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构建中的CBE、TBLT、CBI教学法应用探究

2016-03-0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学习者教学法

张 蕾

(福建中医药大学 外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122)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构建中的CBE、TBLT、CBI教学法应用探究

张 蕾

(福建中医药大学 外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122)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为例,探析CBE、TBLT、CBI教学模式在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实践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完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素材选择与论证、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等内容的研究,探寻如何借由加强以输出为导向的专业英语应用型教育机制构建,切实提高中医药研究人员对外学术交流以及实际参与中医药全球传播的能力。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能力导向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

推进中医国际化是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定位和新兴内涵。2015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写道: “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伴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对外合作与交流政策的先后出台,中医药这一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现已传播至183个国家,并得到了国际社会及多学科的认可和接受。然而在中医药海外发展进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限制了中医药与现代医疗体系的融合,因此如何在中医药快速走向世界的战略机遇期跨越交流障碍,培养出具备传承、发展与传播我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院校复合型人才,使其初步具备“能用英语阅读并阐述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国际上可接受的格式撰写发表学术论文;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能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进行无障碍语言交流”[1]等各项能力,是当前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CBE的课程设置与优化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2]。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现阶段大学新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语言认知能力,因此可顺应时代需求,将当前仍以基础英语输入为主的大学英语培养方式逐步转向以输出为导向的专业英语应用型教育机制,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这也是福建中医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即以医学知识和普通英语为基础的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业英语课建设的总体方向与目标。

有别于传统语言教学法侧重于改进输入方式促进习得效果提升,能力导向型教学法(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简称CBE)关注的是学习者在语言技能拓展中的输出能力提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力型教育运动,CBE以评估语言实际运用水平为导向,通过对学习者工作与生活中常见任务分析设定教学目标及计划。该教学法提倡教学者从语言的功能性与互动性视角出发,寻求与学生特定社会行为与生活场景相关联的语言教学模式,而行为主义所主张的语言形式可从语言功能中获取的理念也在CBE中有所体现。因此“基于CBE的课程设置应以能力而非知识为主导,重心由语言认知转向为语言运用,能力或学习结果是课程大纲、授课策略与教学评估的基石”[3]。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为例,ESP专业英语课授课对象主要为七年制中医学及七年制骨伤学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以CBE教学理论为重要导向,根据学生已有语言水平与未来职业需求,从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出发将教学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学时安排、教材及教学目标分别为:

(1)初级阶段36学时,采用《新世纪医学英语教程(生物医学)》并辅以初级医学英语听说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听懂简单的医院门诊常用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对话;利用字典等工具看懂简易科普医学文章;模仿写作,介绍简单医学知识;完成简单医学汉英句子翻译并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中级阶段24学时,采用《新世纪社会医学英语教程》并辅以中级医学英语听说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听懂VOA的health report及国外医学网站的视频听力资料;就听力或课文涉及话题陈述观点,介绍一种疾病或诊疗方法;完成医学英语快速阅读,理解较为复杂的医学期刊及文章,能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专业资料;撰写病史、医学论文摘要及引言;在翻译准确性的基础上做到信与达的辩证统一。

(3)高级阶段36学时,采用《中医英语》及《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并辅以最新的医学论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听懂中医英语报道、对话、国外原声医学讲座或课程;模拟医学会议,用英文发表专题演讲,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模拟英语查房与问诊;理解传统中医典籍英译版节选,看懂本专业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医学论文写作;掌握中医基本翻译技巧,能翻译中医基本概念及理论,并要求在信与达的基础上兼顾雅。

二、基于TBLT的教学内容升级与拓展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简称TBLT)主张将任务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核心。作为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衍生,TBLT认同“交际性活动对语言学习很重要;运用语言完成有意义的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对学习者有意义的活动有助于语言的学习过程”[4](P223)。二语习得相关研究表明,与以语言形式为焦点的课堂内容相比,把任务作为二语课堂真实交际载体更能激发学习与认知。除了大量理解性输入过程,鼓励学生运用目标语完成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等输出性活动也应成为教学考量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依据。英国语言学家威利斯(Willis, J.)曾提出任务型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该满足趣味性、可获得性、语言复杂度长度及内容的适用性等基本要求,因此在TBLT教学内容制定过程中,应首先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兴趣、语言能力及目标需求。有别于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的教学活动,TBLT教学中的任务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以与现实世界有关的问题为焦点,旨在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同时通过语言的实践完成语言的习得。因此,教师可利用报刊、杂志、媒体或互联网等多渠道素材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与多样的交际性课堂任务,促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理解和产生语言学习策略。

