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6-03-02黄亚林王欢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3期

黄亚林 王欢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农业资本投入量都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农业劳动投入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反向相关性,且东中西部之间存在差异。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发展能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农业经济增长 新常态

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经济增长源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将商贸流通业发展引入经济增长问题中来也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何永达(2012)利用浙江省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分析农村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浙江农村流通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但是促进效应不显著,农村流通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商贸流通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关于商贸流通业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全国以及区域间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加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资本和劳动力,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发展能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制

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农产品运输设施、农产品交易设施和农产品储存设施三条途径,提升农产品市场交易能力,进而影响农产品市场范围和农业劳动分工程度,最终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如图1所示。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农产品运输设施-农业经济增长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农产品运输设施的数量和运输效率,而数量充足且效率优越的运输设施能够加快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产品需求,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销量,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生产产值增加,最终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农产品交易设施-农业经济增长

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市场,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农产品交易市场一般分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其都是农产品交易设施不可或缺的,这两个部分的协同运作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其中,批发市场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流通效率,而零售市场则决定了农产品从零售商到消费者手中的效率。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建设,加快农产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速度,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农产品储存设施-农业经济增长

农产品储存设施可以在农产品的产量因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产量不稳定,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时,对农产品进行储存,起到调节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作用。同时农产品储存设施能够对农产品进行长时间的保存,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储存设施的建设和储存技术的提高,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商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1.模型建立。C-D生产函数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广泛使用,在经济增长分析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其基本函数形式为:Q=AKαLβ,其中Q是总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和结构等影响因素,K和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α、β为参数,并满足0<α,β<1。本文主要研究农业经济的增长问题,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并加入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发展,同时考虑到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因此加入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投入相关控制变量。

综上所述,在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下加入相关变量,改变相关参数,并对方程两边取对数,得到本文的最终模型:

LnAGDit=β0+β1LnMDDit+β2LnKit+β3LnLit+εit

其中,AGDP为农业增加值,β0为常数项,MDD表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K为农业资本投入,L为农业劳动投入,ε为误差项。

2.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本文通过以上建立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商贸流通业发展和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验证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否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需要和数据可得性等因素,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说明和衡量指标如下:农业经济增长的指标(AGDP)选用农业增加值,进一步根据行业数据可得性,选用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进行衡量;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标(MDD):采用批发、零售业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来衡量;控制变量为农业资本投入(K)、农业劳动投入(L),关于变量的详细说明见表1。

数据采用2006-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均来自2007-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地区统计年鉴和国研网数据库。为消除价格因素,利用GDP平减指数对各省历年农业增加值和批发、零售业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调整为2006年的不变价值,农业资本投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定基指数进行了调整。

(二)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分为全国层面和东中西地区层面,利用面板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农业经济增长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系。在运用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检验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时,全国整体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东中西地区在经过豪斯曼检验后,得到同样的结论,所以本文只列出了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全国角度来看,批发、零售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系数为正,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批发、零售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农业增加值呈正向变动关系,批发、零售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每增长1%,则农业增加值增长1.05%,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显著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农业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即资本投入量每增加1%,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增加0.11%。同时,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一味地增加农业的劳动力并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批发、零售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系数大于劳动力与资本的系数,且数值相差较大,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劳动力与资本投入。从东中西部角度来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捷,商业繁荣,有利于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加速农业产品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商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产品商品化,因此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从各地区农业资本投入的系数可以看出,农业资本的投入对于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较大,这也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本的匮乏。各地区农业劳动力投入的系数与全国模型的系数一致都为负数,劳动力禀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这也是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投入与劳动投入相适应,盲目地增加各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新常态时代下应更注重技术的投入。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利用2006-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发展为解释变量,并加入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为控制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我国分成东中西部地区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即商贸流通业越发达,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同时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农业资本投入的提高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正效应,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本的投入量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而同样是传统农业经济增长要素的劳动力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这可能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次于东部,应该实施相关政策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综上所述,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加的新动力,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运输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大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的规模,进一步建设农产品分拣、初加工、包装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监测能力建设;再次要完善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机构,培育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方式,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降低农产品流通销售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最后应该减少农产品进入餐饮业的流通环节,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提高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快速对接,实现餐饮住宿业与农业经济协调增长。

参考文献:

1.孙静水,董亚娟.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

2.牛凯.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

3.鲍洪杰,刘德光,陈岩.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1)

4.李蕊.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23)

5.何永达.农村流通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

6.费清,卢爱珍.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机理及优化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