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英语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探究

2016-03-03吴丽娜

关键词:跨文化学习者语言

吴丽娜

(江西服装学院 公共教学部,南昌 330000)

【教育教学研究】

跨文化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英语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探究

吴丽娜

(江西服装学院 公共教学部,南昌 330000)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多年来的理念是 “重专业,轻文化”,但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塑造和培养。高校英语教学起着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过去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对文化课程的忽视常常导致我国大学生与西方人沟通时存在障碍,无法理解和体会外国文化,不利于加强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沟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因为“缺乏宽容和不同文化间缺乏相互理解”,使我们没能很好地抓住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机会。可见,跨文化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奠定了基础,旨在如何将跨文化教育有效地实施于高校英语教育中,构建我国高校英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跨文化教育;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推动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发展。跨文化教育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一个棘手却又不可避免的问题,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高校英语教育中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势必相结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阐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含义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为: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和平。只有真正了解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语言,才能有效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构建跨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英语教育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一、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之必要性

随着近些年来全球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研究也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还应当重视对学习者的跨文化教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有助于促进语言学习情感目标的实现

伴随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推进,人们对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影响愈加关注。教学者们试图减少学习者的消极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阻碍,通过培养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跨文化教育就是激发积极情感因素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向学习者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等,促使他们获得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加深他们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社会观念等的理解,让他们对文化知识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激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有效减少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带来的枯燥乏味感,不仅增强了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而且有效促进了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目标。

2.有助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语言人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本质,学习者要想真正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能力的培养。跨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指学习者能够识别文化事实,掌握既定的习俗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比如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肢体语言、问候方式、语体的使用和话轮的变换等,都涉及文化。文化能力对于本族语者来说是在社会化进程中无意识就能获得的,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必须对文化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学习。通过对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深层次了解,为培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语言能力相结合的国际化复合型语言人才做准备,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模式及其局限性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资料统计等方式对江西五所高校(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学院和江西服装学院)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调查,得知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模式主要有:

1.对文化意识重视程度不够的模式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对跨文化教育还没有形成纲领体系,也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也大多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以文化导入作为教学目的的教材少之又少。教师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灌输文化背景知识的方式,而忽略了采用启发等手段培养学习者文化意识的方式。这种教育模式未能帮助学习者积极自发地获取和处理整合所学的文化知识,缺乏灵活创造性。

2.未明确目的文化和行为目标的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情境中,教师对跨文化教育的行为目标尚不清晰。由于教师对学习者将来可能会去往哪个国家学习或是工作发展尚不知晓,同时对学习者的专业与文化传输相关的任务尚不知晓,因此教师要开展实施针对性较强的跨文化知识教育有一定的难度。这种跨文化教育模式下所进行的文化知识输出、文化测试等也就无法起到实际作用。

3.忽略对母语文化介绍传播的模式

如今大学英语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教师不具有完备的中西文化观,未能把握目的语与母语之间文化的平衡。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片面强调异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却忽视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授,未能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取舍、传播等方式进行跨文化教育,这样会使得学习者不具备相应的批判意识,因而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利于跨文化教育。这种跨文化教育模式不利于使学习者掌握文化共性的同时,又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基于跨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探究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2005年联合国大会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各国的教育战略和计划中。因此,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融入跨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既能促进跨文化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又能加大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实现中国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概括为: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推行的教育,它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核心,以促使学习者形成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等为目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将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育人整体规划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受教育者毕业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好知识文化准备和实践能力准备。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它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跨学科性和整体性;它侧重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注重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文字、辩论、艺术和体验等;它倡导参与决策性,即让学习者参与决策他们个人将如何开展学习;它具有应用性,即学习过程与学习者以及其专业特性相结合;它尊重文化多样性,主张在地方和全球建设宽容、非暴力、和平文化。

