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有效途径研究

2016-03-07衷欢

关键词:农村建设文化

衷欢

(福州大学 电气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高校实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有效途径研究

衷欢

(福州大学 电气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对农村的帮扶工作现已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的事情。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依托其优势对农村的帮扶作用将更为显著。高校在文化理念植入、科技平台导入、人才资源引入三个方面可以真正实现有效、高效、高质、高量的帮扶工作。

高校;农村建设;有效途径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习总书记已在多种场合强调了当下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1]。扶贫工作现已是当下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并要积极参与的事情,通过推进农村建设加快扶贫工作的推进,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推动了高校对农村帮扶工作的不断拓展。在新形势下,高校虽然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必须积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承担起帮扶的任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最大程度的推动农村帮扶建设工作,真正实现有效、高效、高质、高量的帮扶工作是我们面临一个新课题。

一、农村与高校的现状特点

由于区域及历史原因,全国各地农村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此次研究,是基于福建地区规模户数超过八百户,人口在5000以上的部份村落,类比于“空心村”或偏僻山区的村庄,这种规模的村庄,总体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样经济状况的村庄,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大部分达到住上自有自建楼房的条件,但文化理念、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没有随之跟上,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摇摆中介状态。当下,可以说进行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其实早在50年代就提出过这个概念。确切来讲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不断推进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其最终目标是把中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校的四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它的主要职能与政府部门的职能有着明显的区别,故而在帮扶工作上,高校与行政职能部门相比有着很大的弱势,不能像政府部门一样直接给予镇、村等行政单位直接的财力支持或政策指导。高校与农村的关系,绝大多数人对于二者关联的第一反应仅止于“农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往往忽略了高校的诸多优势,以及帮扶的潜力途径。应该来说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高校对农村的帮扶将更大有所为,帮扶的路径、范围、方法都可以有很好的拓展。如何将高校的优势在对农村扶贫工作中充分体出来,必须摸清家底,了解所对接帮扶村的具体情况,然后才针对性的发挥优势和村庄所需开展工作。

二、农村发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规划

其实每个乡镇都有按要求完成自己的规划,但真正在实行过程中,很多规划成为只挂在墙上的图纸。真正实用能落地的具体规划却是很多村庄都缺乏的,村级组织虽然在乡镇的领导下,但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加上乡镇的指导能力有限,村庄的规划发展情况就很大程度取决于村两委班子的整体能力。村级组织资源和能力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村庄规划的科学性。但随着近年新农村的发展,各个村级组织也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都在纷纷寻求外界力量和专业机构对村庄进行规划,但由于村庄财力的有限或投入的有限,没有能力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村级规划服务项目。

(二)乡村文化的衰落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现代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村民的主体意识、现代意识增强,人口流动使现代性因素流入农村,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农民逐渐接触到城市的思想观念,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村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日趋现代化。一方面,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代性因素的相交,村民们逐渐接受现代文明,思维方式逐渐变得日益开放、进取,人际交往趋于理性化、平等化。随着农村文化的变迁,现代农民的个性和独立性增强,乡村社会逐渐从同质性过渡到异质性,从单一性过渡到多元性。这种新旧文化并存的过渡形态为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供给困境”:“一方面是农村传统文化呈现出加速萎缩之势,另一方面是城市现代文化在农村缺乏扎根的土壤”[2]。如,村委换届选举,私下“贿选”现象还存在,大则上百万,小则数万元,小农意识的主导,使得大部分选民不是根据村庄需求人才素质能力进行选举,完全根据收受的候选人金额大小。农村的留守人员多因为受教育程度低、精力有限而无心参与乡村建设管理;另一方面,乡村文化精英的迁移使得许多乡村特色文化得不到传承和发展,延续几千年农村的乡土文化和乡村特色文明也面临消失殆尽的危险,甚至引发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单一化和空虚化,使得农村精神文明日渐下滑。

(三)农业生产仍风险高利润点低

随着农业的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也相应改善。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农业风险一般具有风险面积大、发生频率高、损失规模大、区域效应明显,而且还具有广泛的伴生性等特点。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农业生产因为各地地理条件的不同,受天气影响因素较大,一些科技成果无法普遍惠及每个小生产农户,因此现代农业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小农意识占主导,各自为战比较明显,有区域特色产品且市场反映好的镇村,合作社的运作和管理情况会比较好,但绝大部分还是相对零散,合作社的运营和整体经济效益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只是空壳,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除去区域特色的原因,青年创业带头人的缺乏也是现代农业无法推广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高校帮扶农村建设的可行性途径

