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6-03-07王诤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会昌赖声川剧场

王诤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于戏剧家赖声川而言,殊为值得标记。先是去年年初,央华年度大戏《冬之旅》公演,这是台湾导演首度执导由内地剧作人万方(曹禺之女)创作剧本,涉及内地建国后三十年历史的正剧,更促成了年届九旬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重登舞台。紧接着八月份,祖籍江西会昌的赖声川又将自己的剧作《十三角关系》带回家乡,作为“杰出乡贤”的他,将这出复排戏剧的全国首演放在一个行政区划上恐怕要归为“五线”的县城,恐怕也是当代中国戏剧商业演出史上破天荒头一遭。而在年底,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上剧场”大幕开启——如果从1985年赖氏表演工作坊的首部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北南海路艺术馆首演算起,历三十载,赖声川和他的戏剧团队终于结束了“打游击”的历史,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属剧场”。自1998年将《红色的天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剧带入内地后,可以说内地渐成赖声川戏剧事业的“腹地”,而将去年这三件赖氏戏剧的“大事件”串联在一起,则“戏剧”、“故乡”、“剧场”间又生发出一系列系于他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怀经历的互文观照。

“这是我们30年来的一个梦想”

2015年12月6日之于上剧场而言,大抵是最忙碌的一天。是夜,作为开幕大戏《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即将开演,作为剧场的“主人”赖声川开演前登场向观众致意。暗场中,一道射灯的光柱投向了他,拖长了背影。彼时,这位习惯在谢幕环节才登场的导演多少有些异样的激动,“今夜属于你们,今夜‘上剧场无眠”他说。少顷,顿了顿,这个曾主张《赖声川的创意学》的人显然不想讨一个按部就班的彩头,只见他缓缓举起右手,“我们的戏剧能量即将开始释放,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上剧场开幕,我们一起来开启这个创意的能量。请大家举起一只手,做一个剪刀的样子,所有的大楼落成的时候,都有一种剪彩的活动,我们现在做一个脑内剪彩,一个内心的剪彩。用我们手上这个剪刀,剪开我们内心束缚和阻挡我们创意的一切障碍物,然后我们要我们创意的能量能够顺利的释放。请大家跟我一起倒数,3,2,1!”

“这是我们三十年来的一个梦想:拥有自己的剧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赖声川开门见山。回溯前尘,2002年时,表坊曾进驻当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位于北京东城区北兵马司胡同的小剧场,这座曾经著名的“北剧场”后来因经济原因撤资,只在一代文艺青年心中留下了一个记忆。如果说彼时想法超前,今时便是水到渠成——与时乖命蹇的“北剧场”得名取自北兵马司之“北”相仿,如今的“上剧场”的命名自然也源自上海之“上”——“这人们一想就明白。另两层意思是上剧场不是一个兀立的建筑,它是一座‘楼上的剧场,我们就是地处徐家汇繁华商圈中美罗城的五楼嘛。同时‘上剧场又是个动词,我希望大家别把看戏这事搞得很隆重,那就只能是偶发行为,应该是人们想看戏了,就上剧场去,哎,去‘上剧场,这个事应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赖声川看来剧场不该只有一个面相:“独一栋”的存在。“你知道国内剧场多沿用19世纪那种殿堂模式,观众穿戴整齐专程前去看戏,乍一看看戏的仪式感固然是有了,但无形中也拉远了戏剧与观众的距离。再者,你走进去一看它又多为歌剧厅的规模制式,比如都设有乐池,观众席约1500座,这在我看对很多话剧而言也太大了,其实最理想的话剧剧场是600-800座。”赖声川说戏剧不该就是一种“高冷”的姿态,“总是自称小众文化,是不是也要检讨下自己不够亲民呢?21世纪的剧场服务于21世纪的观众,它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配套设施要齐全,同时又便于观众可以吃完饭、逛逛街,转角就能上剧场看戏。”

如此看来,“上剧场”的确如此。上剧场原址徐汇剧场,是1959年十·一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建的——这里上演过经典话剧《七十二家房客》,也演出过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上世纪8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来袭,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994年拆剧场,起美罗城。又二十年,赖声川导演在内地乃至全球首家专属剧场大幕开启……个中滋味,如梦之梦。

要说不破不立,破立相替则对立生戾,现如今破立相融则互借共生。难道不是吗?于商业逐利寸土寸金是破例,于艺术高标画地为牢亦是破例。要破例,就要有魄力。“上剧场”从酝酿到建成,经历了6年时间,总投资8800多万元,占地2530平方米,可容纳699名观众,设计上由赖声川亲自操刀。尽管是建造在商场内,但上剧场从布局到舞台设计,都按照世界一流水准来打造,“舞台机械音响都是选用了国际最好的设备,相当于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的水准。我特别把这几年看到的其他剧场中不够好、能改进的细节都改好了。上剧场是规矩的镜框舞台,与众不同的是,舞台前方有一个延伸出来的表演区域,有点像三面舞台。演员与观众近在咫尺。”

为何将观众席定为699个?在赖声川看来自己是在寻找一个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从作者立场,观众越少,演出氛围越好;但从经营立场,座位越多越好。当初我们就决定这里只演舞台剧,那么平衡点大概在1000个左右。为了1000个座位,可以在剧场盖二楼,但我觉得没有必要。”除了观剧感受,赖声川还要求经营人员将票价尽量压低,“努力做自己的票务系统,培养观众好的消费习惯。”纵横戏剧界三十余载,赖声川手头的成品剧目就有40出左右,“绝大部分都能在上剧场演出。明年3月是《暗恋桃花源》30周年。除了演我的戏,也会邀请世界著名的表演团体来参加上剧场演出。预计一年将近达到260场演出。”他说。

“从此不再是无根树”

《宝岛一村》中冯翊纲饰演的老兵在两岸三通后回到家乡的情节,来自编剧王伟忠当年从台北回到北京左家庄探望自己祖母的情形,而作为导演的赖声川第一次回到故土又该是何情形?

