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2016-03-07杨亚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咽喉部芬太尼心率

杨亚琴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杨亚琴

目的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64例接受咽部手术患儿,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A、B组,各32例。A组患儿选取舒芬太尼麻醉,B组患儿经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加,且A组心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5、30 min镇静效果优于B组,疼痛程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均取得显著麻醉效果,但舒芬太尼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显著,临床可选择应用。

小儿咽喉部手术;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效果对比

小儿是手术外科较为特殊的人群,患儿各项机制尚未完善,认知功能尚未完全,耐受性差,给外科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此时小儿麻醉方式的选择,关乎到患儿手术实施效果。因此本次研究将64例行咽喉部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本院64例接受咽喉部手术治疗的患儿,排除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患儿家长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8±2.4)岁;体质量10~42 kg,平均体质量(29.6±4.5)kg。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组,各3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地西泮和阿托品,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常规心电图监测,注意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两组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患儿为舒芬太尼麻醉,取0.2 µg/kg舒芬太尼、0.8 mg/kg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行静脉注射,以此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根据每小时0.2 µg/kg输注舒芬太尼,取3 µg/ml丙泊酚靶控输注,期间根据患儿麻醉情况,追加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舒芬太尼,前10 min停止丙泊酚。B组患儿为瑞芬太尼麻醉,取 2 µg/kg瑞芬太尼、0.8 mg/kg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行静脉注射,以此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期间按照每小时6 µg/kg输注瑞芬太尼,3 µg/ml丙泊酚靶控输注,期间加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丙泊酚给药,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给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及拔管后5 min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患儿术后5、30 min镇静、疼痛情况。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1]评估:1分: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分:深睡,对呼叫无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十分制计算,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各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加,且A组心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不同时间镇痛、疼痛情况比较 A组术后5、30 min镇静效果优于B组,疼痛程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各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各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B组比较,aP<0.05;与麻醉前比较,bP<0.05;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 诱导后 插管后 拔管后5 min A组 32 MAP(kPa) 12.8±6.5 12.1±5.8 12.6±6.4 12.9±7.4 HR(次/min) 89±8 108±8ab110±9ab101±10abB组 32 MAP(kPa) 12.7±6.3 11.8±5.4 12.0±5.7 12.5±5.2 HR(次/min) 90±7 117±10b120±11b117±10b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镇痛、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镇痛、疼痛情况比较(±s,分)

注:与B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术后5 min 术后30 min A组 32 Ramsay评分 3.2±1.5a1.7±1.1aVAS评分 2.1±0.7a1.8±0.4aB组 32 Ramsay评分 1.7±0.6 1.1±0.7 VAS评分 4.8±1.1 5.0±1.2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3]表明,咽喉部手术会给小儿带来一定疼痛,术后存在中度、重度疼痛,则会引起小儿应激反应,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患儿中枢神经正常发育及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另外小儿是手术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认知功能不全、机体耐受力差、对各刺激敏感性高等情况,都会影响患儿手术效果。而且患儿在接受咽喉部手术时,手术期间需放置开口器,此时会加重患儿疼痛,影响患儿手术实施。因此良好的麻醉方法,对维持患儿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舒芬太尼是临床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其镇痛强度高于芬太尼5~10倍,镇痛效果显著,适用于术中和术后镇痛。同时舒芬太尼作用时间是芬太尼2倍,半衰期约为40 min,输注后起效快,仅需30 s即能起效,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作用显著。瑞芬太尼也为阿片类镇痛药物,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相似,起效迅速、代谢快,属于短效阿片类药物,需长期输注维持镇静镇痛效果。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加,且A组心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5、30 min镇静效果优于B组,疼痛程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小儿咽喉部手术患儿运用舒芬太尼麻醉,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可维持患儿术中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避免患儿术中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

总之,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均取得显著麻醉效果,但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持久、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可维持患儿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术后残留镇静镇痛效果,术中应激反应显著减轻,效果显著,应用价值显著。

[1]张芳.小儿咽喉部手术中麻醉药物的效果对比.医药论坛杂志,2010,12(4):73-74.

[2]刘坤.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麻醉的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0-11.

[3]熊国强,黄小珊,覃军,等.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海南医学,2015,26(1):123-1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26

2015-11-16]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咽喉部芬太尼心率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心率多少才健康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