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2016-03-03王耀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管弦乐队管弦乐乐队

王耀北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山东青岛 300041)

浅谈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王耀北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山东青岛 300041)

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各学校对于音乐的教育更加重视。音乐课堂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开展不同器乐教学活动、组织校园管弦乐队等。本文针对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无论是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还是经典管弦乐曲的欣赏,抑或是管弦乐的课堂教学问题,都应该考虑学生这一既具有局限性有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群体。通过组建管弦乐队以及音乐课堂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和渗透,同时也加强了各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为培养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管弦乐 校园乐队 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

一、管弦乐发展概述

1.管弦乐定义及特征

管弦乐是指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除了交响乐和协奏曲外其他类型的作品,而管弦乐队是由弦乐器(大小提琴、低音提琴等)、管乐器(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三角铁、定音鼓等)混合而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通过对管弦乐队发展的梳理,可以归纳总结出管弦乐队所具有的典型特征:(a)具有严格的规章纪律和稳定的组织结构,包括乐队编制、演出安排及相关训练等;(b)一个掌控全局的角色对整场的演奏进行指挥和协调;(c)为不同声部分配乐器流程的标准化更有助于曲目进行传播;(d)弦乐器组中不同声部的乐器数量并不相同,较低声部的提琴的数量要低于较高声部的提琴数量;(e)由于演出的曲目和时间地点不同,管弦乐队中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种类会有所变化。

2.管弦乐的诞生与发展

管弦乐的诞生是从欧洲16、17世纪兴起的,人们开始尝试在劳动和生活中使用乐器,大量的器乐创作人才和创作形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小提琴、单簧管等乐器不断被引进和使用,逐渐发展成为最原始的管弦乐队。随着器乐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进一步完善了乐队的编制和木管乐器演奏等问题,管弦乐的创作也逐渐采用戏剧性等创作手法,开辟和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19世纪达到了管弦乐创作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管弦乐的特点是创作更加强调与文学的结合,创作题材范围更广,乐队的编制更加规范,配器手法也不断丰富。同时,管弦乐的创作使得音乐色彩更加突出,标题音乐创作不断兴起,和声语言逐渐发展起来。柏辽兹、罗西尼、瓦格纳、李斯特、比才、约翰·施特劳斯等闻名世界的音乐创作人才也相继出现,为音乐创作及管弦乐的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20世纪以来,自由化的创作形式、复杂化的节奏以及多变的调式形成了这一时期管弦乐创作的特点,也因此产生了丰富的管弦乐创作流派,其中以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亨德密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热衷的新古典主义等的影响较大。

因此,管弦乐的发展是由简到繁,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旋律交织在一起,达到音乐的交响效果,形成优美的旋律。对于这种管弦乐队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欣赏水平,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

二、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创新与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并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淡化,人才培养逐渐向的全面化、素质化方向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得到显著发展。而音乐课堂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开展不同器乐教学活动、组织校园管弦乐队等。

1.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

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促进了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无论是中小学学校还是大学校园,都出现了管弦乐队,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器乐编制和有效的乐队训练成为组建校园管弦乐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于校园乐队的组织和管理。在校园组织管弦乐队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但组建校园管弦乐队必须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学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加强队伍建设。首先,组建校园管弦乐队必须要有必要的条件和技术支持,一个专业的指导老师、一个固定的训练基地和乐队需要的相关乐器,保证校园乐队正常的活动。其次,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面临学生毕业的问题,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可替代性和更新型的人员招募机制。最后,民主自由的管理制度,不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不断开展演出实践活动,提升校园管弦乐队的凝聚力。

关于校园乐队乐器的编制。根据乐器配置及木管组的变化的不同,管弦乐队的编制形式分为四管编制,三管编制,双管编制以及单管编制。由于学生学习不同乐器的时间和水平有所不同,不同乐器演奏时对于气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不可能完全达到专业管弦乐队的标准。不同曲目对于演奏的人员和器乐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增加校园乐队中每个成员的参与感,乐队乐器的编制比例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尽量均衡不同声部声音,同时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校园乐队的训练。校园管弦乐队组建完毕后,需要在各种技术和硬件支持的条件下开展训练。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安排固定合理的训练时间,使每个乐队成员既不耽误课堂学习,又能保证乐队训练时间,善于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训练,增加乐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磨合,提升乐队整体的演奏水平。其次,要根据乐队成员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训练曲目,人尽其才,发挥出每个人的正常水平,进而寻找出适合校园乐队演奏的曲目,不断积累更多的作品当作乐队的保留曲目。再次,随着管弦乐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校园管弦乐队应该不断探索新的训练形式,尝试乐队的整体训练和学生自身训练相结合、多媒体形式下的训练等训练模式,使乐队成员对于乐队训练曲目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乐队整体的演奏风格也更加熟练和多样。最后,由于乐队成员对不同乐器的演奏水平上有差别,因此,校园管弦乐队训练过程中应注重人员的调整工作,对于训练较差的成员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对于训练较好的成员适当多分担演奏任务,做到两面兼顾。

2.经典管弦乐演奏曲目初探

随着音乐教学在校园的普及化,大量的管弦乐作品在音乐教材中不断出现,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的难易程度出现,如:《龟兔赛跑》、《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溜冰圆舞曲(瓦尔德退费尔)》、《动物狂欢节》等曲目。因此,在教授学生专业音乐知识时,也必须对管弦乐课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全称为《“土耳其进行曲”主题变奏曲》,是贝多芬创作于1809年的一首的变奏曲。该曲是一首主调音乐织体的乐曲,音乐简洁活泼,主题明朗轻巧,描绘出土耳其士兵们朝气蓬勃同时又不失诙谐幽默的形象。全曲结构为ABABA结构,音量由较弱到较强再到较弱,刻画了士兵们从远方走来,之后又渐渐远去的情形。演奏乐队包括很多打击乐器和多种吹管乐器,练习时应该注意左手以和弦的半分解音型进行伴奏,使得右手旋律与伴奏形成层次的对比。

