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绿汀儿童歌曲浅析

2016-03-08李毓辉

黄河之声 2016年21期
关键词:贺绿汀旋律创作

李毓辉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贺绿汀儿童歌曲浅析

李毓辉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贺绿汀是我国音乐界中享有崇高威望的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涉猎广泛,包括多部合唱作品、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大部分作品至今仍被广为流传,尤其声乐作品题材的多样性,令后人起敬。其中,他的儿童歌曲创作,更是对我国儿童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将贺绿汀的儿童歌曲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归纳整理,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贺绿汀的儿童歌曲。

贺绿汀;儿童歌曲;作品分析;创作特点

在我国音乐界中享有崇高威望的贺绿汀,既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与见证人,并且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贺绿汀一生共谱写了各类声乐作品一百多首,器乐作品数十首,电影配乐十多部,多部歌舞剧以及写作了七十多篇音乐论著,这些都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贺绿汀的儿童歌曲是其艺术成就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他的儿童歌曲创作大都集中在他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期间(即1930年-1941年间),他在任教时全面地了解了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和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他还学习了音乐创作的技巧,他的声乐作品大多都是自己填词、编曲。他创作的儿童歌曲,有一部分在当时的《音乐教育》杂志上出版发表,大多数歌曲都被选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在全国青少年中广为流传,也有一部分被传唱至今,如他的著名作品《流水》、《春天里》等。

清朝末年出生的贺绿汀,废科举、兴学堂盛行的民国初期正值他的小学至中学时代。此时,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这门课程。在贺绿汀的《新中国音乐启蒙时期歌咏运动》①一文中曾经说到:“当时所认为的音乐其实就是唱歌,歌曲大都来自日本,日本此时正处于改革期。那个时代的音乐家大多模仿西方的简单歌曲结构形式,且用五声音阶创作学校歌曲与军歌,通常节奏都比较呆板、而且旋律比较单调,同一个音在歌曲中常被多次反复运用,记谱法大都是以简谱记谱,而非五线谱,记谱法过于单一。”由此可见,贺绿汀对民国初期的音乐教育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而正是他对当时音乐教育现状的不满,才诱发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创作愿望,由此开始了他编词、创作的道路。

一、贺绿汀儿童歌曲的题材内容分类

贺绿汀歌曲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尤其是儿童歌曲的创作,他的儿童歌曲既有以爱国主义思想为题材的,也有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玩耍以及其它方面的题材。贺绿汀的这些创作题材,基本包含了儿童教育所需的基本内容,再加上他创作的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让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快乐。

贺绿汀所创作的儿童歌曲一共有22首,笔者将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归纳。

作品分类归纳表:

题 材作 品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思想《谁说我们年纪小》 创作于1936年《我们不流眼泪》 创作于1939年《儿童节歌》(歌曲联唱)创作于1939年《我们是抗战的孩子》 创作于1939年《家》 创作于1940年《张伯伯,李伯伯》 创作于1940年《我的爸爸》 创作于1940年《民族小英雄》 创作于1940年《满天星》 创作于1942年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禁止吐痰歌》 创作于1935年《亲爱歌》 创作于1936年《压岁钱歌》 创作于1937年《手脑相长歌》 创作于1940年描写孩子生活与玩耍《吃糖果》 创作于1935年《我是小铁匠》 创作于1958年《大家夸我小英雄》 创作于1959年《我的小窗口》 创作于1963年

其它《孤儿》 创作于1 9 3 4年《清流》 创作于1 9 3 5年《纺织娘》 创作于1 9 3 6年《无情的江水—悼念我们的雷大哥》1 9 4 0年《星星》 创作于1 9 6 0年

贺绿汀儿童歌曲创作题材内容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如《谁说我们年纪小》《民族小英雄》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出儿童本身所具有的乐观情绪。这样的作品有利于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是小铁匠》、《大家夸我小英雄》则属于培养儿童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作品;作品《禁止吐痰歌》、《手脑相长歌》是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有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状况的作品,如描写孩子日常生活的《我的小窗口》,以及充满童趣的《吃糖果》等。

二、贺绿汀儿童歌曲创作特点

贺绿汀一生中创作了22首儿童歌曲,这些作品的词曲大都是他创作的,并且大部分都附上了伴奏。他所写的歌词富于童谣色彩,简单明了,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五声音阶,有较强的中国歌曲特征,创作上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法。他的这种创作形式开辟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儿童歌曲的创作道路,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对前人的创作方式进行反思,同时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创作思路。

