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的另一扇窗: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的“联姻”

2016-03-06席晶晶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联姻高职生高职

席晶晶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64)

高职教育的另一扇窗: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的“联姻”

席晶晶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64)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教育质量提升一直是一个有待攻克的难题。鉴于学生复杂的心理特点和薄弱的知识基础,在赏识教育理念下开展教育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巧妙地运用批评艺术,能够在高职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高职教育;赏识教育;批评艺术

在学术界,对于赏识教育和批评艺术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并不少见。但是,在梳理文献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二者综合运用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以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联姻”为切入点,尝试探讨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之于高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赏识教育和批评艺术的内涵

(一)何谓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欣赏或鼓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把这种赞赏的情绪通过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也就是说,赏识教育即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宽容的前提之下,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为基础,用肯定、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闪光点,并给予充分激励和适时引导,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1]。它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强化理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理论、期望理论等[2]。一言以蔽之,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欣赏和激励为手段的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体系。

一般认为,赏识教育主要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运用并不多见。实际上,作为高等教育中特殊的学生群体,高职生更加需要赏识教育。这是因为,高职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都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有所不同。赏识教育是引导高职生树立自信、激发潜能、成就自我的一剂良药,其宗旨是要关注每位学生,尤其是所谓“问题学生”,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在“老师认为我行”的心态中成长。赏识教育方式很多,或是赞赏的语言,或是鼓励的眼神,抑或是轻拍一下学生肩膀,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待。

(二)何谓批评艺术

批评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指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否定性评价的一种教育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批评方式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时候,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要注意批评艺术的运用。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以及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批评方式,将批评上升至艺术境界,是至关重要的。从批评类型来看,主要有:幽默式批评、提醒式批评、渐进性批评、商讨式批评、即时性批评和触动式批评等[3]。从批评的注意事项来看,第一,教师在批评前应准备充分、思虑周全,对学生和事件要有客观、全面了解;第二,教师在批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应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一个自我教育和自我批评空间;第三,为强化批评效果,在批评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从批评初衷来看,应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以期待学生进步为目的。因此,对待学生应该是善意的批评,而不是恶意攻击。

高职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形时期,其思想观念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加以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赏识教育固然可以唤醒学生自尊、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进步;然而,对学生善意的、即时的批评,却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高职学生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高职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源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如何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通高考和单招考试。具体而言,一类是通过国家统一的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一类是高职院校自主进行的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高职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无缘本科院校,而被高职院校所接纳。这个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知识基础薄弱、心理特点复杂现象。

从生源质量上来看,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系统学习,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自律性较强、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但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而通过单招考试录取的学生,学校对其设置的门槛较低,因此这类学生不仅知识基础薄弱,而且心理状态更是参差不齐。他们大多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等。

(二)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学生群体中,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他们都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喜欢成绩较差的学生。认定了这个“真理”,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刻意与教师保持距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既是“知识权威”,又是“道德警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敲不开学生的“心门”,学生也走不进教师的课堂。久而久之,师生关系愈发僵化,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是海市蜃楼。从某种意义上讲,赏识教育是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隔阂的润滑剂。同时,在高职教育中批评艺术的巧妙运用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三、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在高职教育中的“联姻”

高职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一直被视为特殊群体。进入高校以后,他们仍被排斥的阴影所笼罩,或是心理脆弱、极度自卑,或是桀骜不驯、无所畏惧。教师应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在教育活动中既要以赏识教育为基本原则,做到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欣赏学生,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又要做到在赏识学生同时,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慎用批评,善用批评,巧用批评。要知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5]

(一)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学生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心理特点也是纷繁复杂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人格平等、地位平等的个体,而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以“俯视”姿态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客观情况。尊重学生,还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按照自己喜好给学生划分等级,或是暗暗地给学生贴上“好学生”和“差学生”标签。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通过观察发现高职生由于自信不足,本来就很敏感,一旦意识到教师戴“有色眼镜”看自己,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更加自卑。因此,“赏识教育”可以治愈学生多年的顽疾——自卑,帮助他们重拾自信。而尊重学生是赏识教育的第一要务,它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重燃学习热情。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主动学习、主动进步。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应然状态。

