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温克族自治旗2016年1月极寒天气过程分析

2016-03-04郭志昊赵雨微

乡村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冷涡冷空气低温

郭志昊赵雨微

(1.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内蒙古 鄂温克族自治旗 021100;2.陈巴尔虎旗气象局,内蒙古 陈巴尔虎旗 021500)

鄂温克族自治旗2016年1月极寒天气过程分析

郭志昊1赵雨微2

(1.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内蒙古 鄂温克族自治旗 021100;2.陈巴尔虎旗气象局,内蒙古 陈巴尔虎旗 021500)

2016年1月,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出现了长时间极寒天气过程。基于此,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6年1月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温度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游乌拉尔山高压脊阻塞作用和地面冷高压持续加强的共同影响,使极地冷空气南下堆积,引发持续性低温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低温天气过程大部时次的预报较为准确,预报性能较好。

极寒;持续低温;数值预报

我国受北极冷空气影响,常常出现区域性寒潮大风和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有时可形成时间较长的灾害性天气[1]。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东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呼伦贝尔市牧区四旗之一。由于处于高海拔、中高纬度带的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一年中1月是气温最低月。当阻塞高压异常径向发展,造成极涡南下时,本来气温低的基础上易出现极寒天气,对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业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现针对2016年1月19—23日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探究此次持续低温天气的成因,为以后类似天气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起到重要启示。

1 天气过程概况

2016年1月19—2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鄂温克族自治旗出现了一次持续性低温极寒天气过程,其中19日各站最低气温均在-40.0℃以下,19日红花尔基最低气温达到-46.2℃,为此次过程的最低值。此次过程气温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强度大。干冷空气控制下,此次过程没有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2 中尺度特征分析

2.1 500 hPa高度场

近期,欧亚大陆维持西高东低的形势,鄂温克族自治旗受高空冷涡的控制,强盛的西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1月前期,贝加尔湖到低涡中心到有横槽发展,随着横槽南压,受冷空气影响,到17日有4~6℃降温,18日横槽转竖,低涡北退,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南北向冷涡内,冷涡中心强度为508。19日,仍然受冷涡控制,冷涡中心值减弱南下。到22日鄂温克族自治旗仍处于冷涡中心内,导致19—22日鄂温克族自治旗气温持续逐日下降。随着冷涡快速南下,23日鄂温克族自治旗气温大幅回升,持续低温过程结束。

2.2 850 hPa温度场

18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28℃温度线处,19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32℃温度线处,温度略有下降。20日-48℃冷中心与加强的冷涡相互配合,从温度场的变化来看,冷中心与500 hPa冷涡中心基本重叠,并且冷以后地面高压逐渐减弱。一般在蒙古国西部经常有一冷高压,当西伯利亚有冷空气侵入时,该地区高压中心会加强,其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冷空气强度。可见,20日后冷高压加强说明温度有所下降,并在22—23日地面冷高压强度最强,表明温度达到此次过程最低值,24日冷高压减弱,过程结束,温度逐渐回升。

图1 2016年1月18—23日简要中尺度分析图

3 预报与天气实况对比分析

预报与天气实况对比情况见表1。具体来看,极地冷涡向南移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形成冷涡并且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阻挡作用维持在该地区。此次低温的预报中,主要抓住了低涡及地面高压系统的发展移动这个着眼点,对局部小气候把握不到位,不够了解地涡不断在原地维持旋转,导致鄂温克族自治旗低温天气持续较长时间。2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28℃温度线处,温度回升明显,22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32℃温度线处,温度又有所下降,23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28~-24℃温度线间,温度开始回升。

表1 预报与天气实况对比

2.3 海平面气压场

2016年1月18—23日简要中尺度分析图见图1。1月以来,鄂温克族自治旗普遍受地面冷高压控制,当地面高压开始加强,贝湖以西有一高压中心,中心值为1 055 hPa,鄂温克族自治旗受其影响。地面高压继续加强,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不变,但中心值加强至1 062.5 hPa,且在贝湖以南有一冷锋,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冷锋后部。22日高压值进一步加强,中心值更达到1 080 hPa,24日形地势地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盲目相信指导预报和数值模拟产品,对各苏木(镇)的气候特点没有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多实地观察体会各苏木(镇)的气候特点,对各地的天气进行汇总分析,在尽可能多的原始数据中寻找本地化的规律,认真学习天气学原理,并将理论与本地实践相结合,努力为未来的预报工作做好准备。

[1]姚学祥.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2]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4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P458.122

A

1674-7909(2016)26-73-2

郭志昊(1989-),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气象观测。

猜你喜欢

冷涡冷空气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东北冷涡强度定义及特征分析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2000-20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
冷空气小怪兽来了
关于冷空气的八个真相
一次冷涡减弱阶段产生的飑线过程分析
冷空气从何而来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