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6-03-07原勇扎珍刘俊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葡萄糖心绞痛

原勇 扎珍 刘俊杰

高原地区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原勇 扎珍 刘俊杰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高原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两组均观察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高原地区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在高原推广应用。

高原地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急剧、短暂性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心前区疼痛或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闷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常于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时或服用硝酸甘油制剂后缓解或临床症状消失,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该病在高原低氧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目前治疗本病主要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侧枝循环、保护缺血心肌等方法为主。作者观察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8月收治本科住院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T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2]。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43~68岁,病程1~1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1~69岁,病程2~1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消心痛、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基础上加红花注射液20 ml,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佰塞通,贵州益佰注射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52020703)200 ml,静脉滴注,1次/d。每7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判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每周发作次数平均≤2次;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每周发作次数平均≤4次;心电图ST段低平及T波倒置情况较治疗前改善。无效: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每周发作次数平均>4次及发作持续时间延长;心电图ST段低平及T波倒置情况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 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min)治疗组 34 9.8±5.7 3.2±1.2对照组 34 15.0±4.6 5.3±1.8

2.2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内科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使循环血量减少,在应激状态下心肌发生短暂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心绞痛发作。研究表明[3],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正常活动情况下会感到明显缺氧。高原地区一般正常人的平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及血流变指标等均高于平原地区水平,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粘附性增加,易行成附壁血栓,心肌灌注量下降,缺血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成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作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功效的参芎葡糖糖注射液对治疗高原地区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小型中药复合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效保护心脏血管的内皮功能,具有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损伤的作用[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含有抗氧化成分,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达到抗凝、抗血栓的作用[5]。川芎嗪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减少钙离子在细胞内蓄积。减少磷脂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和血栓素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6]。二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为高原地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开辟了一个新的用药途径,同时也给高粘血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412.

[3]张周良,李斌,张黎君,等.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2):270-272.

[4]陈孝东,曹勇军,王引明,等.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国际脑血管杂志,2006,14(4):270-274.

[5]史晏海.复方丹参滴丸和二硝酸异山梨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23-25.

[6]张庆利,钱爱华.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回顾.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9,20(4):509-5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22

2015-11-13]

859000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葡萄糖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的机制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现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