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糖的检测与血糖升高的原因

2016-03-07郭静张丹李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神压力高血糖过度

郭静 张丹 李娜

血糖的检测与血糖升高的原因

郭静 张丹 李娜

目的探究血糖的检测与血糖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74例年龄>60岁老年高血糖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对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女性出现高血糖的比例明显比男性高(P<0.05)。精神压力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过度肥胖是导致血糖增高的前三位影响因素,明显比其他方面的因素高(P<0.05)。结论对老年人群糖尿病知识进行大力的宣传教育,能够促使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血糖检测;血糖升高;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们的膳食结构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过度摄取高热量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1]。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为糖代谢出现紊乱,相关研究显示,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素较复杂,其中过度肥胖属于重要诱因。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在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同时,随着老龄化结构的转变老年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较高发。所以,为了探究血糖的检测与血糖升高的原因[2],现选取本院管辖社区长时间居住274例年龄>60岁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与此同时,对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本院管辖社区长时间居住的274例年龄>60岁老年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4例,女140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8.36±3.52)岁。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3~5 ml,放置在常规的玻璃试管中,放置60 min后至血清分离后,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的浓度进行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也就是实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老年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分析 对274例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134例男性中,血糖浓度<7.0 mmol/L的占67.16%(90/134);140例女性中,血糖浓度<7.0 mmol/L的占58.57%(82/140);134例男性中,血糖浓度>7.0 mmol/L的占32.84%(44/134);140例女性中,血糖浓度>7.0 mmol/L的占41.43%(58/140);在血糖浓度>7.0 mmol/L方面,女性明显比男性占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74例老年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分析[n(%)]

2.2老年高血糖患者血糖增高因素分析 44例男性高血糖患者中,17例精神压力大,占38.64%;2例内分泌疾病,占4.55%;3例药物作用,占6.82%;10例过度肥胖,占22.73%;9例心脑血管病,占20.45%;3例饮酒,占6.82%。58例女性高血糖患者中,20例精神压力大,占34.48%;3例内分泌疾病,占5.17%;3例药物作用,占5.17%;18例过度肥胖,占31.03%;13例心脑血管病,占22.41%;1例饮酒,占1.72%。高血糖患者中,因为精神压力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过度肥胖导致的血糖增高比例占前三位,且明显比其他方面的因素高(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并发症的糖代谢紊乱,另外,新脑血管疾病的出现还会导致血糖的增高,在应激影响下,对患者的机体功能以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3],还会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通常在正常的人体内,这种应激作用只会暂时使血糖升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在疑似糖尿病人群中,微小的应激都能够使血糖明显升高,同时,出现长时间的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现象,对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出现,其是因为人体内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可以刺激糖的反应出现异常导致的。本次研究显示,本院管辖社区中的>60岁的老年人群中,女性出现高血糖的比例明显比男性高(P<0.05);且患者的精神压力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过度肥胖是导致血糖增高的前三位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事件,例如焦虑以及易怒等不良情绪,都能够根据兴奋交感神经,促使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儿茶酚胺的释放程度有所增加,使小动脉收缩,使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程度明显增加,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致使病情加重,出现显著的高血糖反应。

在临床进行治疗与护理时,主要根据对不良应激反应的缓冲,以此使血糖的波动有所减轻,使胰岛素的利用与效应有所增加,进而使血糖得到有效的改善。例如通过患者相关病症以及起因等临床资料的了解,建立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现对患者机体状况以及精神状态改善的目标。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有关健康知识,使患者对此疾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另外,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充分配合治疗。对于一些患者在患病后,出现不同的猜忌与疑惑,护理人员必须充分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将其顾虑有效解除。另外,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充分考虑后尽可能的满足,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必须选择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充分的照顾,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对老年人群糖尿病知识进行大力的宣传教育,能够促使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乔希艳.血糖的检测与血糖升高的原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13-114.

[2]易罗英.血浆血糖与全血血糖值检测孰优孰劣.糖尿病新世界,2013,7(7):75.

[3]高燕.血糖的检测与脑血栓诊断的意义.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410-4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211

2015-10-21]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精神压力高血糖过度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一张图就能自测精神压力?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怎样控制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