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村晚”,新公益

2016-03-04李成义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秦安楸树小曲

李成义

年年春节回甘肃省秦安县王窑乡老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以往过年三天,我都是不出村,转着给本家老人磕头拜年,而这回有了“跨乡”之行。正月初一下午,我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他们郭嘉乡康窑村今天有“村晚”——村里办的春晚,希望前来捧场。于是骑上摩托车做一次跨乡之行,从一个小山村到另一个小山村。

康窑村的“村晚”在一个大麦场,是搭的台子,灯光、音响和布景一应俱全,挺像回事的。晚上19点,“村晚”正式开始,一个个精彩节目闪耀登场: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秦腔戏、秦安小曲、武术……看得人赏心悦目,听得人欢笑不断。康窑村只是一个自然村,50多户300多人,而他们的“村晚”长达6小时——正月初一晚3个小时,正月初二晚3个小时——说明这个小山村的人多才多艺。歌舞主要是村里的大学生表演,秦腔和秦安小曲属地方曲艺,由年岁较大的农民表演。不要小看了农民,他们演起小品来真会逗,乡土气息的幽默耍乐,让观者一个个开怀大笑,那热闹劲儿似乎能把一旁的麦草垛子掀翻。许多人笑称,“村晚”比央视“春晚”还逗乐。我是感同身受。

对了,这是我们那一片第一次办“村晚”,周围十几个村庄的人都来康窑村看热闹。这种景象,就像是30年前山村还没有电视,一个村放电影其他村的人扶老携幼前来围观。或许,这还是一个县一个市的第一场“村晚”,这“破天荒”得益于分布在天南海北的村民的奇思妙想,并借助网络将它变成现实。

“新村晚”的背后还有新公益。康窑村的“村晚”花费2万元,按以往习惯,钱就得在村里平摊了,但这回不全是。每人30元,300多人就摊了1万元,总费用的一半解决了;另一半则由村里在外做生意开公司的人抢着出了——村里有个微信群,在外地工作的人第一次抢着捐了8000元,“村晚”结束一算还差2000元,不到半小时微信群里就捐齐了余缺。有些村民在省城开文化公司,直接把公司的高级音响和灯光运回村里免费使用。村里的事,大家平均掏钱,是老公益;现在有钱人多出钱,抢着出钱,就是新公益。“新村晚”还带来新公益,这个春节回乡真是叫人耳目一新。我还打听到,一些乡民间组织了村与村的篮球比赛,赢者发奖品,而奖品的赞助者也是生意人,这种新公益之前是没有的。

我是王窑乡硬湾村人,而我们李家群落“楸树巷”独立于村外,老祖先为防匪防狼当初用高土墙将整个群落围起来,大墙套小墙,墙外有墙,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群落”。我就想,再过4年“楸树巷”100周年时也搞一个庆典活动,让乡村更有文化味儿,更有人情味儿。

猜你喜欢

秦安楸树小曲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楸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无油涡旋压缩机小曲拐动力特性与仿真研究
小曲
On Ben’s lost in self—identification
各自远去,各自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