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6-03-03欧树敏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想象生活化文本

欧树敏(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欧树敏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

以“情境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了些探讨,进行了“面向生活,模拟情境;引入生活,选取情境;走进生活,创造情境”的实践。强调把日常生活的细节、事件和经验当作教学过程中的背景和例证,注重知识教学与生活的整合,使教学生活化,时刻指向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生活化;情境教学;高中生物

时下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十分重视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焕发教学的生活气息和活力,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要,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然而,这些课程思想并未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课堂“去生活化”的现象依然凸显。其一,为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制时,学术的理性主义把教材所蕴涵的学科知识以“告诉”方式呈现,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设计,造成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脱节;其二,教师的教学常常照本宣科,使学生沉浸在各种概念的逻辑推理、知识的被动接受中,教学“失生活化”。

为此,课堂教学“激生活之源,扬情境之波”已成为教育的呼唤。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设计,要其融入教学活动中,关键要使“情境”生活化。教师应根据教材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事件和经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构适合于学习教材内容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在一种极其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去加深理解的问题,去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独立地识别、提出、解决问题。现谈谈我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一、面向生活,模拟情境

在新知识点的引入或对知识理解出现盲点时,通过演示、媒体再现的“模拟情境”导入很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在讲述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引入减肥话题,就曾经流行的Atkins减肥法展开讨论:摄入高糖食物为什么容易发胖?Atkins减肥者为何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通过有氧运动,而不是无氧运动去减肥?这些生活化的模拟情境,将有关糖、脂和蛋白质的代谢、细胞呼吸的知识全部囊括其中。

类似的,为什么长跑时,越坚持呼吸越急促,越感力量不足?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要定期做血透?为什么人在冬天小便量较多而在夏天小便量少且易觉得口渴?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在讲《蛋白质》时,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肽链的结构有认知的难度,可模拟解决:请一位学生站在讲台旁边,双腿并拢,提起上肢平行于地面,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氨基酸通式。让学生对比观察:氨基酸有一个中心碳原子,可以视为是人体躯干,相应的氨基、羧基则看成是人的左右手,“氢”好似人体的下肢,R基就是人体的头部。让学生明白,如同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头部不同,R基则决定氨基酸种类。然后依次请2位、3位、4位学生手牵手排成一行,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学生能直观认识到肽链中氨基酸数与肽键数的关系、肽键数与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一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当每个学生的位置改变时,队列的结构随着改变,使学生明白氨基酸分子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时,肽链的结构也随着改变……这样的情境形象直观,使学生不仅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知识应用的乐趣,而且能养成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模拟现实生活来设置情境,要突出实用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二、引入生活,选取情境

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问题融于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通过播放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提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学习“细胞呼吸”时,引入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1)苹果储存久了,会散发什么气味?(2)剧烈运动后四肢骨胳肌往往会产生什么异样的感觉?(3)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4)水淹时高等植物能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水退后有些却不能成活?(5)水稻等植物的根为什么能比较长时间在水中生存?(6)水生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提出:早晨到哪里锻炼比较好?家庭养花,晚上和白天应怎么处理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应如何储存水果?等,通过选取问题情境、迁移情境、新奇情境、一些与认知不协调甚至矛盾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致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去理解问题。

中学生物科的思想方法隐蔽性较强,教师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挖掘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结合生活用旧知识去同化吸收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走进生活,创设情境

为实现某教学目标可特意创造迁移提问或活动等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这些教学情境中,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获取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淀粉与葡萄糖的测定》教学时,展示一张“透明的纸”,让学生猜想并实验证明它的成分是否含淀粉或葡萄糖;在进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探讨”的渗透装置带到课堂,让学生猜测漏斗内液面变化情况体会到热爱生命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面对危险的情况不要轻言放弃,要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临危不惧,使学生对主人公的印象更加深刻,感悟更加透彻,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这样,在品味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深入掌握了文本的主旨思想。品味文本中精彩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浓浓感情,与作者情感交融,才能提到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激活想象,创造艺术美

在审美阅读教学中,想象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想象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可以说想象是审美鉴赏的基石,它可以创造艺术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过想象架起学生进行审美阅读的桥梁,让学生不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享受美。

例如,在学《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时,教师并没有满足对文本的解读,而是在充分解读文本之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大胆想象,进行了情感升华。在文章的结尾写到:七颗代表着爱的钻石飞上了天空,组成了我们今天看见的大熊星座。通过阅读文本我们知道,正是小女孩的爱心使奇迹一次次发生,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这种爱进一步传播,大胆想象,你能为小女孩做些什么?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为小女孩唱起了赞歌,有的为小女孩制作了爱心卡,还有的为她编写了美丽的故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本的含义。通过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情感体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也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第二次的创造性阅读,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审美阅读的魅力所在。其实,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美的载体,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审美体验活动中逐渐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

苏教版语文教材让我们拥有了众多的审美客体,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适应课改提出的要求,深入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架设文本和审美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渐提高,享受充满魅力的阅读课堂。与审美相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1]王桂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1(29).

[2]陆素英.让美充盈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1(13).

[3]朱光绪.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09(8).

·编辑丁可楣

猜你喜欢

想象生活化文本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