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2016-03-07郭琳

电脑与电信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师傅校企培训

郭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广东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郭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在借鉴别国经验、结合地方特色的基础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探索企业、高校、师傅、学生的责任和保障机制,做好培训机构的遴选和师傅选拔聘任程序,构建学校专业基础教育与企业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框架,结合职业资格考证考点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项选取教学内容,探索与实践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联合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广东产业背景决定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和对信息类人才的迫切需要。受到移动互联和云计算发展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IT产业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是IT类人才的重要供给来源,只有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出贴近企业需求的网络类人才才能成为广东经济社会提升发展的动力。广东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需要结合实际调整结构,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降低培养和使用成本、缩短培养周期。

在学校教育诞生之前,学徒制是人类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1883年瑞士在研究了英国和法国行业教育经验后,最先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并对比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在角色身份、职业目标、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发展,目前仍然是世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以及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后来德国将其发展为著名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1]。由于现代学徒制不仅能降低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普通教育的辍学率和青年失业率,具有促进教育与产业结合、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社会适应性等优点,也是广东高职网络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出路,成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涵是借助师傅言传身教重构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2],研究与探索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区域产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实践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设质量工程项目的需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建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学科向应用型转型,逐步走向“专业-学科-行业-产业”一体化[4],探索与实践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创建广东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分为“拜师”、“学艺”和“出师”三个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总体框架

2.1 拜师

首先是“拜师”,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第一步,选择优质培训机构,签订三方协议,搭建校企联合桥梁。首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按照贴近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挑选出经营良好、师资雄厚、管理规范、培训体系完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机构---广州中星网络技术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承担学生培养责任和履行教育义务。专业按教学计划开设校企合作课程《网络综合实训》和《职业资格考证》,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中,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证,合格后获得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CSNP,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会获得思科公司的CCNA或CCNP证书,毕业生主要由与培训机构签约企业录用。如果学生能力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被录用,则不需支付任何费用给培训机构。

第二步,培训企业尽快介入学校,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拥有两种意识,从学校角度来看是学生身份,从企业角度来看是员工身份。从新生入学的那天起,每位学生都有一位校内的专业教师做“导师”,同时,专业会邀请与培训企业签约的行业专家来校内给大一新生上一节“职业生涯规划课”,让企业“师傅”明确学生“员工”的身份,让学生从进校起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在职业道路发展上少走弯路。

第三步,遴选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搭建专业基础。在现有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遴选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例如校内进行的2周综合实训课程和2周职业资格考证课程都可以组建现代学徒班,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负责这两门课的讲解。按照“双选原则”遴选出优秀的专业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利用毕业前3到5个月的时间,在培训机构内进行顶岗实习,由培训机构的签约企业技术工程师担当师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训练。

2.2 学艺

其次是“学艺”,即校企共育,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根据企业的招聘岗位与需求,由培训机构人力资源部组织“徒弟”进行“拜师学艺”。培训机构从签约的知名企业中遴选出职业意识强、职业道德优、技术娴熟、专业对口、具有奉献精神、拥有一定威望和知名度的技术工程师作为“师傅”。徒弟从即将需要在企业顶岗实习3到5个月的大三学生或需要参与2到3周专业认知实习的大二学生中筛选。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班级后,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确定学生的“徒弟”身份。师徒结对要求“师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徒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个性化培养学生。

第二,确定提升型的学习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院专业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教育,培训机构提升学习内容,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网络技术专业与中星公司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分为“考证班”和“就业班”两种。“考证班”师傅以思科公司和华为公司的职业资格认证内容为依据,确定授课内容和实操方案,传授考证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保徒弟们的国际化认证的较高通过率。“就业班”师傅按照企业工作流程选择课程内容,将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为日后从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形成项目式的组织形式。培训机构根据过往企业真实项目制定项目计划,学生加入项目组,跟随来自企业的项目工程师一起完成整个项目。使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更加符合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四方利益。项目实施期间,学生要及时完成项目施工报告,向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组结束后,学生要完成项目方案,并公开投标,完成项目实施等环节。

第四,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侧重引入行业证书。“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考核内容把是职业资格技能要求放在首位。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行业资格认证,例如思科公司CCNA和CCNP认证,人事部承认的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认证。或者鼓励学生参加反映行业最新需求的职业技能大赛。最终,以学生的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作为徒弟能否出师的标准。

2.3 出师

最后是“出师”,即以学生的高就业率、企业的高满意度作为学生是否学成出师的衡量标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与广州中星网络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中星公司为我院网络技术专业28名同学量身定做“大学生岗前实训及就业推荐方法”,遴选出不同的实习内容和就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实训结束后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直接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分推荐给签约企业进行复试,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效

3.1 建成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利用专业培训机构搭建起校企结合的桥梁。教师参与培训,训练双师素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情景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促使教师参与企业项目,了解行业需求,创造学校“导师”与企业“师傅”联合攻关科研项目的机会。目前我院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有专职教师8人,双师比例达100%。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网络规划设计师2人,网络工程师3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为1:1。近年来团队有省厅级以上课题10项,出版教材5本,发表论文70余篇。

