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召回萤火虫,博士丈夫为妻子打造“有机生活”

2016-03-04金凤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4期
关键词:秦国萤火虫丈夫

金凤

在重庆,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王雪梅对萤火虫情有独钟,忙碌的城市生活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她一心想重造一个“过去的世界”,水源、植被、土壤都和没被污染过一样干净,听得见蛙叫,看得见萤火虫,可以过一种简单、健康、无污染的“有机生活”,她希望丈夫为她打造一个萤火虫漫天飞舞的自然农庄。为了召回萤火虫,兑现对妻子的承诺,博士丈夫秦国新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全部积蓄,来到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麻柳村座坪山下,租下大片水塘、田地、山林,一点一点改造水质、土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熬过500多个日夜,荒地也迎来了很多消失多年的生灵:癞蛤蟆出现了,蜘蛛网出现了,萤火虫飞来了,夏夜里,能看到树丛里一盏盏绿莹莹的“小灯笼”忽明忽暗地游荡……

离开“现代化”快节奏,打造“有机生活”

王雪梅家住重庆,大学毕业后就职于重庆市某机关单位。作为一个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她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每到假期,她都要去野外待两天,满是牛粪的泥土路,破破烂烂的茅草屋,星星点点的萤火虫,都是她记忆中最美的风景。一次野外旅行时,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秦国新。

秦国新,陕西人,西南大学农学博士。2012年初,他被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作为人才引进,成为一名专攻基础资源研究的植物学家。两人都喜欢大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有机生活”,所以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很快,王雪梅和秦国新便确立了恋爱关系,常相伴着去野外收集植物标本。

一次聊天中,王雪梅和秦国新提到幼时和父母下乡时的情景,亲近自然的环境让她无比怀念。秦国新点点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在追求一种快速度的生活方式,路越宽越好,东西长得越快越好,很多小时候常见的东西都在慢慢消失,也许到最后,会彻底消失”。听后,王雪梅深叹一口气。

2012年年底,秦国新和王雪梅举办了婚礼。婚后的生活简单而充实。陪着丈夫在野外待久了,王雪梅性子中“野性”的一面被慢慢激活,一回到城市,她就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心情烦躁,有些人会得“醉氧病”,她觉得自己是得了“缺氧病”,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会好。这样的想法折磨了王雪梅很久,她觉得人活一辈子,自己开心才最重要。她想念大自然的空气,她想要过那种原生态的“有机生活”。

王雪梅把自己的想法跟丈夫说了。秦国新听后觉得不现实,他觉得两人各自有工作,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可王雪梅坚持说自己只想追求那种慢节奏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秦国新都没有被说服。如果让他放弃一切陪妻子去打造那种超越现实的“有机生活”,说实话他做不到。

但很快他发现,妻子变了,变得沉默,可一到野外,妻子就像变了一个人,总是开心地大笑。这样的次数多了,秦国新也慢慢改变了态度。他深知这辈子能陪他最久的那个人只有妻子,如果真爱她,就得想办法去实现她的愿望,这才是一个真男人所为。最终,秦国新辞去了工作,带着一百万积蓄,决定承包下一片土地,利用所学为妻子打造一个全新的家,有蛙叫、有蝉鸣、有萤火虫,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2013年12月,他们在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麻柳村座坪山下租了几十亩地,租期20年。

作为植物学家,秦国新知道要让萤火虫、青蛙等小动物出现,土壤改良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萤火虫,它对生存环境要求特别严苛。秦国新和王雪梅在田地附近的村庄租了一间民房暂时居住。而后,秦国新又租用了几辆挖土机,把平地硬生生给改造成了坡地,把曾经被污染过的地表土从上到下翻了个底朝天,用底下没有被污染的土壤种植,最后再把杂草盖在翻好的土壤上,静等土壤恢复到最初始的状态。

土壤恢复后,秦国新和王雪梅开始按照土质栽种作物,搭建了葡萄架,栽了枇杷苗和改良后的鱼翅瓜,而后又腾出些地栽了大蒜等杀菌作物,利用这些植物的特性来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生活换种方式

很快,新的问题再次摆在了秦国新和王雪梅的面前,地里杂草太多,如果不用除草剂,便需要大量的人力。为了省钱,王雪梅主动请缨,揽下了拔草的活。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王雪梅哪干过农活,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拔草工作一下子把王雪梅累倒了,高烧不退。看着病床上昏睡的妻子,秦国新有些动摇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到这儿来追求所谓的“有机生活”,是不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王雪梅醒来后,秦国新心疼妻子想要说服她回到城市,可王雪梅的倔脾气上来了就是不愿放弃,秦国新只能继续陪着她“抗战”。

为了让妻子多休息,秦国新聘请了当地的农民来帮忙除草。每天趁着太阳还没出来,就出去拔草,上午10点多正热的时候,大家各自回去休息,下午4点后,太阳没那么毒辣时再出去拔草。王雪梅还为大家准备了消暑的绿豆汤。拔草的工作便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整整一个月,地里的草才算拔干净。看着整整齐齐拢好的地,王雪梅别提多高兴了,她指挥着丈夫说:“这边种菜,那边种花,我要在这里搭个草屋,热了休息喝茶。”看着妻子那么高兴,秦国新也笑了。

