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重在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

2016-03-07宜昌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彭传权严明

湖北农机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宜昌市农机化农艺

宜昌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彭传权 严明

新常态下重在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

宜昌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彭传权 严明

“十三五”是宜昌市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机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面对“宜昌市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技术装备政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和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等制约农机化功能作用充分发挥的现实,宜昌市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着眼短板环节和薄弱区域,有效增加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新理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打造宜昌市农机化升级版。下面就“促进宜昌市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重在有效增加农机农艺融合型技术供给”的重要性、现状、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建议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1 增加农机农艺融合型技术供给的重要性

日本在学习借鉴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注意全面考虑水稻品种、水土肥、秧苗规模化生产等因素,进行育秧、机插秧和收获一体化研究,成了当今稻作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同样,美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的成功实现,也是走农机农艺融合的路子。纵观世界农机化发展的成就,无一不是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增加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应该成为宜昌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特别是宜昌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农机化是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载体。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不仅包括农业机械技术,也包括农艺技术,是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连通器”。当前,宜昌市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1.1 产前服务:“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促素质提高

针对“农机手在播种时只重速度而忽视播种质量造成播种深浅不匀、苗情整齐度差、缺苗断垅”等严重现象,根据不同的农业机械,结合重点农时,农机部门组织专职农机手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传授先进适用的农机操作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培训提高农机手技能、素质及规范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农机手个人经济效益。

1.2 产中服务:“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措施配套促推广普及

众所周知,深耕深松是改善土壤耕作质量、改造耕层构造、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倒能力、有效解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覆盖导致“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不够及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但深耕深松后,因“耕作习惯和认识不到位及机械耕作设备不配套”等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当原因导致有关土地未整平压实和未播后镇压,造成当年作物增产不够明显,甚至还出现影响产量的现象。又如: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对小麦宽幅精播机实现双补,即在享受农机补贴后,农业部门又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叠加补助,从而加快该技术的推广速度和覆盖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农机农艺要结合,相关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1.3 产后服务:“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促减损增收

近年来,到了收获季节,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涉农企业,粮食集中收获,由于晾晒场地限制和烘干设施设备缺乏,造成了较大的粮食损耗和浪费。可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可促进减损增收。例如玉米:我们在农艺方面可选择脱水快的品种,农机方面尽量采取适期晚收措施,以减少烘干、晾晒时间。

综上所述,有效增加农机农艺融合型技术供给,是大势所趋,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宜昌市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宜昌市农机农艺融合型技术供给的现状

2.1 主客观条件

一是粮食作物生产对机械化需求增加,尤其水稻、玉米、棉花和马铃薯等大宗作物收获机械化要求迫切,农机农艺部门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是顺应发展要求;二是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需求前所未有;三是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农业部出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若干意见和政策措施,重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供给,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2.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的发展,农机与农业耕作制度及农艺之间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影响着宜昌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比如:土地制度导致农村土地不连片地块小;农民种地“精耕细作”的意识淡薄;经费匮乏,推广示范试验少,不能“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办、带着农民干”;农机农艺部门协作不够,搞农机和搞农艺的人马各自为政、互不关联,懂农机技术的不懂农艺,懂农艺技术的不懂农机等,都不利于农业机械使用操作。又如,育种较多注重提高产量,新品种审定一般不注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传统农业栽培技术的设计主要建立在手工劳动的方式上,较少关注适应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宽行窄行宽窄行,密植稀植密稀植”若干个栽培方式多项排列组合。园艺式多样化的栽培思路有其优点,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增加了农机具开发的难度和使用成本,不适合大面积大规模生产。农机装备研发人员深入农业生产实际不够,对不同种植区域作物品种形态、物性关注不多。

3 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3.1 工作思路

3.1.1 加强实证研究,弄清问题症结所在

玉米种植行距设置繁多,栽培模式各异对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影响很大,科学规范行距成为推动玉米收获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油菜生产也有类似情况,特别是移栽油菜,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开裂、多熟制都给机械化收获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必须组织实证研究,建议选择水稻种植(插秧)、玉米收获、棉花全程机械化等生产环节组织农艺专家和农机专家联合调研。掌握栽培模式和机具的现状,研究提出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制定统一的现代农业生产规范标准(包含农艺要求和农机使用),不管是农机农艺的哪种技术示范推广,均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完善种植技术体系,引导农机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新机具,突破薄弱环节农机化发展桎梏。

3.1.2 总结借鉴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的成功经验

有些农场在“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这些农场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要求,依靠体制机制和投入方面的优势,及时装备、革新、改装农机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推广使用新机具,满足了农艺的需求。政府补贴资金上向薄弱环节机械化倾斜,对功率和机型不设限制,不断完善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每个环节农机农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良性循环。可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不是做不到,关键在于是否有意识地去做,要善于总结学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的先进经验。3.1.3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

农机农艺融合既是技术问题,也是体制和机制问题。首先是领导重视,要在政府农业部门建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机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针对制约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瓶颈,进行经常性的会商,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政策措施;在经营机制创新方面,要搞好农机专业合作与农业种养殖合作社对接,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实施良种良法与农机作业相结合,用事实来说服农民改变不良的种植习惯,同时应加大对农机专业户和农业种养专业户的财政补贴力度,扶持他们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示范高产优质新品种。

3.2 工作措施

3.2.1 积极推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

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以及棉花、牧草生产机械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和发展。

3.2.2 抓紧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重点作物种植技术体系

在玉米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3.2.3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积极实施农机作业和技术补贴,调动农民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农机技术的积极性;通过认真考察和调研,从中选取适合宜昌市实际情况的机械: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主推机型,机械深松整地机械的主推机型,玉米精量穴播机的主推机型。

3.2.4 建设“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示范基地

开展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供给试验示范,以实施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契机,大力推广玉米夏直播技术,在乡镇建立了项目示范点,加快推广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夏直播及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抓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础上,项目核心示范区通过创建农机化高产示范项目,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种植项目,在加快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了节水灌溉、高效植保。在此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的原则,结合各乡镇的种植模式,建立小麦宽幅宽苗带精播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示范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和设施农业示范区等。

4 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的建议

建议加强学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了解品种和动植物生长规律;建议改变思维定势,突破部门和专业分工的局限;建议总结近年来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还田、玉米精量播种等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选择若干作物,制订具体的示范标准,在宜昌市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供给示范区建设。以玉米机械化为突破口,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供给。玉米栽培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光热和水资源,也要从有利于发挥玉米收获机械作用的目标出发,重点解决农艺配套和品种选择问题,推广科学合理的种植规范,关键是规范行距,实行统一的玉米机械化种植,合理配套玉米收获机械,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农机手培训为切入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的实用技术。建议把农机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依靠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引导农机手学习农机农艺融合的新知识新技术;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许多合作社既搞农艺也用农机,在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和现实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做法。要依托这类合作社,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的生产特点,推广示范一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先进技术。

2016-04-10)

猜你喜欢

宜昌市农机化农艺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