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春茬大棚黄瓜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效果显著

2016-03-08李玉知

河北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盖膜内置式反应堆

李玉知

早春茬大棚黄瓜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效果显著

李玉知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种黄瓜优点

1、防病效果显著

秸秆反应堆使用的高活性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益菌株,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杀灭作用,从而减少了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的发生,降低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实践证明:温室黄瓜应用该技术后,对一些土传病害如蔓枯病、枯萎病防效显著,死苗明显减轻,死苗率比对照降低60%左右,全生育期节约用药成本500元。

2、减少化肥用量,节约成本

秸秆经微生物分解后变成容易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并生成有机质,活化了土壤中被固定的营养元素,可以节省化肥30%—50%。大量使用秸秆开辟了秸秆的利用途径,减少了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3、改良土壤结构

连续使用该技术,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土壤通透性大大增强,团粒结构大大好转,作物根系明显增旺。

4、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早春黄瓜棚在使用该技术后,在冬季放风量较少的情况下,秸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叶片肥厚,瓜条顺直,产量较对照提高21%—25%。由于减少了化肥和杀菌剂的使用,黄瓜口感明显好于对照,且瓜条顺直、瓜色深绿,商品性大大增强。

5、提高棚内温度

秸秆分解产生的热量,可以使棚内地温增高1—3℃,气温增高3—5℃,增温效果十分明显。

6、减少浇水次数

秸秆可以储存大量水分,不断满足黄瓜根系的需要,从而减少浇水次数,加大浇水间隔期,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二、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种黄瓜的技术措施

1、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使用方法:

(1)秸秆和其它材料用量:秸秆3000—4000公斤/亩,麦麸90—120公斤/亩,饼肥60—80公斤/亩,牛、马、羊等草食动物粪便3—4方/亩。严禁使用鸡、猪、人等非草食动物粪便。研究证实,它是线虫和许多病害的传播媒体。各种化肥要减少80%--90%。

(2)菌种、疫苗用量:菌种6—8公斤/亩,疫苗3—4公斤/亩。

(3)反应堆操作时间:行下内置式,在黄瓜定植前15—20天进行;行间内置式,在定植后盖膜前进行。

(4)菌种、疫苗处理方法:使用当天按l公斤菌种掺15公斤麦麸、13公斤水,三者搅拌均匀,堆积4—5小时,开始使用。如当天使用不完,摊放于阴暗处,厚度5—8厘米,第二天继续使用。疫苗l公斤掺20公斤麦麸,18公斤水,处理方法同上。

(5)定植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定植前在小行(种植行)下开沟,沟宽与小行相等,一般60—80厘米,沟深15—20厘米,沟长与小行长相等,起土分放两边,接着填加秸秆,铺匀踏实,厚度3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便进氧气,填完秸秆后,按每沟所需菌种量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锨拍振一遍后,把起土回填于秸秆上,浇水湿透秸秆,2—3天后,找平起垄,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15—20厘米,待定植时按每穴疫苗用量撒入穴内,并与土壤掺匀,接着放入黄瓜苗,覆土,浇水,盖膜,最后用14#钢筋在每行两棵之间各打孔两个,孔距1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6)行间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对于已经定植的黄瓜大棚,在大行内起土15—20厘米,铺放秸秆30厘米厚,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踏实找平,按每行菌种用量,均匀撒接一层菌种,用铁锨拍振一遍,回填所起土壤于秸秆上,盖地膜。然后离开黄瓜苗10厘米按行距30厘米孔距20厘米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只浇小行,往大行反应堆中渗透,以免反应堆吸水过多造成缺气和棚内湿度增大,以后浇水在小行间进行。

内置式使用注意事项:三足、一露和三不宜。三足:秸秆用量要足;菌种用量要足;第一次浇水要足。一露:内置沟两头秸秆要露出茬头10厘米。三不宜:开沟不宜过深,15—20厘米;覆土不宜过厚,15—20厘米左右;打孔不宜过晚,定植后及时打孔。

2、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1)秸秆菌种用量:每次秸秆用量1500公斤,菌种用量3公斤,黄瓜全生育期内用2—3次。

(2)操作时间:定植前建好反应堆,定植后及时开机抽气供应二氧化碳。

(3)操作方法: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距山墙60厘米,自北向南挖一个宽l米,深0.8米,长度略短于大棚宽度的沟(储气池),从沟中间位置向棚内开挖一个低于沟底50厘米见方,向外延伸80厘米的通气道,通气道末端做一个下口直径为50厘米、上口内径为40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整个沟体可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然后在贮气池上每隔50厘米横放一根小水泥杆,在杆上纵向每隔20厘米拉一道固定铁丝,就可进行铺放秸秆,每放40—50厘米厚,均匀撒接一层菌种,连续3—4层,最后淋水湿透秸秆,水量以下部贮气池中有一半积水为宜,盖膜保湿,农膜覆盖不宜过严,下部有10厘米秸秆露出,以便进气促进秸秆分解发酵。

(4)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补”和“三用”。

三补:①补气:秸秆生物反应堆中功能菌种是一种好气菌,向反应堆中补充氧气是十分必要的。措施是:储气池两端留气孔,反应堆上打孔,反应堆盖膜不可过严,四周要留出10厘米高,以利于通气;反应堆上料加水当天就要开机抽气,即使阴雨天,也要开机5小时。②补水:建堆后,头10天内可用储气(液)池中的水循环向反应堆淋水2—3次,以后可用井水补充,7—8天向反应堆补1次水。③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至60天,秸秆消耗在60%;此时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补秸秆1500千克,菌种3千克,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

三用:①用气:要坚持开机抽气,苗期每天5—6小时;开花期7—8小时,结果期每天10小时以上。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自上午8时至盖草帘为止。②用液:按l份浸出液对2—3份的水,喷施叶片和植株,每月进行3—4次,追施根系结合每次浇水进行冲施。③用渣:将每次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起来,作追肥或底肥使用。

(作者单位:枣强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盖膜内置式反应堆
背负式盖膜器与人工盖膜田间对比试验
VVER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子输运计算程序系统的验证
基于田口法的内置式双层永磁体转子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方案对比研究
保鲜膜能保几成鲜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虚拟反应堆
——数字反应堆
一种内置式电动工具变频器设计
反应堆压力容器螺栓预紧数据智能化处理系统的设计
论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