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

2016-03-03高建扬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消费

高建扬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试论我国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

高建扬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实施循环消费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石;构建循环消费体系需要培育循环消费理念,完善地方性循环消费法规,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研究与转化,并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

循环消费 消费理念 资源回收

所谓循环消费就是指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指导下,以适度消费、层次消费为原则,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为目的,实现全社会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是一种产品其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转移。循环消费提倡“消费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消费品”的物质消费增长方式,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实施循环消费的必要性分析

1.循环消费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石

循环消费是实现循环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手段,也是生产环节在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的继续,对于提高产品回收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循环消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实行循环消费与经济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的重要战略支撑,是实现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目标的基点。

2.循环消费是转变社会成员消费模式的重要途径

循环消费既是一种经济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实施循环消费是实现消费者转变消费模式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一个消费者都是水、纸张、家电等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商品包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直接产生者和处置者。据业内人士介绍,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 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将废纸回收、尽量少用塑料袋是每一个消费者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集中起来的资源却是可观的。因此,应大力倡导循环消费,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形成循环消费的生活方式,使每一个消费者成为节约型社会的践行者、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实,这也是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节约资源、添砖加瓦。

3.循环消费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循环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美德。如果循环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主动选购环保产品,主张对物品重复使用,减少使用用后即扔的包装物;自觉减少垃圾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对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加以制止和纠正。如果消费者都去积极宣传循环消费观念、倡导循环消费生活,一定极大推进社会发展[1]。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观念和行动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将会形成一种合力,推动全社会节约资源、循环消费,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会在共同的循环消费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当前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障碍

1.盲目攀比、注重享乐等消费主义观念与循环消费理念相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传统文化主张中的“量入为出”、“物尽其用”等思想被认为是保守吝啬、个性不足而被否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个人享乐,消费品购买取向名牌化、高档化,在“品牌”上表现了较高的关注集中度,结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许多东西成为闲置之物。这些消费思想违背了循环消费所倡导的尽量减少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消费文化的错位,使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文化积淀,缺少统一消费者行为的根基。

2.推动循环消费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有待完善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清洁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项法规,其中虽有少量内容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过程,但这种全国性的法规无法实现与地方循环消费建设的有效对接,在理论上、政策上尚不能为循环消费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各地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3.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回收处理技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虽然在提高消费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消费环境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从整个科技研发角度来讲,对绿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尚有不足,缺乏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技术体系,这成为循环消费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亟待加强循环消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突破瓶颈,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三、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路径选择

1.培育循环消费理念,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资源,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黜奢崇俭”以及整体协作、追求生存平等在文化传统中均有所体现。因此,应深入挖掘消费文化的循环消费基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书籍等媒介的优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戏剧、小品、漫画乃至童谣、顺口溜等形式,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放纵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导向;也可以通过广告、纪实电影、摄影展等形式,使消费者了解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明星担任形象大使达到扩大宣传和示范效果。总之,通过现代传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长期宣传和引导,逐步培育全社会的循环消费文化理念,使之成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文化源泉。

2.完善地方性循环消费法规,为构建循环消费体系保驾护航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街道两旁设置了标示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但仍然有很多人随手扔垃圾,很少注意垃圾桶上的提示信息。将垃圾分类投放,还是没有成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可见,推行循环消费,仅靠道德和意识的力量及人们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法律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标准和尺度。在全国建立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之后,我省还应该在国家基干法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垃圾废弃物的主要构成及消费者的消费特性等,制定地方性法规。如针对本地消费者生活可能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主要方面颁布各专门环境资源立法、垃圾分类条例等,明确消费者和相关市场主体在垃圾分类回收、废弃物的处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后的处罚。只有对症下药,循环消费法规才能有效遏制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真空违法犯罪而逍遥法外。

3.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研究与转化,形成完善的循环消费技术体系

科技无国界,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可以快速提高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水平。但由于各地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气候有自身的特点,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技术还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应加强不同地区垃圾主要构成的处理技术、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2]。

4.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建设,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

首先,应开拓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建设高水平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垃圾发电厂。垃圾处理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我国很多地区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必须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满足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要求。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所需资金筹措存在较大困难,但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支持,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

其次,在广大农村设立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也与短缺经济时代有了较大差异,如果任由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会使农村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农村不应成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盲区,各级政府也应在农村设立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配备专门的垃圾清洁人员。

最后,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垃圾处理,分类是关键。城市垃圾中有40%为废旧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经分类回收可成为再生资源。城市应在公园街道居民小区设分类垃圾箱,确保消费者对金属、有色玻璃、无色玻璃、报纸、硬纸壳、塑料等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合理分类安置,以有限资源的循环再生来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消费
垃圾去哪了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40年消费流变
倒垃圾
新消费ABC
深圳市7大资源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