任务是展示目标语使用规范的输入活动载体,也是学习者运用认知处理能力对目标语进行不断修正、优化与反馈的媒介。[5]以本校ESP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革为例,在骨质疏松章节教学内容设计中,除了教材中已有课文篇章之外,任课教师进行了如下安排:(1)选取VOA的health report以及美国健康报道视频节目“osteoporosis”作为课堂导入素材,针对其中内容设置列举型任务( listing tasks)和整理型任务(ordering and sorting tasks), 要求学生围绕已知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关系罗列有关事实,或是对所听所看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相关语言点操练;(2)改编媒体报道中的医患对话内容,设置问题解决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方式,进行角色扮演; (3)节选Pubmed数据库中的论文“A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Study of Bone Density Changes in Women Over 40”为快速阅读资料,设置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tasks)和观点交流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要求学生查询骨质疏松相关文献,比较中西医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异同点。

三、基于CBI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指将目标语作为学习者获取学科知识的工具而非授课中心, 通过建立与二语习得者以往学习经验紧密相连的真实交流语境与信息传递载体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语言技能的提升则被视为附带或自然的结果。CBI的核心原则主要有:(1)当语言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目标时,二语学习会更加成功;(2)内容型教学能更好地反应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4](P207)此教学方式在二语习得领域,尤其是以培养学习者具备与其特定学科相关的语言学习与认知策略为目标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可加以运用与实践。

作为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CBI所有的教学模块与主题设置应以语言技能和中医专业知识为依托,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既具有真实性又具备可理解性的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及提升其特定语境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练习为导入,通过有效任务设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自主学习,最终促进语言习得的产生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例如,可通过播放美国大学电视台的公共节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电台卫生新闻报道、“美国之音”卫生健康报道等医学视频节目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借由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虚拟和问卷调查等多种交际性语言输出活动增强目的语的运用和交流功能驱动,也可节选PubMed、SCI、Science等数据库资源,通过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学习,以及科研小结、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撰写,提高学生科研设计和研究能力的意识。

以本校ESP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授课教师充分利用了CBI教学法实现语言技能学习与中医专业知识拓展的紧密衔接。实践结果证明在意义丰富的语境中注意语言形式有助于语言习得,通过将语言学习与知识面拓展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者更能够体验语言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所起的有效载体作用。例如,在以“推拿疗法在国外接受与认可程度调查”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进行与推拿相关的词汇与句型拓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国健康报道节目“massage therapy”,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应听力练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依托任务的过程中,既克服了专业英语交际障碍,又对专业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7]研究表明在非目的语语境中,二语习得过程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方能构建学习者的语用认知系统,然而当外语学习者达到较高外语水平时,需要赋予其将已输入的认知体系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学习者只有通过对目标语的表达和实践,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对目标语所做的各种假设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能力提高。因此,在完成知识导入阶段后,教师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针对预设问题,如“Where is massage commonly performed?”“What disorders can therapeutic massage treat and how does it work?”“What are the health benefits of massage?”等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信息交流,并激发学生主动运用自身认知策略对已知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反馈与修正。在任务布置与完成阶段,学生可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针对推拿在国外接受与认可程度进行课后自主实证调查,并制作调查报告向班级同学陈述,同时教师也可运用测试法比较任务实施前后学生对推拿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素材的升级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探寻如何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能兼顾学生语言习得能力提高又能通过语言的运用促进其学科技能发展,是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承担的重要职责。对于中医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尽管教学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对于CBE、TBLT、CBI等教学方法的实施造成一定困难,但在各学科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颇为显著,此举对于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以及中医的国际化交流势必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 外语界,2013,(6):1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Docking, R.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a-the big picture[J].Prospect,1994,(9):16.

[4]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 语言教学的流派[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23, 207.

[5]Long, M. and G. Crookes. 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 TESOL Quarterly, 1991,(26):43.

[6]顾佳,丁年青.内容依托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8.

2095-4654(2016)10-0104-03

2016-05-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FJJKCGZ13-050)

G642

A

猜你喜欢

中医药学习者教学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