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教育

2016-03-05李晶晶李福健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新课程(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意识

李晶晶 李福健(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教育

李晶晶李福健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考指挥棒下,教育往往变成了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终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道德教育,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负责。鉴于此主要阐述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学;道德教育;案例教学

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赫而巴特曾说过:“教学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教育的全部。”由此可见,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学活动的宗旨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思想。

凭借学科优势渗透道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包含着众多的道德教育素材。有资源、环境、人口、发展和科学态度等内容;也有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国际主义、灾害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责任和人生态度等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很明确,有的却渗透在各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正确处理教材,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完美结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有以下几种效途径:

一、回顾历史,关注时事动态,拓展德育知识

历史故事和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使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从而拓展德育知识。如,在讲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可联系当今时事指出我国南海黄岩岛和东海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从全球的角度,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扩大德育范围

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共同的家园,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破坏可能造成的危害;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不仅地球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密不可分,任何一个国家的冲动行为都有可能对他国和全球带来影响。借鉴他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吸取他国经济发展中的教训,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环境。

三、开展案例教学,提高德育效果

案例教学,不以他国他乡为背景,就以学生所在城市或乡镇为背景,这样学生不但有亲切感,也便于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设置引导性的问题,通过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如,在学习“固体废弃物污染”时,课前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到所在的城市或乡镇进行调查、搜集材料,课上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所调查的结果,介绍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组的观点及时进行点评,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紧接着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该区域的领导,你将如何解决本区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学生积极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总结。通过这样的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探讨了解决措施。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播德育思想

纯理论的教学总是那么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使得课堂非常枯燥。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城市风”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科学合理地解释如何规划城市绿地和污染严重的工厂,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自己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于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教材中许多素材都可以渗透道德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本末倒置,不要过于讲解理论,应换位思考,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多做些文章。

参考文献:

[1]杨国武.中学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王露.胡锦涛德育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编辑薛直艳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意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