《溜冰圆舞曲》又名《溜冰的人》,是瓦尔德退费尔于1882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将溜冰这一运动和圆舞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描绘了在冬季里结冰的塞纳河上溜冰的人们。乐曲构成形式是维也纳圆舞曲,包括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并运用分解和弦、大跳音程并配以装饰音等作曲技法,生动的描绘出溜冰者的在溜冰时跳跃旋转等动作。通过锋利的长笛、优美的弦乐、大量的休止符以及大跳音程,表现出溜冰者从开始矫健轻快的动作到得心应手的滑稽舞蹈,每一段曲都像是一幕幕形象的冰上芭蕾舞。

《动物狂欢节》是由圣桑创作于1886年的一首管弦乐组曲,通过生动奇妙的创作风格,加上圣桑独具特色的讽刺的手法,描述了在热闹的节日中,不同动物表现出的各种诙谐有趣的场景。组曲共由14首曲组成:(a)序奏及狮王行进曲;(b)公鸡与母鸡;(c)野驴;(d)乌龟;(e)大象;(f)袋鼠,(g)水族馆;(h)长耳人;(i)林中杜鹃;(j)大鸟笼;(k)钢琴家;(l)化石;(m)天鹅;(n)终曲。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奢华浮夸之风盛行,真正有才华的音乐创作人才却受到压制和排挤,圣桑通过《动物狂欢节》中不同动物的形象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将丑恶的社会众生相通过音乐生动的展示在每个人面前。该曲中使用大量不同种类的演奏乐器,因此,学生演奏时应该熟悉各种乐器的属类,注意乐队演奏间的配合,使每种乐器的音色都能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

3.管弦乐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管弦乐的教育和学习,不是在现有的管弦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而是寻找这些成功作品背后的创作技巧和隐藏的规律,学习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于管弦乐的研究也被列入各大高校的科研课题中,建立完善的管弦乐理论体系,提高整体管弦乐教学水平尤为重要。目前,学校对于管弦乐的教育处于摸索前进阶段,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利于管弦乐教学更顺利的开展。

重视音响听觉感知的建立。学生对于管弦乐队不同器乐演奏的技术和音响的感知是管弦乐教学中的必修课,听觉感知训练也是音乐课堂教育中贯穿始终的训练方式。只有具有良好的乐队音响感知度,才能对管弦乐队的组织特征、音色表现以及技术规则等了如指掌,才能了解乐队音响效果的样式和配置,进而才能体会乐曲所迸发出的真切感情。因此,应当培养学生对于乐队部分与整体演奏的听觉感知,加强对听觉感知与记忆力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尽可能的去体验乐器的单音以及不同演奏技巧产生的音色,加强对乐器演奏技术的细节控制,熟悉乐器不同音色的表现力。

保证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一味的接受课堂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去应用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演变为与语文数学一样的应试,这完全违背了当初学校设立音乐教学的目的。单纯的依靠课堂学习和收听达到接受音乐的目的,存在各种局限,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组织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避免过于单调代办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课堂的积极性,达到管弦乐音乐教学的目的。

注重对音乐的感受的表达。音乐作为情感输出的一种方式,每首曲都有其特定的意境和感情。管弦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每首曲意境和感受的表达,引导学生对于曲作者情绪的共鸣,使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结合起来,触发对作品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各个时期和阶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其中的创作思维,模仿-练习-分析-练习……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理解的作品,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理解,对于管弦乐队整体的演奏和创作风格大大有益。

总之,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无论是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还是经典管弦乐曲的欣赏,亦或是管弦乐的课堂教学问题,都应该考虑学生这一既具有局限性有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各学校对于音乐的教育更加重视。音乐课堂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开展不同器乐教学活动、组织校园管弦乐队等。通过组建管弦乐队以及音乐课堂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各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为培养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本文针对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无论是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抑或是经典管弦乐曲的欣赏,都应该考虑学生这一既具有局限性有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群体。校园管弦乐队的组建应从校园管弦乐队的组织管理、校园管弦乐队乐器的编制和校园管弦乐队的训练三个方面重点考虑,选择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组建策略。而关于管弦乐的经典曲目的赏析,应该考虑不同学生阶段的难易程度,需从整体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面进行尽可能全面的鉴赏。而关于管弦乐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仍需注意加强学生音响听觉感知建立、保证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结合、注重音乐表达等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对管弦乐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加强管弦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和渗透。

[1]齐磊.管弦乐队发展史概况[J].演艺科技,2015(5):25-29.

[2]陈萌.浅议管弦乐与管弦乐团的诞生发展[J].戏剧之家,2015(3):61-61.

[3]王娜.西洋管弦乐队概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194-194.

[4]张旭.高校学生管弦乐队组建之难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戏剧,2009(2):137-138.

[5]刘晖.对管弦乐法课程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部分现象与问题的探讨与解析[J].乐府新声,2007(1):41-44.

猜你喜欢

管弦乐队管弦乐乐队
花的乐队
梦想乐队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中国梦”的音乐阐述
——《逐梦——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
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在北京举办
管弦乐队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