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学习改革新动向研究

2016-03-03耿红卫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标语文课程语文

耿红卫,杨 莉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中小学语文学习改革新动向研究

耿红卫,杨 莉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明了语文学习的改革动向。即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与时俱进,突出语文学习理念的重大变革。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自由空间过大、标新立异过乱、形式主义过多等误区,亟待引起学界的重视。

新课标;语文学习;改革;新理念

语文学科的历次改革,都是基础教育改革中难度最大、争议最多、影响最远、社会反响最剧烈的,而中小学语文学习的理念、思维、方式都饱经着颠覆与重建的检测和历史拷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2001年课标”)相比,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2011年课标”)为语文学习的改革指明了最新的方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改革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语文学习改革的若干新动向

(一)挖掘语文魅力,培养语文素养

与2001年课标不同的是,2011年课标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2很显然,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所谓“情感是语文学习的根”,不仅要将情感沉淀在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还应该重视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掌握人类的常识,学习民族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不断积累,情感表达方式也趋于成熟,且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应该进行课外的开放性阅读,从中获取丰富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加强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具有较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以学习童话故事为例,学生会对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有独特的感受或者想法,并且能够和同伴分享交流。这既是一种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个人素养的过程。学生的情感知识、审美情趣、文化底蕴、鉴赏能力等方面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便开始打下基础。

(二)以人为本,转变学习方式

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先做到“以生为本”,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降低,甚至和老师对立,并且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往往仍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行为活动吸收课堂知识。它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有位特级教师在讲述九年级课文《威尼斯商人》一课时,采用了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引导探究的方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作为戏剧节选部分,这篇课文较长,情节也比较复杂。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整体感知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在威尼斯的法庭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参与这件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3.各个人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要发言,最终讨论出一个最优发言,由代表汇报。接着,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在赏析人物语言和形象的时候,教师采用以下方法:

1.抓住戏剧语言典型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赏析戏剧人物形象(小组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按约处罚这件事,先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夏洛克对金钱的态度自始至终是怎样的?

(3)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夏洛克是怎样的一个人?

2.抓住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赏析戏剧人物形象。

3.抓住戏剧语言富有潜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赏析戏剧人物形象。

此环节采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投入课文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参与者,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活跃思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他们有效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语文与生活密切结合

语文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并成为生活的工具;生活填充了浩瀚无垠的语文,是语文的来源和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就像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总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说“使学生……”,而要说“学生能够……”。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对生活有用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都在慢慢发生一点一滴的变化。

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大多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十分薄弱。为此,2011年课标突出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扩大学习的界限,发掘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运用知识的领域,强调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的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在思考与行动中收获语文体验,培养文学情趣。2011年课标在关于口语交际的学段要求中强调“要能根据对象和场合作简单的发言,要能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在写作目标中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则更能体现语文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就是综合性学习。2011年课标提到“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关心学习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展示学习效果等”。以上种种具体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也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终极目标。

以初中生为例,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因此,在学习新文本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文中的具体形象做串联,从而透彻深刻地体会文中的意蕴。例如,学习七年级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爬悬崖”这一部分时,可以使用情景再现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蒙住眼睛,站在桌子边缘,想象自己孤身一人站在悬崖边上,感受那种瑟瑟发抖又无比纠结的内心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还原情景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能使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先走一小步,再走一小步”的科学方法。因为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学生通过边读书边想象、边想象边模拟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运用这种创设情境、模拟表演的学习方式可以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飞跃。这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能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使学生知、情、意、行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与时俱进,涌动语文学习新高潮

2011年课标为语文教学再次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呈现了许多崭新的面貌。无论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学习内容及学习形式、学习方法都有了全新的转变。从学习内容来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衔接梯度安排比较合理,最新版的教材选编就凸显了这一变化。较之2001年的“实验版”教材来说,新版教材的编写语言更加轻松活泼,易于接受,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难易梯度,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的不断变化,新版教材还进一步完善了“综合性学习”环节。“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2011年课标提出了诸如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等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打破了旧的学习模式,学生依照设计好的语文课题,在整理资料、讨论研究的过程中便获取了知识,并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11年课标还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多元化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在整合渗透中拓宽视野,立足当下的时代特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工具,将通过多种方式辅助课程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极大变革。作为“资料搜集工具”“学科中介工具”“沟通交际工具”,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了丰富的趣味[2]208。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便捷,能够对事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辅助学生理解,使教学形象生动有趣。

二、对当前语文学习改革的反思

2011年课标贯彻实施以来,语文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变革,由单一、机械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自由空间过大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一改往日的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的弊端,课堂上老师不再“填鸭式”授课,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学习,学生应是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步骤下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必要时仍应向老师质疑询问,以免误入歧途。老师少言不代表不言,应善于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上使用精练的语言,带动课堂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向。虽然现在许多老师不再“霸占”课堂,但是对新课标精神的误解和对自主学习认识的不足,往往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进而引起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混乱。在新课标的大力推动下,教师对课堂语文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必须有所限制,不能太过放任自由。

(二)标新立异过乱

标新立异很值得鼓励,“新课改”也提倡“形成良好的个性”。但由于当下的时代特点,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学生认知更加宽广,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出现了所谓的“早熟”现象。他们对于时政热点、课程学习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有时候过于追求“新异”,往往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管观点如何“新异”,提出时一定要反复推敲,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深入探讨。逆向求异、反弹琵琶,对于话题写作很有帮助,甚至能开辟语文学习新天地,但是,一旦走向偏激,形成奇谈怪论,便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因此,当学生表现出此类倾向时一定要予以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形式主义过多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2011年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诚然,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下的教学情况来看,对于教学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权衡,不少教师选择了形式重于内容,片面追求现场气氛,而忽视学生能够获取的知识。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徒有其表。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要求几位同学分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再现。为了达到“开放而有活力”的效果,同学们会表演得过于夸张,甚至恶搞,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反而忽视了文章本身所表达的或愤慨、或凄凉的感情,最终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而是高高兴兴地“玩”完了这一堂课。语文学习变革的本质应该是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质,而不是过多地追求形式。表演不仅仅是娱乐,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去体会语文的魅力所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耿红卫.语文教育新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赵继红

2015-12-22

河南省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5-JSJYZD-016)。

耿红卫(1971—),男,河南宁陵人,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语文教育史、海外华文教育。杨莉(1991-),女,河南新乡人,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习。

G623.2

A

1671-9824(2016)04-0154-03

猜你喜欢

课标语文课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