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鸟翩翩向北京

2016-03-07赵欣如

森林与人类 2016年2期
关键词:留鸟鸟种北京地区

赵欣如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宽广的水面上,常年可以看到多种水禽在此栖息。画面近处,是成群的绿头鸭。绿头鸭是北京四五十种留鸟中人们最熟悉的种类之一,在北京地区几乎全年可以看到。

提到北京,关注自然的人们就会想到这个地区的鸟类。因为,生活在这个地区的野生鸟类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北京这么大,鸟类会很多吗?这个问题不太好一言概之来回答。

鸟类的多与少是什么概念呢?

鸟类是否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鸟的种数是否多;二是鸟的只数是否多。

一个地区的物种种数是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不断研究、发现、记录、整理而得出的结果,且在正式的期刊或出版社公开出版公布的历史性总结。譬如蔡其侃在1987年所著的《北京鸟类志》中报道了北京地区有344个鸟种,笔者在2015年1月出版的《北京鸟类图鉴》(第二版)中报道了448个鸟种。不少观鸟者和鸟类学家还在增加着北京地区鸟种新的分布记录,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表和报道。根据现有资料,估计北京地区鸟种总数可能达到480种。

一个地区物种的个体数量,是一个非常难以统计的问题。因为动物,特别是鸟类是非常活跃的类群,每一个个体都会随时更换地方,我们几乎无法数清只数。再加上,鸟类中有不少种类是迁徙种类,因此,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鸟的种类与数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与其他动植物一样,一个地区的鸟类分布与该地区气候、地理和生物群落等条件具有密切而直接的联系。

从历史上看,北京地区的原生植被已经消失,山地森林由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构成,且林龄偏幼。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40%。从地理角度看,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适合森林发育。因此北京曾是且现在也是华北地区物种较丰富的地段。并且,北京西北环山,东南为平原,地形和植被类型富于变化,又有五大水系贯穿境内。这些条件为鸟类提供了基本的栖息地、动植物性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从动物地理角度看,北京属古北界东北亚界华北区(内含黄土高原亚区和黄淮平原亚区的成分),北京地区分布的鸟种主要是北方种类(古北种),也有一些南方种类(东洋种)的渗透,北京既是古北界北方种类的分布区,又有蒙新区种类向东延伸的分布,同时还是东洋界种类向北渗透的北界,甚至还有某些喜马拉雅成分的渗透。因此,北京地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堪称相对丰富。

鸟类在北京的居留类型

对北京地区而言,自然分布的鸟类其居留类型有多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常年留居北京地区、从不离开的鸟种属于北京地区的留鸟。春夏季到北京地区繁殖、秋季离开此地、远迁到南方或其他地区的鸟种属于北京地区的夏候鸟。秋冬季到北京地区越冬、春季飞离北京地区、到遥远的北方或其他的地区去繁殖的鸟种属于北京地区的冬候鸟。如果只在春秋两季路过北京地区、短时在北京地区居留或只是飞越北京上空的种类属于北京地区的旅鸟。除此之外,本不该在北京地区出现的鸟,偶然出现在北京地区被视为北京地区的迷鸟。

有时情况要比上述复杂许多。同是一种鸟可以不止一种居留类型,甚至于可多达4种居留方式,如绿头鸭、鸳鸯就是特别的例子:即北京地区几乎全年可观察到绿头鸭,但并不能简单认定绿头鸭在北京地区全为留鸟。因为某些个体属于在东北等地区繁殖的种群,在北京越冬或迁徙经过;而有些个体在北京繁殖,秋冬季迁徙至南方越冬;另有些个体则在北京繁殖并越冬。对于不同的绿头鸭种群的居留形式,可以通过环志和卫星定位追踪等研究方法得以确定。

一年四季,常驻北京的留鸟仅有70余种,且分布于各处,在一个观鸟地所能见到的留鸟就很有限。比如麻雀作为北京常见的留鸟,通常只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同时是人类居住密集区),在城区和东南郊区的部分地区常年可见麻雀的栖息,但是在高海拔地区,如北京西北部的亚高山林地,则无论四季都很难看到麻雀的影踪。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在哪个季节,我们所见的鸟种,是这个地方留鸟和相对应季节出现的其他居留类型的组合。北京地区的夏候鸟约110余种、冬候鸟约90余种、旅鸟约300余种。平常我们所说的夏季鸟类,指的是留鸟与夏候鸟的集合;冬季鸟类,指的是留鸟与冬候鸟的集合;春季鸟类和秋季鸟类成分会更复杂,因为春季除了留鸟与旅鸟外,尚有未离开的少量冬候鸟和提早到达的夏候鸟;而秋季除了留鸟与旅鸟外,尚有未来得及离开的夏候鸟和已经到达的冬候鸟。