(一)词曲完美结合,旋律性强

“旋律是音乐诸多要素中的首要因素,它是音乐的灵魂。”②同时,“它是歌词的翅膀,它担负起塑造歌曲艺术形象的重任。”③并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儿童歌曲也不例外。通常旋律中包含着下列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调式,节奏与节拍,音调,音域,旋律线等,它们是有机的统一体,且共同存在于旋律中。贺绿汀儿童歌曲的创作,非常重视旋律的写作,很多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词曲完美结合,成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孤儿》这首曲子是贺绿汀1934年为电影《乡愁》写的插曲,全曲为四个句子构成的一个e小调方整性乐段,乐段为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句,起始音就是在小调的主音e上,前两小节以一个二分音符开始,接着就是四分音符,这样貌似附点节奏,给人一种哀叹之感,同时也诉说主人公的不幸,旋律伴奏的线条都是下行,到了d音,第二句,承接着上一句,是从小调的三级开始,节奏和第一句一样,旋律依然是下行,伴奏也是向下,到了第三句转句,曲子的节奏发生改变,旋律的线条也随之改变,此时旋律上行,和声在这一句的落音上使用了小调的大属,并且是用四级转位和弦推到了属音,最后一句,节奏呼应起句,旋律线条又往下,最后结束在主音上。转句和合句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在和声的进行上,用了较多的正三和弦,使得旋律进行自下而上。整首乐曲使用了许多正三和弦,旋律线条具有色彩性。“活时流落在街头,死后遗尸在荒野”,歌曲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贺绿汀创作此类歌曲的目的,就是让少年儿童通过演唱,能够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作品《孤儿》,旋律和歌词搭配很好,贺绿汀对词的认知能力和技巧的使用很娴熟,运用作曲技法把旋律和词融到一起,使得词更有生命力,而词与旋律的结合,又赋予了旋律另一个生命。

(二)音乐的现实性

由于处在战争年代,因此,贺绿汀的儿童歌曲大都强烈的表达了我国广大少年儿童抗击敌人,保家卫国的愿望以及积极参与抗战,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把我国儿童勇敢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孩子们热爱祖国,仇恨敌人的志向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出来。他的作品《我们不流泪》与《民族小英雄》都反映了儿童热爱祖国、迫切想要保卫家园的决心。

《我们不流眼泪》这首歌曲是在日军进攻中国时,身为音乐老师的他,为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所写下的励志歌曲。根据当时的生活现状所创作,反映的是那个年代的社会境况。歌曲的现实性,所要表达的就是生活的真实情况,贺绿汀抓住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用音符永远的将其记录下来。

贺绿汀的儿童歌曲,在创作手法上,依据现实写作,且旋律具有较强的流畅性,儿童在学习的时候旋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流传。在作品中,还融入了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创作技巧等音乐元素,创作手法切实贴近生活,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通过旋律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现在作品当中。总之,贺绿汀在抗战时期所创作的儿童歌曲,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儿童的心理活动特征、生活场景、爱国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三)音乐的教育性

贺绿汀的儿童歌曲,是中国早期儿童音乐的代表作,也是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的产物,是那个时期教学的一种方式,对儿童有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一系列的儿童思想教育类的歌曲,对当时儿童思想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体现出了音乐所特有的教育性。

《禁止吐痰歌》创作于1935年,是一首流传性较广的儿童歌曲,歌曲写的是教育儿童要爱护卫生,不随地吐痰,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歌曲一共十六句,为4+4+4+4的方整性乐段,第一句,两个乐汇构成,第二个乐汇是前面的变化模进,八分音做了四度下行,停在属音上,但是和声的进行却是在主和弦上。第二句,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主,旋律变得轻快,朗朗上口,这也是儿童歌曲的一大特点。到了第三句,节奏性变化重复第二句,旋律线往上,停在了属音上,最后一句,节奏性依然是变化模进,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把旋律推到了最高,最后在主音上结束。

(四)音乐的歌唱性

“所谓歌唱性,指的是演唱者或者演奏者在演唱或演奏曲子时,应用一些演唱或着演奏技巧来处理乐句中的连线、句读、强弱快慢等,使曲子在优美动听的同时更加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欣赏者的听觉需要,通过感性材料、音符来表现情感、二度创作过程的特殊性以达到的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非对应性美的共鸣效果。”④

