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导游词翻译的跨文化视角分析

2016-03-07陈明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导游词两汉徐州

陈明惠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导游词翻译的跨文化视角分析

陈明惠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导游词是集信息、表达和祈使于一体的复合文本。好的导游词翻译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消除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推动文化交流。导游词的英译应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准确、简洁地传达景点文化内涵。作为两汉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徐州的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汉墓文化、军事战争文化和器物文化导游词的翻译有助于宣传两汉三国文化,做到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

导游词翻译;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汉墓文化;军事战争文化;器物文化

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当前文化旅游再次成为热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被提高到国家层面予以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文化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特别是报告中提出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更是确定了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肯定了文化在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应起到的积极作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指出,要实施50个国际旅游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与“互联网+”相结合[1]。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国际旅游这种平常但典型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日渐升温使旅游翻译问题自然成了热门研究课题,其中导游词的翻译更是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徐州是两汉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其独特的汉文化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汉墓、汉兵马俑、汉代金镂玉衣、汉文化像石等历史古迹是国际游客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从跨文化视角探讨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汉墓文化、军事战争文化和器物文化导游词的翻译。

一、 导游词简介

(一)定义

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旅行途中或旅游景点等地向游客提供口头讲解服务时所使用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导游词是旅游文本的一种。有别于其他诸如旅游指南、景点介绍、旅游宣传手册、景区手册、旅游网站介绍等旅游文本,导游词是导游在景点现场向游客介绍景点及相关文化内涵的资料,主要通过口头方式与游客进行正面直接的沟通,用以提供景点相关知识或信息以激发旅客对旅游资源的兴趣。导游词文本属于“信息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达文本”(expressive text)和“祈使文本”(vocative text)的结合体[2]。导游词是一个景点文化介绍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集信息、表达和祈使于一体的复合文本,景点的基本文化背景知识都能够在导游词中得以体现。

(二) 功能

导游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形象大使与文化大使;外语导游词是跨国界、跨文化的旅游宣传资料,是国外游客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导游词对文化互通、塑造城市和国家文明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消解各种成见、误会和隔阂、增进世界各国的友好和睦关系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根据上述导游词的三分类,导游词有如下三种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祈使功能。信息功能是指导游词应包含充足的景点相关信息,尤其是游客知之甚少或者感到困惑的方面,如景点风格,相关的中华文化习俗、宗教背景等。交际的焦点是内容或主题,一般多为单纯的传递或交流信息,知识或者观点。尽管游客有不同的旅游目的和期待,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也有别,但都希望能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游览地。表达功能指文本作者/说话者用具有一定美学特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语言形象和美学意境。交际的焦点是话语发起者。优秀的中文导游词经常引用古诗辞赋描述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折射源远流长的浓厚文化底蕴。祈使功能意味着好的导游词不仅提供丰富的信息,还能促进导游与游客或游客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能呼吁或说服文本受众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事。交际的焦点在于游客或受话者。高质量的导游词不仅能使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古迹、考古文物,还能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多数文本类型导游词至少兼具其中两种或所有功能,只是某些功能会占主导地位。导游词既要做到宣传景点知识和文化,激发游客情感和兴趣,也要呼吁游客关注相关文化并做出长足思考。因此,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增删、重组、改写等变通策略,即对导游词中出现的特有文化信息、专有名称及篇章结构特点等根据编译的要求进行一定的信息补充、删减、文化阐释和结构改写,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功能且更易于被外国游客接受。

