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Ⅱ号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

2016-03-05孙木华,姜斌,范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2期
关键词:冰片水蛭中风病



·自拟经验方·

中风Ⅱ号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

孙木华姜斌范玲刘国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157000)

缺血性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缺血性脑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倾向。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脑中风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可有效地提高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笔者通过观察本院自制中成药中风Ⅱ号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住院的14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4~72岁;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40~69岁。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的脑血管病标准,共140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且为急性期过后2周,意识清楚、病情稳定的患者,并排除既往中风病史和合并严重的心肝肾损害及内分泌、无出血病史和出血倾向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我院制剂室自制中风Ⅱ号丸(组方:麝香、冰片、石菖蒲、郁金、水蛭、地龙、川芎、人参、胆南星、三七),每次10 g口服,3次/d。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配以华佗再造丸(当归、川芎、冰片、白芍、红参、五味子、马钱子、红花、南星等)每次8 g口服,2次/d。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未用其他影响本观察的药物。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判定[3]。疗效标准以中风病计分值的减少为主要参照,对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以百分数表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85%;显效≥50%但<85%;有效≥20%但<50%;无效<20%。

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无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论:中风Ⅱ号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

讨论

缺血性脑中风发病机制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种病理因素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形成瘀血所致[4,5]。中风Ⅱ号丸成分中川芎、三七、人参、郁金益气活血化瘀;水蛭味咸走血,味苦能疏泄,具有逐瘀通窍之功;地龙咸寒而体滑,善走窜,可活络通痹,亦具清热、熄风之功。

现代药理证明[6]:水蛭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多肽类、肝素等,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质的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清除自由基、缓解小动脉痉挛、调节神经等作用;地龙有效成分有蚯蚓纤溶酶、胆甾醇及蚯蚓解热碱等,具有溶栓、抗凝、镇静、抗惊厥、抗炎作用,两种药物合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大增。麝香、冰片、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益智之功;胆南星活血通络化痰、熄风止痉。诸药合用发挥益气化瘀、活血通络、豁痰熄风、醒脑开窍作用,临床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可获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

[5]刘爱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J].河南中医,2010,30(3):282-283.

[6]尚炽昌.中医方剂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71-176.

(收稿日期2015-06-08)

猜你喜欢

冰片水蛭中风病
冰片衍生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龙脑)在眼科应用优于合成冰片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