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之我见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

2016-03-03杨华合肥八中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生物优化

杨华(合肥八中)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之我见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

杨华
(合肥八中)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研发校本课程,简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可以从坚持“明、精、实”的教学方法来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明”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实”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一、“明”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1.对学生“明”,做到因材施教

对学生“明”,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物学基础,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把握起点,突出重点,剖析难点。众所周知,由于不少学校在初中把生物当作“副科”(初中升学不考),学生生吞活剥,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就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严重的断层。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开始起点要放低,底面要放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学生“明”,还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个性特点,依据学生不同水平因材施教,既要满足共性化需求,也要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既能充分唤起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个体潜能不断地得以释放,素质得以提高。

对学生“明”,更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因此,老师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学生有哪些生物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生物学习动机?

2.对课程目标“明”,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例如在《基因的本质》一节,三维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

知识与技能: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想,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教材中图文的智能因素,认真设计学生参与读解图表、综合分析的智能训练过程,使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到充分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3.对教材“明”,做到驾轻就熟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带来了新教材观的变化。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但依然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开放的生物教学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详细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编写特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将散布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成一条条有序的链条,重视理清各链条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巧妙合理地预设教学问题,预设调动学生思维与积极性的方法。同时准备好配合教材内容需要扩充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需要学生熟悉的或当地的具体实例材料。逐步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二、“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1.“精”心运用语言艺术

教师要精通教学语言,使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教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语言表达要简明,应具有启发指导、情感感染、个性突出等特点.教育教学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在很多时候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

在讲生态系统稳定性时,让学生推荐一位同学演唱腾格尔的《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

腾格尔的《天堂》对大草原是如此美妙描述,歌声曾被其称为“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的绿色的呼吸”,草原也被其称为理想中的“天堂”。这里天是否还蓝,水是否还清,草是否还依旧绿?学生兴趣高涨,明显来了精神,很快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展示草场资源退化图。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你认为是自然还是人为因素?请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对如何解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用歌曲来启思导疑,既能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想象力发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魂宝,内容极其丰富,而其中不乏赞美生物的诗篇。上课时如能富有情趣的诗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利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更利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知识的跨学科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在讲到果酒的制作中,讲到我国果酒的酿造的历史,在诗歌中有记载,例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2.“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讲授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先将要学的内容以这样的一个问题来提问:“天使和魔鬼如果能够结婚的话,他们的孩子是‘天使般的身材,魔鬼般的脸蛋;还是魔鬼般的身材,天使般的脸蛋'?”通过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而步入新课的学习。

“精”心挖掘回答问题“卡壳处”的启发点。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处”寻找的启发点称之为“动态”启发点,它是伴随着教学的动态过程出现的,如果启发得当,可以使得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如学习基因重组时,讲到基因重组的种类,学生往往会认为细胞的受精过程中A基因和a基因的结合也是基因重组,这时要求学生去研究定义的内涵。就能够发现基因重组指的是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在“卡壳处”设置启发点,可以使学生找到思维的落脚点,也寻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3.“精”心设计课堂作业

如何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出发,设计出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并且通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加工后才能完成的作业,改变以往以知识重现为主要内容的作业模式,无疑是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完成的“作业”。如在讲完《减数分裂》一节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绘图说明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作业要求:全面、正确、客观地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绘图中充分体现减数分裂各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强和深刻理解,加上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对现有知识的补充完善,构建出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整体图像。

三、“实”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1.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附图、标图、各类专题结构图、过程图和各类图表,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要建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清理学科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实现“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例如:掌握了减数分裂的知识就可以用它来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

2.关注现实,突出学科特点

生物是一门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要把书本知识讲活、讲透,充分联系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现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如,合肥市近年来出现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要求学生到合肥的周边去亲自感受外来物种离我们有多近、分析并总结,提出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带来什么危害及其解决措施。这样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理解得特别深刻。

3.训练求实,增强信息反馈

为了能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组织这生把所学到的生物概念、原理、规律应用于解决问题和设置的练习中去。或边讲边练,或先讲后练,或以练代讲,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应用中进一步活化。而针对个别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应个别加强辅导,以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中学生物教学只要在“明、精、实”上下功夫,不断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便会得到较大提高。

[1]夏志芳.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永彬.浅谈高中教师的教学语言[J].当代教育之窗,2010(5):29-30

[3]王增昌.能力培养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编辑丁可楣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生物优化
生物多样性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