北京是候鸟的迁徙驿站

北京地区处在全球九大主要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上。这是一条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主要是因为,这条迁徙路线距离远,涉及的鸟种繁多,涉及的数量巨大。对候鸟迁徙行为而言,北京是通道上的一个节点。凡路过的候鸟,既可以直接从北京上空顺利飞越,也可以将此地作为迁徙驿站,做短期停歇。候鸟的短暂停歇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一是大量捕食补给能量,二是整理队伍集合更多的鸟只,三是等一等物候和好天气便于轻松上路。而如何为迁徙的候鸟准备好理想的栖息地,则是世界各国必须通力合作的保护生物学的大课题。在一条漫长的迁徙通道上,每种候鸟的起始站和终点站都各不相同,旅途驿站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滞留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对候鸟迎接与照顾的准备工作就是一项巨大的生态工程。这项工程必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国土规划与利用,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强度,到污染源的控制与限制,滥捕滥猎的治理与监管等。这些任务的实现,不仅要靠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合作,更要靠官民并举,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参与,才有可能做好。当然,科学家的深入研究、政府的合理决策、民众的积极配合,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观鸟会(原北京观鸟会)的志愿者们,坚持10余年,做北京地区湿地鸟类春秋两季的同步调查。每年的迁徙季节,都能记录到数以万计的水鸟。天鹅、野鸭、鸬鹚、鸊鷉、鹭鸟、鸻鹬、鹤等等,种类和数量都很可观,显示出水鸟在迁徙路途中对北京地区湿地的依赖。

从地势高低来看鸟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土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傍山近海,地理优越。西北部群山 连绵,西部山地属太行山脉,北部属燕山山脉。东南部是一片缓慢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距离渤海仅150公里。按地势高低划分,北京分为山地和平原两部分,山地占土地面积62%,平原占土地面积的38%。

平原可大致分为城市和农区,城市各处能够见到的是些伴人鸟类,麻雀、喜鹊、乌鸦等。在城市公园鸟种要丰富很多,鸊鷉、野鸭、翠鸟、红隼、雀鹰、啄木鸟、椋鸟、灰喜鹊、山雀等这些留鸟是常见种类,而大量的候鸟为城市公园增加了鸟种在各个季节的多样性。中国观鸟会的志愿者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连续7年进行观测,记录到243种鸟,让许多市民都感到惊讶。当然,大多数种类都是北京地区的候鸟,说明了城市中的“绿岛”有吸引鸟类的巨大作用。

北京的山地,可以按海拔高度分为:海拔750米以下的低山,海拔750米-1400米的中山,1400米-2000米的亚高山。中低山的鸟种非常丰富,常年分布的有金雕、雕鸮、褐马鸡、雉鸡、岩鸽、鸳鸯、啄木鸟、喜鹊、灰喜鹊、红嘴蓝鹊、松鸦、山噪鹛、山鹛、山雀、棕头鸦雀、三道眉草鹀、灰眉岩鹀等,夏季有多种柳莺、多种姬鹟、两种矶鸫、两种卷尾、多种杜鹃在此繁殖,冬季会有大批燕雀科鸟种、岩鹨、鹀类在此集群。亚高山会有斑翅山鹑、岩鸽、红嘴山鸦、红眉朱雀常年留居。

从植被类型来看鸟

有树就有鸟、有绿才有鸟。这是通俗的基本概念。对于鸟类,这些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动物类群而言,它们喜欢的不一定是某种树和某种草,而是完善与健全的植被。城市公园鸟类相对多,是因为树木成林、树龄较高,具备乔灌草等基本的群落层。山地鸟类更加丰富,是因为林地的面积足够大,树种、草种的多样性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地生长着丰富的土著种,形成或保持着原生植被的一些特征。虽然表观上看,原生植被不像公园植物栽植得那么讲究、那么漂亮,但这种植被最受鸟类和野生动物欢迎——因为有土著种的植被为本该在此分布的动物提供了必要的和多样的生态位。在看似荒凉的山地,植被的分层会多于城市的人工林,有高乔木层、矮乔木层、高灌木层、矮灌木层、高草层、矮草层、苔藓层、地衣层等,植被的分层非常丰富,可以为众多的动物类群提供可选择的栖息条件和相应的食物。无论是留鸟还是候鸟,无论是常驻种类还是短暂逗留者,都容易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