(三) 特征

1. 用词特点

导游词用词要精准。导游词富含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要求译文准确,地道,并能实现一定的美学功能,以便帮助游客正确理解景点内涵、深入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历史等知识,在满足游客求知欲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游客的好奇心,促使其对相关文化知识不求圣解地作更深入的研究,方能真正达到有效文化传播的长远目标。导游词翻译应遵循“忠实”的原则,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数据、意象、历史评论、文化背景知识等,使其得以精确的表达。导游词的翻译应以“信”为前提,即忠实于原语文本的思想内容,忠实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3]。中国历朝历代的翻译中,在首次出现时,应译出确切的起止年代。比如,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206B. C.-8 A.D.)”。一些中国人所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折射的历史意义,若译员不补充适当的背景知识,会有碍于游客的理解。游客听懂导游词才能实现导游词的功能,导游不仅要提供景点的各种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而且要确保这些信息的正确传达,所以导游词选择要精准,而且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本身的差异等。用词应尽量灵活多变,以满足来自不同教育背景和有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游览满意度。

导游词应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表达方式,相对书面语较随意。导游词翻译不比文学翻译,它注重的是交际效果,服务的对象是国外普通游客。因而在翻译时必须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在遣词造句,修辞风格上应该简洁朴实,流畅自然。相对其他旅游文本,英语导游词更口语化。若过多使用专业术语或生僻的词汇,无疑会使海外游客对部分景点由来或内涵不知所云,削弱他们的旅游热情,加大理解中国文化的难度,阻碍文化走出去。用简单的口语化用语传达丰富信息,既让游客感到亲切自然,也能更好地起到导游词的功能。口语化的平实表达能使讲解深入浅出,让游客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欣赏美景和接受文化熏陶,帮助游客有一个愉快且回味无穷的旅行。

2. 句式特点

导游词常用陈述句、固定句式或被动语态,疑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也比较普遍。导游词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人注目的优美景点,更需提供相应的文化和背景信息才能让游客记忆犹新,过目不忘,避免走马观花式的休闲游乐。需补充的信息通常用陈述句表述,用以描述历史事实,陈述客观评论、或提供其他细节信息。固定句式或被动语态的使用则能让导游词更真实可靠并具权威性。如“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as…”, “They are usually regarded as…”等普遍使用以示客观性和说服力。

原文:狮子山楚王陵位于徐州市区东部,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译文:Shizishan Chu Prince Mausoleum, located in the east of the city proper of Xuzhou, was a prince mausoleum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hich was chosen as the first among the ten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China in the year of 1995 and one of the one hundred major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China, for its largest scale, the most cultural relics and highest value in historical study.

若用“It is the first among the ten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China ...”,虽然信息正确,但不具备权威性,说服力不强,不易于游客接受。被动语态的使用既表明信息有据可查,而非凭空捏造,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繁琐信息干扰游客的思路和理解。

疑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也较常见。有品质的文化旅游应体现导游和游客之间的沟通互动。导游的工作并非自演自唱的单方面说解,既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旅行氛围,也要设法活跃游客的思维,促发游客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自主自觉地参与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导游词不仅要吸引游客注意力,更要激发他们对旅游景点的兴趣和好奇心。疑问句的使用可以引导游客做出思考,在导游和游客互问或游客之间互问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领略更多的文化内涵知识。这种多方互动交流的旅行体验不仅有助于文化之间更好地互通有无,也定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导游有时会做出一些要求,提出建议,或提请注意等,因此也多用祈使句。

二、 跨文化交际与导游词翻译

语言和翻译的本质决定了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高质量的导游词翻译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消除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同时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语系之间的翻译往往比有类似文化背景的语系之间的翻译更难。有学者提出“文化翻译”的概念,认为翻译中文化并非处于从属地位,翻译更是文化结构的转换[4]。因此,翻译过程中应给予文化因素足够的重视。文化翻译是以某种方式改变信息内容或介绍原文语言上明白无误的信息并符合接受语文化的翻译[5]。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体现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文化交流过程。可以说,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导游词翻译中若忽视了文化差异,很可能导致游客的不解或误解。低质量翻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忽略或未足够重视原语和译语读者的文化差异。“语言和文化是彼此依赖的符号系统,词语只有和相应文化结合才有意义”[4]。导游词是阐释文化和景点信息的口语表达,涉及从古至今广泛的文化和知识,反映历史、社会的变迁,包含大量特定时期独有的文化现象,是游客加深对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理解、了解相关风俗民情、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等的主要途径。高质量导游词译本是成功的导游词解说的关键因素,不仅有助于更好的观光旅游,让游客获取人文、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景点相关文化信息,更是一种促进思想交流和文化沟通的媒介,能使游客认知源远流长的异国文化,让其感到意味悠长、妙趣横生、印象深刻。