2.构建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

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摆脱当前跨文化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从而实现高校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结合上述所分析的当前高校跨文化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知识,构建了新型跨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以培养“文化意识”为中心的模式

所谓文化意识,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认识、对以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对自身行为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反思等。这种文化意识,能促使学习者积极获取文化知识且加以深层次理解,随之有效运用于跨文化交际中。该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①强化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素养

英语教师要以实现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为目的,首先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的强烈意愿,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多元文化的差异,开拓眼界,使自己的英语课堂充满文化韵味。其次,强化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素养和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功底能力,还包括对多元文化的洞察力、扬弃能力以及提升中西文化的修养能力等,这样才能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中,进而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②引导学习者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价值观

学习者由于受到长期思维模式的影响,对待跨文化的态度可谓是单一不全面。因此,教师应当为学习者创设多种跨文化学习和交际的模拟场景,让他们在自然的模拟真实场景的环境下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习者摆脱长期固定不变的思维意识,使得他们在多元文化交流模式中自发积极的进行文化适应、文化认同和文化移情,逐步让学习者具备相对完善的文化价值观。

(2)以培养 “批判性思维”为中心的模式

在过去,绝大部分中国高校的学习者对中西文化采用整体、中庸的思维方式,这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缺乏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含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如今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①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培养“批判性思维”

高校英语教育应当与人的全面教育结合起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跨文化教育是让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而且包括领会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才是语言学习的真正动力和内在驱动,因此要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首先自身要改变固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开放性的教学实践条件,使学习者在跨文化教育实践中能够识别各类文化观,并且不断对自身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对多元文化有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

②为学习者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条件

跨文化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实践方式:从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文化导入→从文化理解能力着手安排教学大纲设计→以设置文化相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对多元文化进行鉴别、比较和分析→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用以提高学习者的横向及纵向分析能力→构建包括跨文化能力在内的多维教学评估体系。由此,学习者无处不感受到文化冲击,可推动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3)以培养 “双重文化理解力”为中心的模式

在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目的语的文化,却忽略了本土文化知识,则不仅没有继承和发扬本族文化,而且也丢失了研究西方文化的基础。只有将中西方文化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有效避免两者的冲突并将其融合。

①认同本土与外来文化同等重要

如今,国际社会交流合作广泛而深入,任何国家均有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因此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包含中西方文化的互相学习,既要培养学习者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我们不仅要把学习者培养成外来文化的吸收者,同时也是本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只有对本国优秀文化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断深化本土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认识外来文化,从而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多元。

②加深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

为了增强学习者对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应从中西文化差异及冲突入手。引导学习者了解造成文化差异现象的原因,它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差异、行为规范差异、价值取向差异和语用迁移差异等。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当遇到与自己文化价值不同的异文化时,应当用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消除中西文化冲突与差异,消除中西文化歧异,以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

四、结 语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发展教育、培养跨国际的创新人才、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对提升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有更多机会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与发展,通过双向的跨文化教育促使学习者形成尊重、开放、宽容的跨文化意识和心态,为他们参与国际交流奠定基础。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贯穿于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而且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1] 李松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121-122+125.

[2] 孙文倩.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93-94.

[3] 纪媛.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背景下旅游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北方文学,2013,(1):118.

[责任编辑 石晓博]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College English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WU Li-na

(DepartmentofForeignStudies,JiangxiInstituteOfFashionTechnology)

The concept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these years is “focus on profession, ignore culture”, but educa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shaping and cultivating persons.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the past, neglecting of cultural courses often led to difficulty in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ers, and they failed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foreign cultures and go agains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UNESCO pointed out that “lack of tolerance and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d prevented us from seizing many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he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effective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to constru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thereby enhancing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09-28

2014年江西省高校教改项目: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四合一”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西高校为例(JXJG-14-26-2)

吴丽娜(1984—),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服装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与翻译研究。

G642

A

1008-777X(2016)06-0115-03

猜你喜欢

跨文化学习者语言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