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哲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6-03-03秦春芳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州市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贺州市普遍性矛盾

秦春芳(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州市中学)



浅谈如何让哲学课堂充满活力

秦春芳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州市中学)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增长智慧的学问,当学生满怀期待、兴趣盎然地接触它时,却发现哲学内容深奥、枯燥、抽象、难懂,学起来很辛苦,与聪明根本不沾边,因此教师要加强哲学课的趣味性,让哲学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加深印象,激活思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抽象难懂的哲学产生兴趣,让我们的哲学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下面是我对哲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想法和做法的总结与思考。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回答问题的观点,不强求一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持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不轻易给予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能充分讨论与交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或者在讨论小结时,再一起指出。评价时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这样可以使许多不会因为错而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二、巧导入促学习,让课堂焕发活力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表明良好的开端很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恰当得体,就会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和热身。学生首次接触哲学,每一堂课对他们来说是神秘的,好奇的,充满期待的。如果照本宣科,按照前言的内容上课,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传统的“师生讲、学生听”的形式,让哲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

巧设导入就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哲学课,很多学生认为抽象、难懂,因此刚进入课堂就有一点抵触情绪。作为教师要扭转学生的认识,必须在一开始就抓住他们的心,先入为主,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教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时,通过播放视频《走进新时代》,让学生从歌曲主题及画面中引出课堂主题寻找“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学生在歌曲的优美节奏中,在歌曲带来的美的感受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愿意接受教师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又如,讲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教学内容,导入时我给学生播放歌曲《苦乐年华》,然后提问:“歌中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但路上有坑坑洼洼,又把人生比作一杯酒,但酒里有酸甜苦辣。从哲学的角度讲,歌中反映出我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得出人生是充满矛盾的)从而引出新课“不仅人生充满矛盾,整个世界都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再如,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幅漫画,内容是农夫和秀才的对话:“不会耕田,怎让下田”“不让下田,怎会耕田”。通过这幅漫画引导学生分析:实践比认识更重要,要学会耕田,只有真正地下田。由此导入新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成功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的主动性,带领学生进入哲学的殿堂。

三、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当一个人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会热情高涨,思想活跃,才能主动学习。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个教学法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被充满探讨、发现的激情学习所代替,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独立、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贴近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调动学生的兴趣。借用一些经典情境,不老生常谈,而是让旧情境呈现新内容,以贴近学生的实际。例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时,针对期中考试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现象,我结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引出一个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现代版本。我特意设问:同学们,担心父母知道自己的成绩吗?成绩出来后,心情是愉快还是郁闷?并适时问出:有没有谁想要到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那去借住几天啊?几轮师生问答,紧扣学生实际,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揭示了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普遍原理。例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这一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恰好相反,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哲学思维呢?教材用的是水果例子,学生不是很好理解,我就以学生为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先找出两位学生,让全班学生说出每一个人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再找出特点里面的相同点即矛盾的普遍性,很显然从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因此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与自己周围的人有关,学生表现得积极且活跃。

2.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能给生活以深刻指导。例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理解这一知识并不难,但怎样加深印象,特别是与获得认识的途径如何准确区分,靠几个事例也能讲清。既然提到实践,为何不真的实践一下呢?于是我设计了一场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准备不同味道的4杯水,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出味道,再让学生品尝得出结论,最后设计问题:品尝的人是怎么知道水的味道。其他同学是不是没尝就不能知道水的味道。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得认识?因为是自己参与的活动,学生能理解有话说,回答踊跃,很快就分清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又如在《意识的作用》这一框的教学时,设计了一场以“我为贺中发展献计策”为题的即兴演讲活动,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争先恐后,畅谈自己对学校现有设施不能满足于未来学校发展的很多想法,课堂气氛异常热烈。那么我要做的便是当学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走入误区或不合理的想法时及时加以调整和引导。最后我介绍了未来的贺中规划蓝图,并提问:“客观实际与规划蓝图之间是什么关系?”“制订规划蓝图应注意什么?”等若干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本课主题。

总之,要让我们的哲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桎梏学生思维的沉闷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让学生爱上哲学,学会哲学,会用哲学!

·编辑孙玲娟

猜你喜欢

贺州市普遍性矛盾
何不炳烛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长征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空谷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