三、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导游词的翻译

(一)汉墓文化

西汉楚王十二代、东汉楚王、五代彭城王和王妃、列侯、翁主以及文武重臣、贵族豪绅的陵墓,都隐藏在徐州市区周围的几十座小山中。两汉文化中最让人为之惊叹的是那一座座神秘莫测的墓葬群,其中具代表性要数狮子山楚王陵和龟山汉墓。徐州汉墓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工程浩大,雕凿精细,蕴藏无数神秘色彩,体现了两汉时期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和气势恢宏的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研学和旅游开发价值。

导游词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渠道,翻译汉墓文化里众多具有鲜明两汉文化特色的信息时,应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或文化缺省以及导游词的文本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重现原文化特色词的外延和内涵,提高文化信息度。

原文:外墓道即地宫前端的第一段墓道,长28.7米、宽9.15米。开凿粗糙,其间卵石嶙峋,残留有数块巨大的塞石毛坯。底部出土铁锤、铁凿等一批当年的凿墓工具。

译文:The outer tomb gallery i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gallery with a length of 28.7 meters and a width of 9.5 meters. The tomb gallery is the way outside the tomb gate through which to carry the coffin and other burial accessories to the underground palace. This gallery was made of three sections: the outer, middle and inner one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68.32 meter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This section was dug roughly and unfinished. Some iron hammers and chisels for digging which were rejected at that time were unearthed at the bottom.

徐州两汉景区文化底蕴深远,涉及大量反映固有文化现象、体现特定文化生活方式和时代特点等的文化特色词,这些词在译语文化中通常是没有的,找不到相应对等的词汇或者文化意象,有必要适当补充信息,让游客认知特定文化现象本身以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性,保证认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此例中,斜体字部分是为了进行文化补偿而增译的。增译部分用以介绍墓道:陵墓主墓门以外的道路部分,是运送棺杶和其他陪葬物品进入楚王地宫的下葬通道,楚王陵墓道为三重式结构,设有外、中、内三段,南北总厂68.32米。有了对墓道的基本认识,游客才会对中墓道、内墓道及地宫里其他相连结构有全方位的把握。原文里第二句话省译了部分内容,仅用“unfinished”这个日常词汇既精练地表达了句子核心意思,也避免了增加游客对可有可无信息的认知负担。最后一句译文的增译是为了更准确地传达文化信息,否则,可能让游客误以为土铁锤和铁凿都是随葬品,同时此译法也是为了强调上一句的“unfinished”一词。

原文:东耳室为庖厨间,凿有两门,长11.8米,宽3.17米,高1.76米。出土鼎、盆、勺、瓮、罐、壶等各种实用青铜与陶质饮食器皿,釜、甑等炊煮器具,象征性的石灶、水井和男女侍俑。另有酒、鸡、鱼等大量食物遗迹出土,从伴出封泥证实多为兰陵、符离、吕、萧、相、下邳等汉初楚国属县的贡品。

译文:Eastern side burial chamber with two doors is used for kitchen, which is measured 11.8 meters long, 3.17 meters wide, and 1.76 meters high. Side burial chambers are accessory tomb chambers outside the main door of the palace. Three chambers were cut along both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inner tomb gallery. Unearthed relics include all kinds of bronze and pottery vessels used for diet and cooking, symbolic cooking tables, well, and pottery figurines, as well as remains of many assorted foods proved to be the articles of tribute from subordinated counties.