(二)欣赏:帮助学生认知自我

目前,我们面对的高职生大多属于九五后,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欠缺,对自己认识不足,对未来更是迷茫。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才能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热情,帮助其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呢?赏识教育可能是最为对症的一剂良药。赏识教育提倡欣赏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洞察学生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并让其感觉到教师“欣赏”的眼光和“期望”的心情,也就是所谓的“期望效应”。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捕捉学生表情。有的学生由于自卑,想回答问题又不敢举手,眼神闪烁不定。此时,笔者就用诚恳、欣赏的眼神告诉学生“你能行”。学生读懂了教师的信任和期待,就慢慢地战胜了自卑心理,成为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互动的“活跃分子”。这一代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特立独行,他们往往用“无所谓”或“不在乎”的表情伪装自己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的心理愿望。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文化,更应促进其精神成长。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给予适时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明确目标、追求理想,从而成就自我。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殿里刻着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也就是说,人最难的是认识自我。每个人生来不仅具有一定潜能;同时还亟欲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实现;而且只要自己努力,并且有一定环境和条件,个人的潜能都一定可以开发出来[4]。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人们很可能意识不到自身潜能,更别提发挥潜能了。高职生虽然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特长。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有艺术天分,在表演方面颇有造诣;有的学生协调能力较强,能够胜任班委等工作;还有的学生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适合做各种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等。总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存在,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很可能就是创新思想的种子,教师应是那个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在高职生中,有优点的学生不在少数,缺少的只是能够发现优点,并能对学生加以引导的教师。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长处,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四)批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可以促使高职生树立自信、认知自我、发挥潜能,但正值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之际,批评教育对学生也是必要和重要的。批评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教师必须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方能达到理想效果。批评有三个前提:第一,底气要足。在批评学生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了然于胸,并且有把握能有理有据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或是所犯错误的危害;第二,批评是以爱为前提的。正是因为热爱学生,对学生满怀期待与希望,才在学生误入歧途的时候给予批评教育,希望学生迷途知返;第三,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实际上,批评也是教师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其中,在诸多批评艺术中,“软”批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所谓“软”批评就是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或缺点时,尽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批评方法,能够寓批评于表扬、宽慰、幽默、鼓励、尊重当中。同时,还要注重批评的效果,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批评的正效应。

笔者在课堂上遇到过一位学生,起初学习基础很差,在教师不遗余力地鼓励和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然而,该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洋洋得意,开始在课堂上捣乱。教师正在激情洋溢地上课,他戴着面具、做着鬼脸,对其周围同学百般戏弄,原本秩序井然的课堂顿时乱了起来。笔者顿了一下,教室上方凝结着一团紧张的气氛,所有学生都认为老师要发火了。此时,笔者用一种戏谑的口吻说:“乐乐,万圣节还没到呢,你怎么提前过了?再这样,你的学习成绩可要回到解放前喽!”该学生听了老师这番话,顿然悔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其他学生也被教师幽默的语言逗乐了。这种幽默式的批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也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缓解了原本紧张的气氛。当然,这是在赏识教育前提下,对学生善意、适时的批评收到了理想效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事业是教育人、塑造人、升华人的事业。如果说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成功”的教育,那么批评教育应是促进学生成“人”的教育。然而,单纯的赏识教育或是批评教育都起不到应有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做到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的有机结合,使二者无缝衔接、互为补充,即融批评艺术于赏识教育之中。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赏识教育和批评艺术的巧妙“结合”和完美“联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职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董迅石.论赏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3] 高莲峰.刍议班主任的批评艺术[J].甘肃教育,2014(23).

[4]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戴晓霞,莫家豪.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玉秀)

Another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Union between Appreciation Education and Criticism Art

XI Jing-jing

(The Committee of Public Subject,Zhengzhou Shuqing Medical College,Zhengzhou 450064,China)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students,education quality is alway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a yet to be overcom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tudents’ complex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ak knowledge base, to carry out education activities under appreciation education ,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use criticism art tactfully, can play a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reciation education;criticism art

2016-07-20

席晶晶,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教育学硕士。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及英语教育。

G717

A

1009-9743(2016)04-0098-04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4.018

猜你喜欢

联姻高职生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非遗,与互联网“联姻”
珍菌堂联姻富迪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当文化联姻标准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