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6-03-03朱雪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朱雪峰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湖丰中学 江西上饶 334602)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朱雪峰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湖丰中学 江西上饶 33460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语文教学由原来的“知识接受型”逐步向“知识创新型”转变,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转变思想,营造氛围,培养质疑意识,开启求异思维,启发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见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氛围

反思眼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还未真正把课堂创设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参与的求知殿堂,一些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阅读教学一般沿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词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依次讲来,最多是运用一点“启发式”,把有关内容转换成一连串的小问题,上课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又如当学生的思维稍一偏离“正轨”,教师便忧心忡忡的去“匡正”,学生的回答稍有小错,就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课堂上,学生因怕犯错而回避错误,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变传统接受型教学为研究型教学,把“灌输式”、“知识型”传授转变为“启发式”、“智能型”教学;教师的提问应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回答应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教师的评价有时应是有弹性的,学生的练习是能够迁移运用的;大胆地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注重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大语文”中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里,才能体验丰富、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人尽其能,各显其才”的宽松氛围,打破以往老师说,学生听或者学生说老师听的单一模式,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老师的话作出自己的评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到知识,而敢于争辩,各抒己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盛开创造的花朵。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减少学生因紧张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在课文扮角色朗读时,我会与学生一起扮演,完了以后请学生打分,对于给满分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没有给满分的,我要求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头予以鼓掌表扬。在这种乐于接受对方,师生间互教互学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契机,使学生对敢于质疑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羡慕有加,从而积极的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大大增加。

二、培养质疑意识,发展求异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发现是创新之源。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但是,我们还有许多学生不知怎样去提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比如教《散步》时,我在分歧处掐住,让学生揣测到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为什么?在《台阶》中提出:作者为什么把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那么详细?读到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时质疑:流星通常都用“颗”这里为什么用“朵”,是不是作者搞错了?总之,教师只要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和一些矛盾突出的地方“打破沙锅问到底”,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学生所提问题的含“金”量就会提高,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教会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多开启求异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比如“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描述起来也特别不容易,但在朱自清的《春》里,却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味觉---“混着青草味儿”、听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几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味、极富情致。因此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观察春天的景象,然后布置作文《家乡的春天》。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这样的学习,学生不拘泥于已有的结局,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