北京的平原与山地都有不少荒地和湿地,这些环境被许多人视为没有价值的土地,主要是认为其没有经济价值。这种短期和狭隘的思维理念长期影响了人们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数十年来,北京地区的湿地大量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水边的湿生植被和水体里的水生植被的丧失,需要伴水而生的鸟类消失得无影无踪。荒地情况也是如此。荒地本是一些伯劳、鹨类、鵖类非常喜欢的栖地,荒地的消失意味着又把另一些鸟驱赶走。而我国的宝岛台湾从20年前就明确提出要“保留荒地,保护湿地”,意在保护野生物种的原本栖息地。

北京十佳观鸟地

北京和很多地区一样,环境条件不一致,鸟类的分布也不均匀。要想看到较多的鸟类,就要选择适合的地方。这些容易见到许多鸟类的地方被观鸟者称为“鸟点”。2015年,由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的“北京十佳生态旅游观鸟地”评选揭晓,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天坛公园、十渡拒马河黑鹳保护小区、雾灵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北京市植物园、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和南海子麋鹿苑10个野生鸟类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建设良好、交通便利、社会认知度较高的区域,成为首批“十佳生态旅游观鸟地”。

这十佳观鸟地,具有不同的代表性,其中既有城市公园,也有名胜风景区,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有平原,又有山地;既有湿地,又有荒地。不同的景观,不同的类型,这样的评选结果,说明公认的适合观鸟的“鸟点”显然具有客观的多样性,这反映的是鸟类分布的自然规律,不由我们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而依赖一系列自然条件所形成。这也为我们将来的城市规划,不论是北京地区还是其他地区,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规划思路。众所周知,鸟类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牌,作为环境敏感物种,又善于运动迁移,鸟类的数量多寡和丰富程度可以有效地指示相应地区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那么,根据公选出来的“十佳生态旅游观鸟地”,在对其他地区开展保护,并进行开发、整治的时候,也值得参考借鉴这些现存的成功案例。

北京深藏特有种

在北京分布着一些中国特有的鸟种,这些鸟种不仅体现了北京的特点,也从某个角度描画出中国的自然物种特色。

褐马鸡这种自古以来就被国人崇尚的鸟,就分布在北京的西部山地。褐马鸡出没于山地的针阔混交林带,特别喜欢落叶松林间的巨大蚁穴,不仅啄食蚁穴中的蚂蚁蛹和卵,还喜欢捣毁蚁穴,招来大量蚂蚁围攻,借助蚂蚁来为它们洗澡(蚁浴)。盛夏时节,褐马鸡要爬到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处造巢产卵,孵化育雏,到冬天就下降到大约海拔1000米的山地游荡取食,晚上要飞到高大的松树上集群过夜。

山噪鹛是中国画眉鸟分布最靠北的鸟种,离中国画眉最集中的横断山相距甚远。它们常年成对,喜在山地灌丛里生活,棕褐色的体羽,长着一副玉色的喙,叫声悠扬,音韵不断,俨然就是鸟类群体里的“歌唱家”。它的巢建在茂密的灌丛里,产出的卵是纯一色的宝石蓝色。

还有山鹛、黄腹山雀等,都是我国的特有鸟种,在北京的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各地的鸟友到北京来,要专门寻找这几种鸟,就连许多国际观鸟者也专门到北京来一睹这些中国特有鸟种的风采。近些年,来自“观鸟王国”英国的几位资深观鸟人,一边在北京工作,一边在北京观鸟,他们惊奇地发现了北京这块宝地——几年来看到如此丰富的鸟种,种数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他们在北京看鸟,看得爱上了中国,看得不愿意离开北京。

等待春风

当我们在北京的亚高山看到金雕威武地在山崖上空翱翔,早春的褐马鸡在中山地带的针阔混交林中为占区而打斗正酣,山鹛、山噪鹛和三道眉草鹀在低山的灌木丛中忙碌地各自搭建鸟巢,小小的黑头鳾和大斑啄木鸟在颐和园或樱桃沟找到并凿好了今年的洞穴时,大批的候鸟就会按着祖辈的节奏陆续飞临北京,一个生机盎然的多彩世界即将呈现眼前。春风将把北京带到最美好的季节。

猜你喜欢

留鸟鸟种北京地区
基于鸣声组合特征与CNN 的电网危害鸟种识别
拍鸟“五部曲”
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校园鸟类调查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相思
观鸟,用自己的方式告别“自然缺失症”
1949—1966年北京地区贞操观的变革——解放与进步
北京地区地下水人工回灌简介
北京地区满文古籍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