每天早上,太阳还没露头,王雪梅便和丈夫一起下地,种菜、锄地,各自忙各自的活。等忙到7点多的时候,两人便回去准备早饭。吃过饭,两人要不聊聊天,要不就去附近散散步。

2014年8月的一天晚上,王雪梅半夜起来喝水,突然看见窗户上停着几只萤火虫,她以为土壤改良之后有了效果,吸引来了萤火虫,高兴地把丈夫喊醒了让他看。秦国新睡眼蒙眬地说:“这地才改良多久,萤火虫哪有这么快就飞来的?虽然现在萤火虫少了,但不代表没有,偶尔几只还是能看见的,是你想多了。”王雪梅虽然有些失望,但却坚信明年的这个时候,这里一定能看到很多的萤火虫。到时,她可以坐在屋前,吹着凉风,吃着西瓜,看着萤火虫,那场景,想想就很美。秦国新不知妻子在叨咕什么,一下子把灯关了,说:“早点睡,明天还得给今天种的菜浇水。”满脑子美好的想象就这样被丈夫一句话浇灭了。

一个月后,先前种下的菜很快冒出了头。绿油油的小青菜,就着清水做成汤,鲜得不得了。每次,秦国新都能喝两大碗。可除了他们爱吃小青菜,兔子也爱吃,地里不少刚冒出的菜芽都被兔子祸害了。王雪梅简单地用网子把菜地围了下,兔子再来吃的时候,她也没多管,还劝丈夫说:“兔子爱吃,证明我菜种得好,新鲜美味。”妻子的逻辑,秦国新没法认同,只能默默地做他自己的事。

有时候,地里的菜吃不完,王雪梅也会送一些给亲戚朋友,大家吃后都说好吃。这些都让王雪梅成就感倍增,她和丈夫商量后,把地扩大到了五百亩,这样一来,地大了,改造的空间也就更大了。这几百亩地,就是她和丈夫的“世外桃源”。

经过一年的改造,王雪梅和秦国新有了自己的菜地、花园、果园。在这里,什么都是纯天然的,害虫自有天敌来吃,地里的蔬菜,也有动物来啃食。路,是青草路,地里,堆着有机肥,臭味熏天。秦国新和王雪梅总穿不了干净衣服,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快乐的心情,每天醒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种如白水般平淡的生活,过起来也有滋有味。

夜幕下的萤火虫,追逐童年记忆的脚步

2015年6月10日的晚上,秦国新像往常一样打着手电筒去田间检查自己栽种作物的生长状况。突然间一声蛙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秦国新停住了前行的脚步细细分辨着田间的声音。接二连三的几声蛙鸣中伴随着几声蝈蝈的鸣叫,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秦国新仔细辨别着声音的发出方向,将微弱的手电光探照过去。在夜色中,隐约间有点点绿光在空中飞舞。秦国新立马关闭了手电,仔细盯着方才绿光出现的区域。夜色中几只舞动的萤火虫,比任何风景都要美。他和妻子这三百多天里日日夜夜的忙碌,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回报,只有环境真正达标,萤火虫才会来。看着这些小精灵,秦国新决定给妻子王雪梅一个惊喜。

2015年6月15日,去市区办事回来的王雪梅发现家里黑灯瞎火的。院子门也没有上锁,王雪梅不敢往屋里走,便站在院子中喊秦国新,可是喊了几声都没得到回应。王雪梅吓坏了,顺手拿起根棍子用来防身用。

这时,秦国新推门而出。看见丈夫,王雪梅这才松了一口气,“叫你你没应声,我以为家里遭贼了,你在家干吗不开灯?”秦国新没说话,神神秘秘地把妻子带进了屋。当秦国新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屋子里那忽明忽暗的绿光一下子震住了王雪梅:“是萤火虫?”“嗯,是萤火虫,以后你年年都能看到它们,我专门去捉回来的,就是为了让你开心一下,这两年,你太累了。”王雪梅回身抱住了丈夫,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

那一晚,王雪梅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把这几只萤火虫小心翼翼地装进瓶子里,然后在秦国新的陪同下来到葡萄藤架下,打开瓶盖看着萤火虫一只只飞出:“等再过段时间,天热了,萤火虫肯定会更多。”

2015年7月,去年栽种的葡萄藤和鱼翅瓜开始结果,枇杷树也逐渐长大,原本荒芜的环境迎来了许多许久不见的小生灵,癞蛤蟆、蜘蛛、蚱蜢,还有就是王雪梅最喜欢的萤火虫也来了。一切都很安静,但一切也都很和谐。

2015年7月中旬,正是观赏萤火虫最好的季节,它们没让王雪梅失望,大片大片萦绕在房前屋后,美极了!秦国新和王雪梅邀请了自己曾经的同事和至交好友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到自然环境中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当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后,几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葡萄藤下吃着新鲜的葡萄和鱼翅瓜,听着田间连绵不绝的蛙鸣,身边则是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几个调皮的孩子,在院中追逐飞舞的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跟宝贝一样紧紧抱在怀中。

2015年9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每逢中秋,中国人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品茶吃月饼。这个中秋,王雪梅和秦国新将在重庆市区的父母接到了庄园中,一家人围坐在葡萄藤下,吃着亲手栽种的葡萄和鱼翅瓜,看着天空中难得在十五圆的月亮,别有一番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自在和舒畅。

编辑/尤雅

猜你喜欢

秦国萤火虫丈夫
五张羊皮
傍晚
瞒天过海
萤火虫
安慰
萤火虫
鸡口牛后的故事
抱抱就不哭了
夏天的萤火虫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