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最大公约数 汇聚改革正能量

2016-03-03孙铁翔吴晶晶

紫光阁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国政协座谈会协商

孙铁翔 吴晶晶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平台,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已成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和品牌。它的议题一般年初确定,列入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与会人员充分体现广泛性,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相关部委负责人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坐而谈;气氛充分体现协商精神,热烈而有序,与会者人人畅所欲言,时有争论与交锋;椭圆形的桌子不设主席台,与会者都能感受到平等,“坦诚、务实、民主”的风格让各界纷纷点赞。

“神仙会”,协商民主从这里走来

1950年3月14日,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章伯钧、史良等人提议,为了加强各民主党派间的联系,应该经常举行各党派间的座谈会,以沟通思想,对政策时事、统一战线工作交换意见,当即得到与会者积极响应,并形成决定,将座谈会定名为双周座谈会。

双周座谈会也被称作“神仙会”,采取民主的、和风细雨的方法,让与会者自由交谈、讨论,对党和政府工作坦诚地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神仙会”,开得生动活泼,人人心情舒畅,成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史上的佳话。

双周座谈会主题的选择原则是:“党和国家重大关键课题”,朝鲜战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右派处理等重大时政问题都被列入双周座谈会的议事日程。双周座谈会历史上讨论最热烈的一个主题是朝鲜战争。从1950年7、8月开始,双周座谈会曾讨论过八九次朝鲜战争问题。罗隆基提出,各民主党派应发表一个联合宣言,目的是一方面表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立场,都支持援助朝鲜,另一方面拿出具体的意见提供给全国人民,让大家明确知道该如何援助朝鲜。罗隆基的发言,得到了陈劭先、蓝公武等人的支持。195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反对美国侵略朝鲜,推动了全国性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1957年以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中共领导的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不再派代表参加。从1950年4月至1966年7月,全国政协共举行了114次座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双周座谈会停止活动。

制度创新,协商民主向纵深挺进

2013年10月22日,经过反复酝酿和精心筹备,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政协礼堂金厅举行,议题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这场全新亮相的座谈会与政协以往的会不太一样:首先是高规格,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与会的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等十多位委员和学者都是议题领域内的权威;会议的开法却很接地气,与会者都能获得发言机会,畅所欲言,俞正声主席在听取发言中时有插话、询问,与大家一同探讨;有关部委负责人也积极与委员互动,现场回应关切。

高规格、真问题、说实话、重实效……从一开始,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具备了民主务实的基因。在首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俞正声主席开宗明义:“双周座谈会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要总结好、利用好其中的宝贵经验”,“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对双周座谈会的继承和创新。”

如何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新一届全国政协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双周协商座谈会成为重要抓手。正如名字所显示的差别,如今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更突出协商议政,在创新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丰富协商内容、提高协商成效方面多所创见。

—大致每两周一次,每次邀请20人左右,政协协商密度陡升,效率不高的问题迎刃而解,曾经“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的说法成为历史,委员主体意识得到有效激发。

—协商议题大都提前确定,列入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而这份协商计划“规格”很高,须经中央批准。将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让协商机制得以确立。

—协商内容大为丰富,纵览历次座谈会议题,汽车尾气治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化解产能过剩……都是改革发展中十分重要、民众关心和舆论关注的话题,协商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大为增强。

—为确保协商成效,会前,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都要提前做大量扎实调研;会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与委员对话,直接听取意见;会后,座谈会上形成的重要成果都会书面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有效推动建言献策成果转化……

以双周协商座谈会为中心,政协这个平台上的各种议政资源盘活了。每年一次全体会议,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和两次专题协商会,20次左右双周协商座谈会,再加上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形式开展的其他协商活动,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更加凸显,实践愈加深入。

问题导向,协商平台结硕果

去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小巨人”姚明着实又火了一把,被媒体赞为参政议政的模范委员。原来,姚明在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提出建议,把体育赛事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鼓励企业参与体育产业。结果几个月后,国务院出台的一份关于体育产业的文件,采纳了这条建议。

双周协商座谈会之所以引起强大的社会反响,还在于它坚持问题导向,协商真问题,敢于建真言。而它聚焦问题的秘诀是六个字:小切口、大视野。

“题目小一点,讨论的问题集中一点。”在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选题上,俞正声主席多次强调。他希望从关系全局的小问题入手,选准一个切入点,真正把它研究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切实找出解決问题的有效对策。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大部分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相反有些出人意料地“小”,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建筑工人工伤维权”“《快递条例》的制定”等。但这些小切口的背后,却是诸如化解落后产能、保障农民工权益、产业升级等大战略、大问题。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出于会议时间的考虑;另一方面,题目太大会导致“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小切口有利于力量集中出成果。

协商的魅力在一些需要协调利益的问题上,往往得到最鲜明的体现。也因此,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成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选题。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相关法律问题与对策” “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 “规范城管执法”等,要么是公众普遍关心却推行效果不明显的领域,要么是利益冲突明显的重大问题。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许多重大改革举措都会触及利益,政协的作用就是通过协商平台,让各种意见建议交流、碰撞,让不同利益群体达成共识,最终推动改革破题前行。

发扬民主,汇聚改革正能量

2014年1月9日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是“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中国要不要大力发展核电?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座谈会上,与会者也分为两派。“挺核派”认为,核电是清洁能源,在雾霾日益严重、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的情况下,中国应该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反核派”则认为,核电站技术上并不成熟,应该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几位委员和专家针锋相对,你来我往,上演了一幕精彩的观点交锋。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计回忆说,争到激烈处,主持会议的同志笑着维持秩序,“我们是只交锋,不争吵”。

这样的场面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并不鲜见。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正是双周协商座谈会始终坚持的民主态度。参加过双周会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在这个会上如果讲空话套话,通常会被“毫不留情”地打断,发言都是直奔主题,反映真实情况,直接提出批评和建议,会上全是实打实的“干貨”,感觉很“过瘾”。

为了就一个议题充分协商,座谈会的组织者在邀请参会人员时也颇费心思:必须是相关领域的代表人物,或是有研究有发言权的,既安排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也注意邀请一些观点对立、有代表性的专家参加。不同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代表经过面对面沟通协商、交流交锋,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识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增进了共识,提出的意见建议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协商议政的实效。

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最终通过“商量”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更为重要的是,按一年20次左右双周协商座谈会计算,每年就给近40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供了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与政协领导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一届政协5年下来,绝大多数委员都将有机会参与其中。每位委员也不是一个人“战斗”,他的身后是所联系的界别群众。因此,在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平台上,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生动实践,拓展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强大生命力,也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更多正能量。

猜你喜欢

全国政协座谈会协商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