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吴”降“曹”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突破口

2016-03-03张月静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者家庭家长

张月静

(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51)

联“吴”降“曹”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突破口

张月静

(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51)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最基本的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互相依存,有时又脱节甚至互相对立。但是,各自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才能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本文不仅就为什么学校教育要联合家庭教育来抵制社会教育中不良的部分做出了说明,而且对学校教育如何来联合家庭教育作了阐述。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形成合力

有一个公式在教育界中流传很久了,那就是“5+2=0”。意思不说自明:学校教育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冲击。

其实,青少年在接受教育期间,正是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高时期,如果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们不但能在学校里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还可以从父母、朋友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吸收到有益的信息,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个人的修养。但目前我们教育界面临的现状却不是我们希望的这样。学校的传统教育正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实惠教育、利益教育的挑战,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个故事:拥挤的公车上,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与母亲谈论着班级的种种事情,言语之中不难看出小孩子的那份天真以及对老师的那份崇敬,一站路之后,一位老大爷步履蹒跚的上了车,孩子坐着离门口最近的那个座位,“妈妈,来了个老大爷!”说着,便要站起来,“好好坐着别乱动!”随着响起母亲的斥责,“可老师说要尊敬老人,公车上要给老人让座位!”孩子有些委屈的说道,“那就是说说,同样的花钱,该谁坐?别傻了!”孩子不再言语,喧闹的车厢,也沉默了许多……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不但麻木了成年人的心灵,也侵蚀了孩子的童真。影视作品中过分宣扬的社会黑暗面,把还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引入了歧途。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但没有对我们的学校教育进行有效地支持,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理想的教育环境,更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达到我们的理想状态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突破口在于,联合家庭教育来抵制社会教育中不良的部分,以达到最优秀的教育效果。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社会教育无法把握

社会教育更多的是依靠整个社会风气和公民整体的道德修养标准来实现的。而这些,不是单单依靠教育工作者就能够做到的。曾经有一个令人心酸的笑话:一个中国小伙子,在德国生活,一天夜里和心爱的德国姑娘一起驱车兜风。可能是心情好的原因,小伙子驾车狂奔,因为是深夜,没有警察值勤,于是沿途闯了数个红灯,以最快的速度把姑娘送到了目的地。姑娘下车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分手吧。理由是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会带给别人幸福吗?故事还没有结束,同样是这个小伙子,回到了中国,同样是在一个夜晚,带着心爱的中国姑娘驾车外出,同样遇到红灯,同样没有警察。这次,他每遇到一个红灯就自觉地停下了车。姑娘下车后,第一句话还是,我们分手吧。理由是连没有警察的红灯都不敢闯的人,会带给我幸福吗?社会风气及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不是教育者所能把握的。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殊途同归

尽管前面的小故事说明,有些家长过分强调了对孩子的实惠教育而变成了“自私教育”,但家长的出发点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不管家长们在社会上经历过多少阴暗面,认清了多少假恶丑的东西,但他们仍然希望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片净土。没有哪个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长为诚实、善良,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和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一致的。有了这个“大同”即便是存在一些“小异”,只要引导正确合理,一定可以达成共识。

三、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频繁而紧密

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学生是学校受教育的对象。作为学生的孩子把家庭和学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学校教育的履行者教师和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也被连在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使得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有了坚实的平台。

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如何来联合家庭教育。

1.尊重是基础

每一个家庭,无论富贵与贫穷都会有自己的教子之道。名门望族有家规;书香门第有祖训;出身微薄,但也有“冻死迎风站”的骨气。现在我们也常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以,虽然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不要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德育报主编张国宏老师说过,“教育就是较少不完美的人带领着较多不完美的人向着完美前进的过程。既然学校的教育者和家长都是不完美的,那么我们就要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达到团结、和谐、共同进步。

2.沟通是关键

因为家长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和文化修养水平各有不同,所以无论是家教方式、内容、效果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让两种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取得统一,达成一致,就需要不断同家长进行沟通,健全、完善与家长的联系,使广大家长成为学校改革的参与者、支持者。具体做法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不仅随时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而且与家长一起讨论学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与多方面因素等问题;学校与家长双方提出一些热点问题,写出研讨论文或心得体会宣读交流,家校结合,集思广益,在办学理念上、教学观念上、育人思想上达到新的认识,新的发展。

3.协调是手段

当前社会中,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代沟”问题。家长们总是在被“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所困扰着。而他们向老师求助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说一句,比我们说十句、百句都顶用。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学校教育者要用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切实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协调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为自己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最基本的三种教育方式。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有点像“魏”“蜀”“吴”的三足鼎立。三方面互相依存,有时又脱节甚至互相对立。但是,各自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才能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教育者家庭家长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