斜体字部分同样是为了进行文化补偿增译的内容,即解释耳室是凿建于楚王陵地宫主墓门以外,内墓道东西两侧的附属墓室建筑。“耳室”一词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物,英译时需用能产生类似语用效果或激发类似共鸣的表达。使用“chamber”这一英语中不同文化概念的词突出了隐藏含义,强调了表达功能,而非仅仅字面意义,比“room”等词语更精准地指出此室的功能性。“耳室”一词的译法符合导游词翻译的特点,选择常见词汇意译为 “side burial chamber”,避免了“ala”等能译出类似意象但却生僻的表达。此例中省译了饮食器皿、炊煮器具和属县的具体名称,强调了重点也不影响话语意思的整体表达,符合导游词翻译的特征。

从句式特征上看,最后一句译文也是为了适应导游词翻译本身的特点。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母语为英语的民族更注重逻辑和理性,因此句式安排上注意调整,否则译文可能让西方人士摸不着头脑。若是书面表达中,此句译为被动语态太常见,但在现场的导游解说词中,因为主语太长,被动语态的译法容易让游客的理解产生偏误,且也不符合西方人开门见山点出主题的逻辑思维方式。若游客对出土文物不感兴趣,则句子后面部分内容无需再听,相反,若游客想了解这些文物,则能提醒游客关注随后的话语内容。

原文:西汉楚王陵墓是在山体岩石中直接开凿而成的。其陵墓和墓壁凿建方法依次为:大凿开石、中凿粗修、小凿细修、用斧剁平、修正打磨,粉刷灰浆于石壁外、最后再髹朱涂彩于壁面等多道建造工序。楚王陵墓因未建造完成,而在后室的这段墓壁上,保留着当年建造时由粗至细开凿的一组凿墓工序痕迹。

译文:Shizishan Chu Prince Mausoleum of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dug directly in the hill. The whole digging process should include such working procedure as cutting with big chisels, trimming with small chisels, refining with tiny chisels, chopping with axes, polishing, mortaring, coating and painting successively. On the walls of the back chamber were found the traces of this set of digging process since the tomb was unfinished.

为了强调美学意境,中文旅游文本用词华丽,写作手法多夸张,尤其是体现一定意境和美学内涵的形容词/短语、四字格、平行结构等的普遍使用。楚王陵墓地宫后室岩壁遗存的七道凿墓工序全部用四字格表达,读起来朗朗上口,精确表达了每道工序的特点。中文导游词的写作风格和模式与英文不完全一致。英译时若采用改写的方式,则能以地道的语言译出信息清晰明了且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的译文。例子中的cutting, trimming, refining等用词准确,能传达与原文相应部分类似的意象,改写后的译文更能符合译语受众的期待。最后一句中“由粗至细开凿”省译,仅用 “this”指代,符合导游词用语简单明了的特点。导游词翻译时,若不涉及对景点和相关文化的认识或不妨碍旅行本身和文化传播,省译部分内容反而能更好实现导游词的功能。

(二)军事战争文化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二百余战,规模较大者数十次,影响大局、决定国运者亦有三、五之多。作为两汉文化发祥地的徐州来说,军事战争文化是个非常重大而又内涵深厚的研究课题,它对经济、文化建设、人性及精神思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各种军事陈列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军事内涵,各种军阵组合是西汉早期楚王国实战军队的地下缩影,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发展史和古代军队结构的演变具有非凡的考古、历史和文物意义。跨文化旅游中,有必要向世界传播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要做到这一点,导游词翻译中要对独有的文化特色词进行必要的解释,而有碍于交流的信息则在不影响整体理解的前提下适当删减甚至改写,以帮助游客更多地了解两汉文化,获取两汉知识,领略两汉文化风情和魅力,并为之所吸引。

原文:西汉时期的“马政”

