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光:如何才是一位好家长——沪教版课文司马光《训俭示康》的启示

2016-03-03毕伟玉

现代语文 2016年26期
关键词:颜之推司马光家训

◎毕伟玉

司马光:如何才是一位好家长——沪教版课文司马光《训俭示康》的启示

◎毕伟玉

《宋史·司马康传》中这样记载司马康,“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之子也”。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虽不为人所熟识,但从其言行举止中就可判断是司马家的孩子,可见司马光家庭教育的成功。

司马光除去我们熟知的保守政治家和史学家的著名身份外,其实还是一位好家长,一个好爸爸。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员士大夫,司马光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在家训方面著有《家范》、《居家杂仪》,还有写给司马康的《训俭示康》等,影响重大而深远。有说法表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和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是位列三甲的家训著作。

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司马光从自身及家风讲起,充分发挥自己史学家的特长,借助历史上正反典型的事例,训示儿子司马康“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并要求传之后世子孙,保持司马家族的长盛不衰。此文一出,影响甚大。比如南宋官至宰相的赵鼎,要求家人人手一本司马温公《训俭》文,“以为永远之法”,以此作为家庭的“红宝书”,不断学习反省。在今天看来,囿于时代和阶级,司马光的家训内容中有一些值得商讨甚至是可以摒弃的地方。比如《训俭示康》一文中,对于“俭”的认识和看法是要符合现代人特征的,而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接受司马光的观点。但是,司马光注重家训的做法却给了我们很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启示。

一、注重营造家庭教育的氛围,给予孩子正确合理的爱

教育不等同于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学生的教育往往是三者合力完成的。其中,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成长于父母抚养之下,家庭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古人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故而通过家训深入思考家庭教育的智慧,总结立身处世、为人治学的道理,传之于子孙后代。

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深入人心,但此句恰恰是周公训诫儿子的话语。《史记》中记载,儿子伯禽要到鲁国去,周公以身说法,言及自己“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告诫儿子千万不要“骄人”。而在《论语》中,则出现了孔子教导儿子“读诗”、“学礼”的内容,孔子明确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类似的还有诸葛亮的《诫子书》等,甚至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也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人看重家庭教育,体现了他们有着家国一体的思想。作为一个治国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好的道德修养,能够把家庭治理好,然后才能治理天下和国家。

当今社会,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们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对于唯一的爱子(女),父母往往不吝惜自己的爱,但什么是真正的爱却值得深究。颜之推之所以写《颜氏家训》,正是看到了世间“无教而有爱”的现象,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恣其所欲”,为此,应当告诫的反而褒奖,应该批评的反而欢笑,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终为败德”。曾国藩引申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认为养树通于养儿,“所谓旦视而暮抚,爪肤而摇本者,爱之而反以害之”,因而“有子不教,是不爱其子。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所以,古人强调家庭教育中要教育子女爱读书、明道德、懂事理等良好的德行,之于我们今天不无借鉴意义。

二、家长要具有垂范作用

《训俭示康》一文,司马光从自身讲起,向儿子说起自己受清白家风的影响,是如何“以俭素为美”的。这样的一种现身示范,亲切自然,避免了生硬地说教,效果自然是好的。事实上,司马光本身就特别注重家长对孩子的示范影响作用,他说,“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由此可见,一个自身不谨守礼法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是没有说教作用的。

曾子杀彘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其道理无非是家长要讲诚信,要能在孩子面前建立家长的威信。而现实是,今日社会中家长往往有丧失权威,教而不化的现象,比如带着孩子闯红灯,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等陋习。积习日久,孩子如何接受家长的说教?此种身教之教,颜之推总结到,“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司马光看到了家风的传承和熏陶对一个家庭及后世子孙的重要影响。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子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反之,则危及家庭和子孙,为此,他告诫儿子务必吸取寇准的教训。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当结合社会时代的特点,赋予家训新的内容和理解,使其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毕伟玉 上海市上海中学 201404)

猜你喜欢

颜之推司马光家训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司马光砸缸之谜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司马光砸缸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司马光砸缸
家训伴我成长
司马光“警枕”夜读
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