赖声川的父亲赖家球出生在江西会昌城北的老宅,幼年便以早慧“诵读不忘”名冠乡里。1941年抗战期间,赖家球考入当时被誉为“外交官摇篮”的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1948年去台后赴美工作,此后没再回过会昌。而生在美国、长在中国台湾,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赖声川,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故乡的概念,虽然小时候经常听父亲提及会昌,但他没法想象父亲所说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家乡”对赖声川来说非常遥远。“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和声羽(赖声羽,赖声川哥哥)尝试给家乡的族人写信,不成想一下子就联系上了。当时我们收到回书时非常激动,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打开了一扇朦胧的窗,从此不再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1997年,赖声川第一次回到会昌,更多地是对故土故人的相识相见,以及对父辈足迹的追怀,“我父亲是个极其有才华的人,古书、古文、书法、英文、法文都是精通的。会昌是个很小很小的城市,我不知道他当年怎样在这样一个小地方,读了那么多书,然后走出来”。赖家祖宅建于清代中期,占地一两亩,规制上讲求“九井十八厅”,这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采光、通风、蓄水皆自成体系,更是集政、经、居、教于一体的官宦宅院。拾级进门,门头砖雕上刻“云灿星辉”四个大字,出得门去没几步路过“步云桥”,面前便是清澈的湘江水。2015年8月中旬,“杰出乡贤”赖声川再次来到这里,已然可以熟络地以“赣南老表”自居。此番重回故里,除了携搀85岁高龄的老母回乡祭祖,更是第一次带着自己的戏剧作品《十三角关系》回到家乡,这也是会昌一个60万人口的县城,第一次迎来一场当代话剧的演出。

会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县城三面环水,湘江、绵江在此交汇成贡江湍流不息,地理位置吃重可见一斑,所以北宋建镇后便是军国锁钥重地,素有“铜赣州、铁会昌”之说,直至上世纪30年代,这里还曾作为中央苏区“红都”瑞金的门户。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毛泽东登临会昌山巅,兴之所至吟诵了《清平乐·会昌》初稿,其中“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一句传颂至今。而论及历史上江西同戏剧的渊源,一个不世出的戏剧大家或许还要推至明朝的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而赣东的临川就在会昌东北方,两地直线相隔并不算远。

《十三角关系》是赖声川经典代表作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和自由的故事。”赖声川说,通过一种喜剧的表现形式,探讨了都市人之间相互猜忌却又相互依靠,挣扎在矛盾之中寻找爱与被爱的可能。这出戏之前曾在内地公演过,此次二度重排将首演放在故乡会昌,足见赖声川对老表们的心意。“并非所有的话剧都是高雅之作,《十三角关系》就属于不是那么‘雅的作品,但希望它是一个‘高的作品。我希望能让家乡父老看到一个既有粗俗元素又能体现精致内涵的作品。”赖声川说。作为当地首届民俗旅游节的重头大戏,《十三角关系》的海报出现在了整个会昌县的大街小巷,甚至于离开县城十几公里,都能看见“欢迎赖声川回家”的大幅横幅。之前曾怕“冷场”而预邀一些地方企业购套票,不成想网上一开始放票竟然不多久就告罄,整个会昌县远近八方的观众都来买票,甚至有远在广东梅州的人都跑过来买票,使得三场演出一票难求,主办方意外之余,不得已又加演了一场。

当地文化人钟东林先生介绍说,“这样的观戏氛围太少见,之前看采茶戏台下都是乱哄哄的,这次大家一进场就都自觉地关闭了手机,要说以前领导讲话也没这么安静。”但“安静”却也让演员慌了神,此次新加入的演员王茜愿意同我们分享一则趣闻:“正式演出前一天带妆彩排,哎,我们在台上都疯成那样了,台下出奇地安静。你说怪吧?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观众被告知要保持肃静,可喜剧没人笑,就跟恐怖片一样让人发毛。”赣南老表盛情难却,但赖声川除了用一天的时间在县城、汉仙岩景区、赖家老宅参观探访外,其余时间和他的《十三角关系》团队就几乎从早到晚泡在剧院里,跟演员配戏、布置舞台。赖导说,尽管他是第一次在内地的一个县城首演,但表演质量丝毫不打折。“很多演出商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印象中话剧只有在大都市才有市场。但是我们做到了,当然今天的演出成功,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同时,各位可以看到我们在这边做的努力,我们不会说‘哦,这里是一个县城,于是我们可以这边打折扣那边减少什么,从来不会。王茜有一件衣服不对,我们就在会昌每一家(服装店)去找,最后找到了,她现在穿在身上的第二套是会昌买的衣服。”赖声川说。

在上剧场的一处卷帘门上,赖声川亲自手书了这样一句话:“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深谙佛理的赖声川也许在说缘,妙不可言。而若说此间便是戏剧人的家园,又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猜你喜欢

会昌赖声川剧场
欢乐剧场
雪夜
醉菊
论《日出》的剧场性
他无意中帮助了十几年后的女儿
赖声川:创意是一道自问自答题
舞台剧《冬之旅》剧照
会 昌 米 粉
一张会行走的床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