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互联网起步踌躇—访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丁民丞

2016-03-07石杏茹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石油能源数字化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水平不一

能源互联网起步踌躇—访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丁民丞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目前进入能源互联网商业生态圈的企业众多、投资规模庞大,但发展水平不一,多在试点阶段。

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值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能源互联网将约占中国GDP的7%。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T技术的发展,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并日益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进来,并且取得了一些新的实践和新的成效,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丁民丞。

变局来自需求侧

中国石油石化:为了了解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和埃森哲共同进行了一次调研。这次调研有哪些发现?

丁民丞:首先,能源互联网产业链变局首先来自需求侧。其次,企业转型态度谨慎,战略战术准备不足。再次,新能源企业“互联网+”最需加强,生态合作空间巨大。最后是五年内新增投资规模可观,但仍期待改革措施细化落实。

中国石油石化:在能源+互联网这样一个大的转型过程中,为什么说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需求侧?

丁民丞:在调研过程中,这个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企业高管的认同。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三年能源互联网会对中国现有能源产业链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有18%的高管甚至认为这个冲击是颠覆性的。

在新型的能源互联网的形态形成过程中,新型的能源服务商将是哪一种类型呢?70%的受访者认为,这类服务商不但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整合的B2B和B2C能源服务,而且会借此平台延伸至相邻行业,以创造价值更大的跨界服务市场。其实大家如果关注一点的话,我们现在传统的能源企业已经在开展这样的尝试了。许多传统的石油石化企业开始成立电商团队,向消费品行业学习,利用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如中石化销售公司跟互联网结合,考虑能源消费的客户体验和交叉销售的机会。

中国石油石化:是需求侧的驱动力量,促使现在中国的能源企业都在开发能源互联网市场吗?

丁民丞:不仅仅是需求侧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三大动力。第一个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跨融合。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使传统能源企业发觉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市场商机,为企业优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另外两个是需求侧的原因,主要是从客户侧来看,企业怎么样营造数字化的客户体验和差异化的品牌,以及怎么顺应消费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怎么无缝衔接线上线下的客户体验。

分食者众

中国石油石化:在向能源互联网商业转型过程中,有哪些企业会参与进来?

丁民丞:我今天上午参加了一个能源峰会,很多参会代表是以前跟能源没有关系的人,包含信息通讯类的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还有一些技术使能企业或者新型的售电公司、新能源的制造企业。可以说,各种类型行业的人都想在能源互联网这个大的市场里面分一块蛋糕。

中国石油石化:它们会看重哪些机遇?

丁民丞:在涉及战略机遇方面,这些企业普遍看好三个选项。第一是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两类基础设施的融合。第二是多能的协同,也是多种能源的互相协同。第三个是智慧的运用,就是能源使用方面。

其中,传统的能源企业认为,将来主要的发展战略是如何更好地贴近能源消费侧,比如综合能源供给服务,利用物联网的数字优化、技术优化,来平衡能源的供需,在灵活定价的策略下创新商业模式。

跨界企业希望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自己形成投资建设运维的新的商业体系。讲到跨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原来的一个太阳能板的制造商或者风机的制造商,在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平台以后,可以从一个简单的设备供应商进入,到将来可以作为风电或者太阳能的投资者、建设者,去帮助别人运营可再生能源的资产,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使能企业希望组建新的设备公司,探索终端能源市场投资与增量配网或者园区分布式的能源供应。很多类型的售电公司原来不是做能源的,有的是做技术使能的,有的纯粹是另外一个行业,进入能源互联网行业。

●加油站开始进入互联网生态圈。

摄影/刘文雄

企业转型态度谨慎

中国石油石化:您刚才说,企业向能源互联网转型态度目前阶段还是比较谨慎的。原因是什么?

丁民丞:总体来说,企业高管对能源互联网的转型思路跟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总体是保持一致的。但是我们在问他们会采取怎么样的转型策略,是谨慎型、稳妥的还是比较激进积极的时候,大多数高管选择了目前阶段采取谨慎稳妥型的策略。

政策、企业战略和跨界合作模式的不确定性容易使投资者陷入观望,比如自然垄断地位的传统电力企业,并不愿意让新增业务和现有的业务互相竞争。可能现有的业务本身就是它实现新业务转型的最大包袱。新业务发展得越多,反而对现有业务是带来冲击的。这是一对矛盾。同时,大家也承认,对于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战术准备度是不足的。

中国石油石化: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

丁民丞:在推动能源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企业普遍反应,目前的障碍主要是在数字化能力和管理短板这两块。从数字化的能力来说,2/3的受访企业感觉到自己的数字化能力是不够的,比较薄弱、缺乏一个整体的数字化战略。具体来说,是在三个大的数字化技术领域有欠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能源业务平台、用于分布式的能源输配的区域性智能网、集中式大规模的能源生产系统的自动化。

组织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能源行业目前阶段还是比较传统的生产型生态,对于客户需求的把握、个性化,或者现在说的用户画像等方面是比不上消费行业的。在能源互联网前进的道路上,他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握好客户。只有掌握好客户的需求、细分好客户、提升客户的体验和互动,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价值。

●供图/CFP

水平不一

中国石油石化:您刚才说新能源企业互联网+的能力最需要加强。那石油石化企业如何?