3.2 利用职业资格考证和技能大赛平台展现师生风采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实现资格认证和行业认证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培训中考取人事部承认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以及行业初级和中级的认证,例如思科的CCNA、CCNP和CCIE,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网络管理员CSNA的通过率达到100%,某班软件水平考试中网络工程师的通过率达到25%。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主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评估”赛项一等奖、“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赛项二等奖、“云安全技术与应用”赛项和“云计算及应用”赛项三等奖,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中有42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27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2人。2位专业教师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4名专业教师获得顺德教育基金竞赛辅导奖。

3.3 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取得成效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双方参与并设计了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在学校、企业、教师、师傅、职业教育专家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云计算架构及应用》、《网络安全部署》、《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标准开发等工作。其次,以广州中星等企业真实项目(任务)、行业CCNA和CCNP考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为载体培养学生,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融合”、“与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相结合”的要求;第三,以职业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就业、就好业。专业建设多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省级资源共享课程和校级在线视频公开课程,并与其他兄弟院校联合申报国家级资源库建设。

3.4 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

网络技术专业用“国际化职业资格考证”和“就业率”来考核师傅带徒弟的成效。“考证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自主选择思科网络管理员CCNA考证或思科网络工程师CCNP考证,更有学有所成的同学可以挑战思科资深网络工程师CCPN考证。经过师傅系统专业的培训,近年来通过网络技术国际认证的同学人数逐渐增多。而“就业班”学生的培养不以考证为目的,学习的课程和内容更偏向于行业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缩短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技能差距,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结束后在网络公司就业相当容易。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校企齐抓共管,实现学生校内校外平稳过渡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代学徒制学习和培训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住宿环境和餐饮种类都和校内截然不同,有些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不以为然,几乎没受什么影响就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而有些适应能力较差的本地生源的学生,由于回家次数急剧减少,思家心切导致的心理波动,适应期则明显增长。特别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初始阶段可能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在校内,增加了教师跟踪与管理的难度。需要采取的对策是明确企业的监管责任,由学校委派辅导员全程进行跟踪和管理,学校、企业和学生事先签订三方协议,并且在开始培训前,组织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事前做好心理建设,减少学生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等因素。

4.2 增加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学生校外学习风险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更早走出校园认识社会。校园里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让大多数学生心智单纯,缺乏应对社会形形色色问题的能力。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避免在校外出现责任方不明确,风险不可控的局面。解决的策略是在外出学习之前,给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开展校外学习安全防护的相关讲座,用鲜活的案例提醒学生在校外学习的注意事项,提高防骗能力和防骗意识。专业和企业应该积极探索与构建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协调育人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企业专家拥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从技术层面上成为优秀的师傅似乎没有难度。但是由于他们不是教育科班出身,缺乏授课经验,在语言表达和师生课堂互动、沟通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教学督导指出一些企业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资源准备方面有所欠缺。学生的师傅如果是口才好、技术好、说得明白、讲得清楚,能把难点和重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讲授清楚,学生的评价就会非常高,但如果碰到技术能力很强,但表达能力稍微欠缺的师傅,学生在质疑师傅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把不良情绪传染给其他同学,影响整个学徒制班的班风和学风。解决的策略是专业需要在选拔师傅时,尽量挑选出德才兼备、能文能武的好师傅,不仅能力过硬表达能力也要一流才行。

4.4 及时收集学徒制班级学生的反馈意见

及时收集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够让学校和企业及时发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学生的反馈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题包括“这段时间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点”、“你最喜欢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你对专业课堂教学有什么建议”、“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点是什么”以及“你最讨厌的知识点是什么”等。通过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发现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因为校企结合、协同培养的“就业班”和“考证班”每年都吸引不同学生参加,上一届现代学徒制班级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帮助下一届班级少走弯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既可以拉近师傅和徒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增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评价受到了尊重,提升专业和学生的亲近感,同时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授课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升。

5 结语

要想真正开展现代学徒制,造就“大国工匠”使之适应广东产业升级的需求,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本,突出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才能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专业需求,拥有高素质、高创造力的“大国工匠”。基于培训机构的三元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对培训机构依赖过度的缺点,培训机构的师资能力和签约企业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师傅带徒弟”的成果。因此,通过教师参与培训,训练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与来自行业、企业师傅的沟通,最终能直接培训出满足企业需要、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摆脱对培训机构的依赖,最后达到“弱化三元、回归二元”的目的。

[1]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2]张显锋.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生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6(12):86-89.

[3]王瑜,沈广斌.“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学发展目标的分类选择[J].江苏高教,2016(2):44-48.

[4]许春东,黄崴.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广东高校学科设置优化[J].高教探索,2016(5):44-4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for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dong

Guo Lin
(Shunde Polytechnic,Shunde 528300,Guangdong)

B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local features,the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of Shunde Polytechnic explor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enterprise,college,master worker and apprentice; implements the selection of training institutions;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combining basic educa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select the teaching content combining with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and 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explores on the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talent training;coali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

G710

A

1008-6609(2016)12-0012-04

郭琳(19 78-),女,河南禹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资金资助项目“广东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NO. 2012JK30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O.2012JK305;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XTZ2015005;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改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03Y67;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5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网络技术专业“两轮一轴”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项目编号:2015-SZJGXM16。

猜你喜欢

师傅校企培训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