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2016-03-03刘玉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法制生活化道德

刘玉梅

(承德市双桥区头道牌楼小学 河北承德 067000)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刘玉梅

(承德市双桥区头道牌楼小学 河北承德 067000)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新趋向。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教学策略及注意的事项。

小学 道德与法制 生活化

一、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儿童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到自律再到自由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十分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一门以德育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生活实践,即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制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实践的新教学思想。可以这样理解,小学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生活化就是指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勾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学目标“生活化”

社会的迅猛发展,直接冲击着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伦理道德观念发生着重大转变。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现行教材虽然在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上有所增强,但要求过泛,塑造出的形象过于完美,对学生来说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儿。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做到适度合理。例如《吃饭有讲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挑食暴食不可取,同时又要顾及学生的情感,告诉他们有些食物虽然自己不喜欢,但人体需要多种营养,要全面进食。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可行性强。

2.教学内容“生活化”

(1)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质量高低。以生活实例导入道德与法制课堂是值得教师应用的技巧,即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时,先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 学校里什么样儿?② 书可真好看,怎样把它们保护好? 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式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热闹起来了。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增强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生活化的场景,从学生的关注视角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将其用于教学,这样做能丰富和更新课本资源,同时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加强学生的真切体验。例如,教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别伤着自己》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创设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讨论环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遇到的真实情况来谈谈怎样做才安全。这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3)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思想拓展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生活素材设计相关的问题,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的《上学路上》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上学的?经过怎样的路?怎样才安全?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开展教学,找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是那么的贴近,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道德素养的提高。

3.教学模式“生活化”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知识经济中成长的小学生,需要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进行武装。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勇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多种教学设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健康过冬天》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冬天的生活场景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形象可感的画面中体会健康的含义,树立起健康过冬天的意识,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此实现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4.教学评价“生活化”

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人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而不是约束禁锢人。在对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评价中,要侧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表现以及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优秀个性的发挥。其教学评价要建立在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道德动机的基础上,结合多种评价形式,力求对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学评价“生活化”,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项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层次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三、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1.生活化教学并非是简单地堆砌生活素材

生活化教学较为注重教学和生活间的联系,主张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将生活素材进行堆砌,同时应注重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至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材和日常生活,注重找到二者间的共同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纳入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制教育内容

四、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各种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充实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

[1]李艳革.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下,2016,9.

[2]郑志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回归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5.

猜你喜欢

法制生活化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