丁民丞:我们把现在的能源类企业分成了三大类:传统的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技术使能类的企业。这三种类型的企业目前数字化应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发现传统能源企业如石油石化企业在数字化的应用建设上还是比较强的。这是因为这类企业比较重视技术上的投资。当然也存在问题。问题主要是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造成,我们从埃森哲的角度也做过分析。因为传统的石油石化企业生产模式是链式的,从勘探开发、炼油化工、运输到销售,是一个链条式的产业链,相对会容易形成在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信息孤岛,没有端到端的去打通。

中国石油石化:您觉得石油石化企业在向能源互联网转变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障碍或者是一些阻力?能源互联网这种改变,某种形式上是不是等于在革自己的命?

丁民丞:对传统的能源企业来讲,随着能源互联网发展,在各个环节上可能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说它的生产、交易、输配、消费,包括节能减排对它的一些要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可能在它整个环节上都会赋予一些新的增长点,可能会是颠覆性的。

传统能源企业现在压力很大。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全世界的能源包括中国的能源进入了一个微增长的时代。企业要求发展,必须要增加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来自哪儿呢?主要就来源于需求侧,需求侧来自哪里?来自用户。但是对这种需求侧、对这种用户用一种传统的办法去做,可能拉不来客户,必须要用能源互联网的这种概念来完成对用户的这种服务。这就反过来逼它必须改变。现在传统能源企业信息化是没问题,但是数字化水平还是比较弱的,再加上将来智能化、网络化,就更不足了。传统的能源企业,像电网,它的产品是通过电网输送,那必须通过网络化。油也是,除了用车运输以外,其他都是通过管道来输送。通过能源互联网来增加市场对你的预期,可能是传统企业面临的问题。因为现在增长的模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中国石油石化:我原来以为新能源企业应该在数字化应用上比传统企业更好,想不到会差一些。原因是什么?

丁民丞:就现阶段来说,新能源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上反而做得水平相对比较低,而且目前只是在小规模的试点阶段。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新能源企业还是比较依赖于政策的扶持和补贴来生存的一种商业模式。未来逐渐失去扶持和补贴以后,应该怎么样建立一种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未来的业务发展愿景,这是新能源企业必须要考虑的。

中国石油石化:那技术使能企业水平如何呢?

丁民丞:相对来说,技术使能企业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明显是领先的。这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做信息通讯技术出身或者做服务类出身的,所以包括实时监测、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这些手段都用上了。但是因为这些企业原来不是做运营的,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操经验上还是明显有欠缺的。

因为水平参次不齐,所以我们建议能源企业应该开放创新,向传统行业边界以外寻求生态合作伙伴。互联网+的思维本身就是要跨界合作、共享经济,所以企业要从怎么样寻求搭建自己新的生态合作伙伴,从而使自己的产品交易更加便利,使自己的设备更加先进、智能化着手。

中国石油石化:既然是跨界,那么在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中,哪类企业将是能源企业最佳的合作伙伴?

丁民丞:我们在问到在这个问题的时候,七成以上的受访高层选择了能源交易平台提供商和新型能源装备提供商。这是他们优选的合作伙伴。还有一半受访者认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提供商也是他们纳入考量范围的合作伙伴。这反映出创新交易机制、推广使能技术对于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迫切性。

未来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资本的力量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能源转化率更高,如果长期投资回报率更优秀,一般会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企业要求发展,必须要增加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来自哪儿呢?主要就来源于需求侧。

五大能力

中国石油石化:您所说的最后一个主要发现是,未来企业对于能源互联网领域里面的计划投资规模都是非常可观的。这个规模有多大?

丁民丞:超过1/3的受访企业未来五年内预计在能源互联网的新增专项投资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应该说,未来的投资还是非常可观的。

中国石油石化:对于石油石化企业来说,5亿元的投资似乎并不大,因为它们每年的预算都有几百亿元。

丁民丞:我们说的是5亿元以上。5亿元只是一个台阶,50亿元也是5亿元以上。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互联网,我们讲的是传统能源产业链以外的,那些重资产的设备不属于能源互联网专项投资的范畴。你把这部分扣除,纯粹的信息化、ICT通讯、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或者是传感器、物联网,这些东西的投资加在一起是多少?

中国石油石化:未来投资计划会花很多钱,但是企业为什么还是觉得确定性不够呢?

丁民丞:因为企业本身战略也没有想得非常清楚,也需要通过试点项目来验证这个想法是否是可以操作的,然后才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我们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发展还处于一个试点阶段。通过这些试点我们进一步去总结,看到可以操作的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案例,可复制的,接下来就可以更快速地去推广。

从培育能源互联网情境下的核心竞争力出发,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智慧能源是一个“即插即用”的系统,因此能源供应商间的共享合作也将代替自然垄断。其次,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迭代创新,所以将来是一个迭代创新为主的主要模式。企业的创新模块要勇于从某一个领域快速突破,也要勇于包容创新失败的概念。最后,能源互联网是由用户个性化需求驱动的能源系统,能源企业应深入用户社群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提供价格公平、便捷易用、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服务组合,进而塑造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油石化:针对这些发现,您对能源企业有什么建议?怎么样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去驾驭未来的能源互联网的新的生态?

丁民丞:关注能源互联网的企业我们觉得需要从五大能力出发。第一,从企业内部来说,提高、提升资产组合的管理能力。第二是提升数字化的能力。数字化主要是B2B、B2C的能力。第三是平台经济。现在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这个概念是非常热的。对于能源互联网来说也一样,要思考怎么利用好平台经济的模式。第四是促进数字化用户的体验创新,把用户的热情激发出来。还是这样一句话,由需求侧或者用户侧来驱动、推动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创新,这样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会更好。第五,建立高速商业团队,“数商”就是数字化的程度怎么样。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石油能源数字化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