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茶如酒聊自品,一诵一咏乐天真

2016-03-07焦丽萍

阳光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作

焦丽萍

“秋到太行,太行就醉了。带着春天的画,带着夏天的梦,醉了。醉了的诗心,天高云阔;醉了的山野,霜叶似火……”

电视台正播放着《美文赏读》,朗诵者——张红莉。

“要读,就用心。每一部作品都一样,都有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喜怒哀乐。如果仅仅见字发声,再优美的声音也无法企及人的心灵。”这是她对播音事业的理解和阐述。

她的声音,有一种纯粹的美,有一种珠玉落盘的清脆和流响出疏桐的曼妙,像山间泉水流淌着大自然的梦,像夜间春雨滴答着岁月静好的流,天籁一般。

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就把人带进历史的兰亭,让你走近魏晋名士,走进永和九年的那一场雅集,那一场醉吟。仿佛“竹林七贤”就在眼前,弹琴复长啸,泼墨洒江涛。

读“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让你看到不拘常格的刘希夷弹着琵琶一唱三叹,循环复沓中,感喟青春易逝,富贵无常。当然,诗句本身语言优美,音韵和谐。但加上朗诵者恰到好处的理解和语言艺术的铺垫,就锦上添花了。

她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看到坚强不屈的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引导下,克服严重的心理障碍,重新对生活燃起希望之火;写文字,读哈佛,继而成为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成长痕迹。

而她读“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则会把人带进盛唐的那一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恨长河之中。一个是权倾天下的九五之尊,一个是貌惊宇内的国色天姿。苍颜白发、妙龄红颜,却有七夕祝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痴情与甜蜜。当她读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太真那可悲可叹又无助无奈的情景。再读到“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时候,我们眼前就仿佛也出现了五彩祥云里的玲珑楼阁,也看到云雾缥缈间的绰约仙子,盛唐太真翩然间轻云蔽月,飘摇兮流风回雪……

很多人认为她的朗诵有著名朗诵艺术家丁建华的影子。张红莉祖籍河南项城,1968年春出生在古书院矿,父亲是矿工,母亲是教师。作为家中长女,她不但要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还要照看弟弟妹妹,一首首儿歌在游戏中稚声嫩气传远,一支支动听的歌在上学的路上飞扬。童年的她倔强而自信,声音甜美而清脆。初一的一次歌咏比赛领唱《花儿朵朵向太阳》,让全校认识了她。紧接着一次在矿区大礼堂召开的全校大会,不知哪位重要人物迟迟赶不到会场,负责人把13岁的她推上舞台,一曲《军港之夜》,让喧嚣的会场安静了下来,没有伴奏,只有她宛如黄莺的歌唱……

1986年春天,高中毕业的她参加了工作。那年正赶上矿文工团招演员,不少人怂恿无论歌声还是形体都出类拔萃的她去试试,果然一试而中。于是,她开始在古书院矿文工团担任舞蹈演员,参加舞蹈的集训和演出。

人有梦,天作计。1986年底,古书院矿电视台招聘播音员,通过全矿多次的层层选拔,她被应聘到新成立的矿电视台从事播音和主持工作。这次的转折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喜欢快乐工作的她开始走向正轨。她性格开朗,又认真好学,和她合作过的人都很难忘记她。

1996年8月,她应聘到泽州县有线电视台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10年。10年的县级台的工作经历,让她增加了阅历。她越来越爱播音主持这一行,觉得要想胜任节目主持人工作,就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充沛的知识储备。于是,她先后到省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学院进修学习。2004年底,她获得一级播音员任职资格。这是她的荣耀,也是对她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一个肯定。

2005年8月,张红莉调入晋煤电视台。工作中,她更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场晚会、每一次新闻,她都不允许卡在她这里。她几乎从不误读,从不出错。有时候,哪怕为了一个声调的问题,她都会返回录音室去重新录音;还有时候,为了个别字的语气,她也会推翻重来。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她还乐意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不同的单位和公司主持、配音,也为社会各类大小型文艺晚会主持。

2009年5月的一天凌晨,因为新闻中心急需赶制一个专题片,领导打电话让她到单位配音。丈夫开车带着她往单位赶,不想在路上出了惨烈的车祸,她和丈夫同时被120送到晋煤总医院急救室抢救。近在咫尺的两张病床上,夫妻二人都在与死神抗争着。丈夫苏醒后,极其微弱的第一声就是呼唤她的名字,怕她睡去醒不过来了。而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却是:“片子怎么样了,栏目做好了吗?”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身边一位中年患者说:“也就只有六十年代的人有这样的觉悟和境界吧?什么时候了还关心工作呢?”医生说:“像她这样的状况,面部三叉神经断裂,以后再上镜可能不行了。”幸好当时她什么都不知道。一场车祸并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坚信自己即使不能重返镜头前,也可做幕后工作——为栏目、诗歌配音。

出院后,她给自己定下目标和锻炼恢复计划,每天进步一点点,凭着惊人的毅力,忍着剧痛,克服重重困难,使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康复。后来不但面部恢复得很好,而且出现了医生说的“不可能”的状态。

因为她知道,如果离开了深爱的播音主持这一行,她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朗诵,让她找到生命的力量,也找到了人生的阳光。高雅的爱好,让她创造了奇迹,虽然不能再出镜播新闻,但朗诵和主持大型文艺晚会还是得心应手的。

她的性格中,有酒的豁达兼茶的宁静。柔柔弱弱的外表像茶,刚毅果敢的内心像酒。工作中有酒的豪放和激情,生活中有茶的淡远与悠然。她说,美文像酒,诗歌像茶。其实,她的个性,一半是酒,一半是茶。她爱酒,喜欢“酒逢知己”的酣畅淋漓,在酒中品出诗词的婉约与豪放;她爱茶,喜欢与茶侣分享一盏好茶,如同品尝一篇美文,尽享生活的真味。

她最喜欢说:“朗诵,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绝不仅仅是声音,声音好只是一个基本条件。生活,才是你了解作品和掌握作品的必要条件。”

生活,是一面镜子,也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生活,抱拥生活,乐观上进,人生才会一路洒满阳光。所谓“如茶如酒聊自品,一诵一咏乐天真”,应该就是她的人生注脚,就是她的个性写照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听,她又在用心朗诵了……

艺术简历

张红莉:女,祖籍河南项城,1968年4月生于山西晋城古书院矿。1987年至今一直从事电视台播音主持工作。国家一级播音员,晋城市诗词学会朗诵部部长。现为山西晋煤集团新闻中心电视台文艺室副主任。

1991年8月参加山西省计划生育演讲赛,获二等奖;1993年、2005年现场主持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晋城现场会开幕式解说工作;2006年参加晋城市《雅韵之夜》朗诵会,为晋城市成为长江以北第一家“诗词之乡”做出成绩;2008年专题片《失语的天使》获山西省有线电视台新闻评比一等奖。诗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参加山西省职工诵读经典网络展播大赛,并获晋煤集团职工诵读经典网络展播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