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剖宫产的麻醉效果

2016-03-04李连海周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心脏病

李连海 周涛

临床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剖宫产的麻醉效果

李连海 周涛

目的临床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剖宫产的麻醉的效果。方法58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与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各29例, 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最高阻滞平面、I-D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具有良好麻醉阻滞效果, 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妊娠合并心脏病;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临床效果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科合并症, 若患者的心脏始终为代偿期, 极易造成心功能衰退, 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而此时由于产妇身体综合素质较差, 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较为重要。本文为了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剖宫产的麻醉方法及效果,特选取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剖宫产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51±3.92)岁,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40.20±2.00)周;观察组: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26.54±4.01)岁, 孕周39~41周, 平均孕周(39.58±2.5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入室即鼻饲氧气或面罩氧气吸入, 观察组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具体麻醉方法:患者保持右侧卧位, 在患者第2~3腰椎间隙用腰硬膜外联合穿刺针实施穿刺;成功穿刺后, 患者体内置入腰穿针;待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5 ml 0.5%布比卡因;退出腰穿针后, 3 cm硬膜外导管置入患者头侧。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 具体麻醉方法:患者保持右侧卧位, 在患者第1~2腰椎间隙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穿刺, 在患者头端置入3~5 cm的硬膜外导管, 注入5 ml 2%利多卡因, 5 min后对患者麻醉情况进行观察, 并对麻醉药予以酌情追加。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左斜15~30°体位。期间对症处理。胎儿即将娩出时体位恢复平卧以方便手术医生操作, 胎儿娩出即刻将体位调整为前倾15~35°, 并根据体征和主诉合理调节体位、输液速度。尽量避免应用血管加压素、降压素、心律、心率干扰药物。不能适应平卧位者, 术后均保持患者能适应的体位, 直至离院。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定:差:患者存在明显牵拉痛、肌松差、需要用镇静、镇痛药物才可以实施手术;良:患者有轻度牵拉反射, 感觉轻微不适, 可配合手术治疗;优:患者肌松良好,没有任何不适, 可顺利实施手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后麻醉阻滞比较 观察组麻醉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I-D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好,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41,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麻醉阻滞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麻醉阻滞对比(±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最高阻滞平面(T) 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min) I-D时间(min)观察组 29 8.25±0.25 6.25±1.75 21.22±4.06对照组 29 9.12±0.89 13.01±2.41 31.26±4.63 P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n(%)]

3 讨论

孕妇本身生理特点, 呼吸、循环负荷增加, 合并心脏疾患者, 循环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恶化, 胎儿长时间压迫腹腔大血管, 孕妇相对适应了回心血量减小的状况[2]。胎儿娩出后,腹腔大血管压迫瞬间解除, 回心血量骤增, 健康产妇均需要逐渐适应呼吸、循环的再次改变, 往往引发不适, 合并心脏疾病的产妇, 更可能因为心脏难以承受负荷的瞬间增加而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危及生命。以往的麻醉操作对此类患者术后预后均不理想[3]。本研究选取硬膜外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对其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主要原因是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比较好的麻醉阻滞效果, 可扩张患者血管, 降低回心血量, 减轻患者心脏负担, 进而降低对胎儿呼吸的影响[4]。在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 一定要正确选择麻醉剂量,因为麻醉药会导致产妇血压下降, 所以, 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使用局部麻醉药时, 必须保证小剂量。主要是由于心脏病患者存在静脉回流障碍, 蛛网膜下腔极易缩小, 便加剧了局部麻醉药物的药扩散速度。因此, 通过体位调节, 让心脏病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避免回心血量呈现“海啸”式冲击,而是缓慢平稳地回到心脏, 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综上所述,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具有良好麻醉阻滞效果, 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陈桂英.低浓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宁夏医学杂志, 2010, 32(2):174-175.

[2]陈静.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河北医药, 2010(32):577-578.

[3]艾瑛, 王淑芬, 周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母婴结局.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26):385-386.

[4]高志峰, 卢家凯, 卿恩明.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10):907-9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31

2015-04-30]

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Smog in Los Angeles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