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整体思想设计的策略

2016-03-03彭开亮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源生态评价

彭开亮(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整体思想设计的策略

彭开亮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基于“全人教育”的生态课堂理念,构建体现以整体性、体验性、共生性、多元性、效益性为特征的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知识的有意义构建和个体、群体主体性的发展与多元共生的目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高中生物学科生态课堂教学中利用资源联动、预习推动、展示拉动、有效互动、评价推动等整体思想设计策略。这些策略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在此与大家分享。

教学策略;生态课堂;整体性;整体思想;高中生物

生态课堂是基于生态学习观的、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有生命适应性的学习活动系统,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课程和环境等都是课堂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课堂各成分之间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组织实施教学时,教师要有一个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生态课堂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资源,形成课程,落实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形成整体思想。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利用支持工具、规则、方法,促成课堂众生态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交互作用、自我调节、互利共生,彼此形成整体的学习“生态链”,以解决学习任务中“情境化的社会实践”,达成学生意义建构、心智和主体性的发展,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让学生积极“生产”与“消费”,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3年多来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高中生物学科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2012ZJK013)的课堂实践研究,积累、沉淀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可行性的方法策略。现谈谈在生态课堂实际教学中整体思想设计的策略。

一、资源联动

考虑与整合文本教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准备素材,组织实施教学时根据认知规律和课程目标,对模块与知识点进行解构与重构,建设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落实到每节课堂。

资源的整合联动,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使学生、教师的经验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而变得鲜活、有亲和力,课堂上,我常借助环境资源、错误资源、师生个体间的差异资源,恰当利用,引发师生互动,从而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自主亲历与同伴体验相互联系、协同作用,促成融会贯通。师生个体的不同阅历、见解、思维方式在交流中常常能相互启发知识在脑海的建构,实现课堂资源联动的优化效果。例如,在住宅花园生态系统设计议题上,我提供了生态环境图片,设计目标的意图,引发师生的头脑风暴,大家整合了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功能、阴生阳生植物生长特性、环境容纳量、群落演替、种间关系等知识,把个人在关于人工生态系统见过的、听过的、找查到的和关于园林、建筑学原理与材料等跨学科的知识与见解全部摆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与判断,最后达成方案,组织施工,3年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师生集体的智慧解决了思考不周的问题,防止失败的教训重演。这种有意义、有兴趣的资源整合联动,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预习推动

预习能催生自信、促进生成、体验成功,使求知欲、创造欲不断迸发出来。由此,我常借助学案和微课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活课堂的思考力。生物学科学案的设计,预先有学情的收集、有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经过整合后明确学习目标、预测重难点、指导知识链接、提供学法指导、设计学习过程、整理小结、达标测评及学习反思等要素,学生借助学案,通过充分预习,能把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产生可引发课堂互动的疑点。预习有所把握后,能催生自信,自信能促进倾听与交流,有利于深度构建与生成。成功的体验,激活学习的快乐。课堂信息能否有效相互传递,与预习的质量密切相关。

三、展示拉动

学生在自学与互学充分的基础上,有被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在课堂设计时,有学习任务成果的展示与质疑环节,该环节让学生把自主学习的观点、成果进行表述、表达、表演、表现、表露,通过分享与对比教学,利用学生个体差异,解答问题,在相互尊重和一定课堂规则的指引下,学生展示、表达、分析、综合、评价与补充,能批评性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营造的尊重、和谐氛围中,促进学习成果的分享、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质疑与“对抗”中收获共同提升。教师在展示互动环节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整合信息,分析学习效果,重构课堂,再次组织(问题)研讨,答疑解惑,调整教学策略,引导拓展与提升,有效把握课堂发展方向,调控学习进程,实现课堂生态的民主和可持续发展。学习成果的分享与被认同,加强了学习的潜动力,表达与沟通能力也得到正向强化。

四、有效互动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由各有所长的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成员围绕学习主题与任务,彼此交流互动,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贡献专长,在相互解疑、争辩、批判性评价、分享中获得对原有想法的进一步反思,丰富、扩充自身的知识和理解,促进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这种积极的思维互动、有意义的内容生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使教与学交互影响,动态发展。

设计“活”而“动”的课堂,使学生精力集中减少无谓消耗,互动的问题要有价值和实际意义,以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以给学生智慧活动构成挑战,让学生的手、口、脑动起来才能发生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迁移,在思维的加工过程中彻悟,内化为智慧。例如,在免疫调节一课中,我设置了“如何让移植的器官存活更久”问题,学生围绕细胞结构、遗传多样性、免疫排斥、免疫原理等一系列问题,整合知识展开互动。围绕知识概念构建思维导图,共建知识网络,明确前后知识关联,也是有效互动很好的方法。

有效的互动,使学生积极思考、自我感悟、自主构建,互动可产生争议、疑虑、认同及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学的内容因互动而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和富有个性。

五、评价驱动

借助评价,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能够进行多项信息的交流、传递和相互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通过评价肯定正确的,启发引导不完善的,鼓励有创意和独特见解的。教师通过评价,实现导向、调控、诊断、激励等功能,使课堂生态化。

教师要有目的地主动评价,使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导向要有利于生态课堂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常用真实性、情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来激活课堂。评价不宜停留在个别学生身上,要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时间与机会。小组评价重于个体评价,小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能有效打造出“动车组”而不只是“火车头”,使全班这列“动车”高速行驶。通过评价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现状,调控教学,不断使学习效果接近预期目标。

总之,生态课堂需要讲求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学习主体、课程目标、教学资源、学习方式等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积极创设情境,构建资源,形成课程,落实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形成整体思想,教师通过宏观管理,调节学生主动、互动、自我调控地学习,最终良性的、可持续的学习文化生态场,达到教育的高层目标。

[1]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杨振峰.从学生立场出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王团兰

猜你喜欢

资源生态评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