译文:the policies about raising horses in Western Han Dynasty

西汉时期,骑兵的兴起及其在战争中的突出作用,使汉王朝十分重视对战马的饲养,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即历史上的“马政”。旅游途中,若将关于此政策的内容详细解释出来,信息可能太多,不利于游客接受,译出其关键词即可。虽然通过增译的方式进行文化补偿可以帮助译语受众理解详细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却可能使译文冗长或甚至导致主题的偏离,容易加重游客记忆和认知方面的负担,加速各方面的疲劳。历史名胜古迹导游词的翻译重点是要突出景点的特色,并非普及所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译员应根据游客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接受能力适当对译语导游词进行简化,在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前提下强调重中之重即可,做到点到即止的同时亦能促发游客日后自行查阅资料作更深入的了解。

(三)器物文化

徐州两汉文化风景区埋藏巨大的地下文物艺术宝库,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丝麻等遗物,质地精美,工艺精湛,许多精美文物均属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景区导游词中必然有很多独有的文化产品。译好这些独有文化现象需要灵便地采取不同翻译策略。

原文:该室是一储藏礼器及兵器为主的御府库,出土有金带扣两套和玉卮、高足杯、玉耳杯等楚王御用酒器。另有青铜锺、鼎、钫、匜、象牙六博棋盘、玉豹、玉蝉等大量文物瑰宝出土。室内成捆放置着剑、戈、矛、铍等大批青铜和铁质的各式汉初实战兵器。

译文:This chamber is an imperial storehouse mainly for ritual vessels and weapons. Large quantities of cultural relic treasures were unearthed, including imperial wineglasses, household commodities, and different bronze and iron weapons for actual combats.

此例省译了各种酒器、日用礼器和实战兵器的具体名称,若游客无特殊要求,不会对理解基本信息造成影响。若游客需要了解相关详细内容,则译语中必须得以体现才能满足游客需求,也能传播两汉器物文化。而且,有时必须增加词、句子、甚至段落才能更好地实现导游词文本的各种功能。翻译某些中国人所熟悉而海外人士却相当陌生的文化意象或内涵时,增译才不会导致误解,也能更好地传播文化。比如,“金缕玉衣”(jade burial suit sewn with gold thread)。金缕玉衣是以金丝连缀玉片而成,供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特用的殓服,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国外游客很可能对此不了解,英译时应适当补充信息并进行意译。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旅游日渐升温,其中国际文化旅游占据重要地位。游客们追求较高的文化品位,希望通过旅游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是高语境文化国家,中文导游词作者会省掉中国人熟知的或不明而言的文化信息,以实现高效的语际内交流和特定的审美期待,但是从国外游客的角度出发,这些缺省的文化信息会导致多种不同程度的交流困境。导游词译员有责任对在译语中进行适当文化补偿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四、结语

导游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形象大使与文化大使;好的英文导游词是跨国界、跨文化的旅游宣传资料,具有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导游词翻译利于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徐州两汉文化景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菲的文化价值,有些文化意象连中国人都不了解,更不用说海外人士。导游词的英译充分考虑和尊重游客自身特点、思维方式和独特文化,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用外国游客易于接受的表达准确、简洁、完整地传达景点文化内涵,让游客充分地了解丰厚的文化底蕴。

[1] 闫丹丹.《李克强出席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并致辞》[EB/OL]. http:// tour.xz.gov.cn/lyj/xwdt/20160520/004002_26370f74-89ba-4f54-afda-2597f707570f.htm. 2016-05-20.

[2]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88: 39~52.

[3] 陈刚.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26~147.

[4] Nida 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m, 2001:78, 139.

[5] Baker M. & G. Saldanha (eds.).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nd edition) [Z].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4: 69, v.

2095-4654(2016)10-0037-06

2016-08-2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徐州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16XSZ-097)

H315.9

A

猜你喜欢

导游词两汉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鼎盛期|两汉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