(一)文化理念植入

有效的农村帮扶,必须从思想理念和基础生产建设两方面同时推开。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上明确的指出,“社会的进步,是社会自己要进步的,因为人是活的,社会是有机的,他自己自然会向前进步。你应当以他为主,而不应当你替他包办一切。”新时代的农民,已经远远不同于以往我们所定义的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虽然秉承了一些农民的优点,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限性,比如,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大发展及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在很多领域给予了农民相当多的补助和帮扶政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更有甚者想着办法骗补、骗保,从事生产前先咨询国家是否补贴。国家补贴实际上只是一个刺激和保护的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农民从事生产、发展项目,但当下许多农民的理念是没有补贴就排斥相应的生产项目,舍弃了根本,没有从如何更好地生产,反而过大程度地依赖外在扶持力量,这就是使很多帮扶政策“输血”却未达到“造血”的目的。新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农村建设除了国家更多给予支持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条件,以农民为主体,因此,农村基层组织的创设需要从内生性需求和内生性动力着力[3]。

这种情况下,帮扶工作一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高校与帮扶村庄的党组织共建,或成立不同类别人员的临时党支部,互帮互助,定期开展学习与活动,宣扬先进理论,在帮助解读国家当前农村政策的同时,推进独立自强、自主创业实干精神的树立。当前,一些发展农村的党支部依靠挂靠党员,实际上,这类党员有部分是大学生毕业就业时无法落到当地党组织,而转回原籍,本人却在异地,无法发挥党员应有的积极作用。所以,根据当地党员类别特点,对接相应的带头人以临时党支部的平台进行传帮带。二是可以借助专业规划、公共管理教授导师等资源,将各项乡村问题归整起来,对乡村的领导者要有先进的规划理念和当下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决策进行宣导,使农民村委会自治,也能很好的处理好村政,提高行政水平,促进农村科学可持续性发展。三是面对农产品生产者、青年创业者,则可以以高校导师或导师带团队的方式,对这些群体进行培训、指导帮扶,将当下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方式等带入农村,为农村青年创业者们,尤其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农民传授先进的发展知识理念,使他们在生产创业的过程中能发展得更好更快,获取更大利润,增加收入。

(二)科技平台导入

梁漱溟提出要积极使农业进步必须把握三点,其中一点就是引入科学技术。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科技研究方向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高校科技要导入到农村中,我们要首先了解这所高校的资源,哪些研究方向能与农村工作有交集。以农林研究方向为主的高校,更是要将研究立足于农村,科技必须服务于社会。比如土壤方向的研究项目,将基地设在帮扶村,就该地的土壤研究申报相应的课题,可以与农村的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既保持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使农民增产增收;又比如生物科学,可以将当地最有特色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作物产品中的成份,提取相应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内涵分子,开发农作物产品新的价值,发现农产品更大的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农民增收,经济作物得以发展;建筑规划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规划作用,使农村的资源更好的整合起来,尤其是有旅游资源的乡村,规划组织得好,可以大程度地整合和发挥农村资源和潜力,带动整个村庄经济的发展链条;物流研究可以在农产品运输中下功夫,促进销售,直接提高农民收入等等,都是对农村建设有着直接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改革改良,促进工业化农业建设的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生活水平,技术改革生产就会发展,生活也得到改善,反向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更强烈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组织生产团体也是互为因果的两面,相互影响促进。这种高校智库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促进学校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本身也可以反哺和推进高校科技的发展[4]。

(三)人才资源引入

帮扶科技要落地,必须要有专业人才。对于先进文化的宣扬,可以充分引进大学生人才资源,借助高校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导入,结合当地农村特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农村的精神文明生活。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借助文化下乡带动、节庆促动、民营企业助动等多种方式,开发地方文化特色,扶持并推进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和文化团体建设,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引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文化氛围内化于村民。高校还可以借助高校工会的平台,为帮扶乡村旅游地区组织客源。帮助推广宣传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利用节假日,举办庙会、节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并帮助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培养潜在客源。

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高校的发展应是学校内在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协同发展中寻求共赢的过程,应该通过二者的共振效应形成双赢的发展格局[5]。新中国的农村,其实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高校这个“阳春白雪”与农村“下里巴人”如何更好的共舞,还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来推动,二者之间有着更好互动的平台和机会,我们在推动高校帮扶农村的路途上更应该多探索“双赢”的渠道,这样才会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J].中国扶贫,2015(21):1-5.

[2]丁永祥.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12-14.

[3]郝亚光,徐勇.自治落地与厘清农村基层组织单元的划分标准[J].新华文摘,2016(2):11-12.

[4]沈国麟.高校智库怎样真正“有营养”[J].新华文摘,2016(3):119.

[5]刘国瑞,高树仁.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5(10):19-21.

[责任编辑 陶爱新]

On effective ways for college to assist the rural construction

ZHONG Huan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16, China)

To assist the rur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our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new rural area, colleges’ assistance to the rural area will be remarkable. Through the implantation of culture idea, the leading-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the drawing in of talent resource, colleges can make effective, efficient, quality and high assistance to the rural construction.

colleges; rural construction; effective ways

10.3969/j.issn.1673-9477.2016.04.005

F32

A

1673-9477(2016)04-020-03

[投稿日期]2016-10-19

衷欢(1981-),女,福建武夷山人,助理研究员,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