《清流》是一首歌唱性极强的作品。这首曲子,原名为《流水》原先只有一段歌词,后面的一段歌词是作者在50年代初新添加进去的。他的歌词创作特征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给人们塑造了一幅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大好春光景象,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让人心情愉悦,通过对风景的描述来提醒人们“时光易逝”,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在这部作品中,歌词与旋律完美结合,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曲子为乐段性的曲子,结构为2+2+4+3的非方整性乐段,全曲一共有十四个小节,在第一段歌词结束后,伴奏与第一句衔接,完整的切入第二段,直至曲终。曲子为弱起,第一句两小节,旋律起伏较大,这正好和歌词向对应,停在了主和弦上,第二句,相同的节奏,但是旋律下行,把歌词中的垂柳比喻的很形象。前两句的伴奏部分,左手以四分音符为主,右手做的是二度下行模进,和旋律一起停在了属音上。到了第三句,前半部分,节奏型和一二句的节奏是一样的,到了后半部分,节奏加入了三连音,伴奏部分也是以三连音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手法,和前面的两句形成了节奏上的对比,使得歌曲的旋律线条更舒展,最后停在属音上,到最后一句,节奏的模仿,呼应了首句,在主音上结束。

在结尾,伴奏以一个下行四度的模进,反复记号回到前奏,进行第二段歌词。歌曲的结尾落在C大调的主音上,但是最后的两小节,伴奏却落在了a小调上,这样的用法很常见,这是关系大小调的交替使用,结束在主音,伴奏结束在关系小调上,增加了歌曲的色彩性,使得结束更有旋律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纵观全曲,从曲子进行的旋律线条看,旋律起伏的很大,从小字一组的re到小字二组的mi,低音和高音相差九度,这样的曲子进行一般都是很正规的。曲子的歌唱性,讲究的是词曲的搭配,从第一句和第二句就可以看出,作者通过作品把‘清流’、‘垂柳’和旋律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旋律上行来比喻潺潺流水,通过旋律下行来比喻杨柳依依,把词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其中,曲子一开始上行的六度跳进,就像清澈的溪流流入人们的心中,带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把旋律所特有的柔美、质朴的感觉体现出来。

当音乐进行到第8小节(歌词“只有那流水”)的时候,创作者采用了三连音加切分音的节奏形式,这种创作手法在当时是比较新颖且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本身也有一定的演唱难度,加上歌词以后,旋律给人以紧迫感。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还能通过演唱作品来掌握三连音等节奏特点,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作品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歌曲是用五线谱的记谱方式来记谱,而且还带有伴奏谱。歌曲的伴奏特点是,在选择音型时选那些相对简单的伴奏音型,采用复调的创作手法来进行编写。演奏伴奏时右手弹奏相对较多,而且都是弹奏歌唱性的旋律,而左手的演奏部分是低音型旋律。在伴奏的创作上,创作手法与《牧童短笛》的复调创作手法相似,不仅流畅生动,而且极具歌唱性。

三、结语

儿童歌曲是儿童成长时期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儿童时期又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养成的思维习惯、艺术修养等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人生。因此,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修身养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儿童歌曲在这个时期所具有的作用是用任何方式都无可替代的。

贺绿汀的儿童歌曲,是那个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中国儿童歌曲创作创新的开端,而且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见证,它是贺绿汀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在这样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编曲、填词进行创作,还把西方的创作技法运用到作品中,为儿童歌曲创作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儿童歌曲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用自己的实践给所有的创作者做了最好的榜样,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当今社会,孩子们唱着与自己年龄不符的歌曲,最直接的反映了现今儿童歌曲作品的缺乏。虽然网络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创作者的责任却是不可推卸的,可以说,创作者肩负着儿童时期健康成长的使命。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值得社会重视与关注。■

注释:

① 贺绿汀.新中国音乐启蒙时期歌咏运动.中苏文化,1939,8-9.

② 樊祖荫.儿童歌曲写作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22.

③ 龙厚仁.少儿歌曲分析及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④ 杨燕明.浅析歌唱性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与表现.音乐教育,2011,06.

[1] 贺绿汀全集之(第一卷 声乐作品).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 李娜.近现代儿童歌曲创作特点及创作途径分析[J].音乐大舞台, 2013,10.

[3] 杨燕明.浅析歌唱性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与表现[J].音乐教育, 2011,06.

[4] 罗昕.贺绿汀:音乐教育比自己创作更重要[J].东方早报,2014,11, 27:A42.

[5] 卿泽.贺绿汀的儿童歌曲创作思路与新启示[J].四川戏剧,2013.

[6] 黄彦博.浅析中师歌曲教材清流[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86,04.

猜你喜欢

贺绿汀旋律创作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理念研究
——评《贺绿汀与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豌豆贩卖机
《一墙之隔》创作谈
歌剧《贺绿汀》剧照
7月,盛夏的旋律
创作随笔
大地的旋律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