作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拓展高职本科培养途径,建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更多的高级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京是江苏省培养高层次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坐落在南京江宁大学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航海类专门院校,是全国最早开设航海技术、船舶通信导航等专业的院校,在全国航海和海事系统享有盛誉。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强国”、蓝色经济空间拓展等战略之际,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联合培养项目将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的优势,在人才供给侧实现与应用需求更好的对接。

4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分析

南京是全国首家“中国软件名城”和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市软件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在全国城市位居第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水平均处国内前列。随着本行业向高端智能行业的融合,尤其是伴随着软件工程标准(ISO9000/CMMI)的日渐成熟和普及,人才结构矛盾突出,具备一定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因此,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培养规格随着岗位要求从一般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上移。

国发[2014]39号文件正式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长江航运等智能化信息系统,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运输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软件及信息服务在海上运输业的互联网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中软公司于2014年在海事领域获得大的招标订单,建立海事领域的全系统云平台,说明软件工程专业在海事行业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巨大的就业市场,这更加需要服务于海上运输类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综合性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现有的三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时间等条件的约束,较难满足目前区域的互联网+航海运输业、软件业等方面的人才培养需求,本试点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为南京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一批高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

5 软件工程专业开展应用型本科试点工作的基础

软件工程专业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专业、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专业。专业所在的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被授予“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被授予“南京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软件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外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具体的办学条件如下:

5.1 师资队伍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校内和校外专业带头人2名,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2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2人(教授2名、副教授7名、系统分析师3名),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100%,其中已有1名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名博士在读;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为95%以上。

5.2 专业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在长期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宽平台、分方向、分段式、订单化”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该培养模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成功申报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探索订单化、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一体化”办学,组建了“擎天班”、“富士康班”等企业订单培养班。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和实践,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为98.7%,双证书获取率达到了100%,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毕业学生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

软件工程专业近几年获得“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软件与通信”专业群获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单位,软件专业教学模式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3 校企共建

在学校“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总体框架下,建立了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共建共管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与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富士康(南京)软件有限公司、江苏达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先后与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南京)软件有限公司组建订单班,2015年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与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创建企业学院,尝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招工、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同年本专业还与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招生1个班,44名同学。按照“课程嵌入、标准嵌入、师资嵌入、项目嵌入、企训嵌入”等五个嵌入原则,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展开了包含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建设、“学做合一”课程体系建设、校企教师混编团队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双班主任+辅导员机制建设等全方位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4 学生成绩

基于软件技术专业立体化实训体系的建设,获得了2014年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以及高职组团体一等奖;获得了2014年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及云安全”两个一等奖,同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两个二等奖;2015年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一等奖;获得了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两个一等奖;获得了第四届全国“软件杯”大赛二等奖。

5.5 实训条件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100%的工程职业背景能够给课程体系重构后的实验实训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软件技术专业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学院建成了软件技术技能训练中心、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技术技能训练中心、航海工程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企业研发中心等,此外联合培养的本科院校南京晓庄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展嵌入式开发的补充教学资源为学生的校内仿真企业项目开发环境提供了强有力资源支撑。

6 应用型高职本科的招生与教学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4+0”项目在本二批次录取,学生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4年,双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由两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南京晓庄学院主要负责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和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颁发南京晓庄学院的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在南京晓庄学院的指导下,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按招生录取性质做好毕业生生源上报、就业推荐、派遣报到等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关心、支持和专家们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学院各方面的积极努力,2016年6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4+0”项目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8月顺利完成招生录取工作,报到率达到了100%。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有效整合江苏教育大省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的优势,立足于海洋运输产业的行业优势,积极开展高职与本科行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方面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研究,探索拓宽人才的培养途径,改革应用型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服务业对软件开发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在高职本科教育“立交桥”实践研究中给出范例。

[1]王东,迟恩宇,苏东梅.高职设置四年制技术本科的研究与探索——以长职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

[2]赵岩铁.高职院校晋升本科学校实施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2012(3):122-122.

[3]金海.高职院校晋升本科的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4-27.

[4]宋奇吼,李学武.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分段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12):26-28.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Experimental Work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u Kongyang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Nanjing 211170,Jiangsu)

As the first-class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province,in order to open up a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channel,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of four-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adapts to the new situation,and coordinates with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pilot program of four-year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has become a powerful practitione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Combin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in Internet+era,this paper makes a deep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oftware engineering

G642

A

1008-6609(2016)12-0021-03

朱孔阳(19 8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2016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项目编号:16 SY C-126;2016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R-50 337。

猜你喜欢

江苏应用型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数读江苏
江苏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