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行为跟进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2016-03-02陈晓灵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屯桥小学

新课程 2016年7期
关键词:预设平行四边形思维

陈晓灵(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屯桥小学)

如何运用行为跟进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陈晓灵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屯桥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动,它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尽管课前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课堂上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行为跟进策略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行为跟进策略;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力求得到新的发展。课堂教学虽然教前进行预设,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不可预设性。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行为跟进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在“意外”处“跟进”

许多教师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良,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千方百计地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提出始料不及的“亮点”问题或想法,像“我反对”“我喜欢自己的算法”“我认为这样做也可以”之类的话,教师应珍视学生这种积极思维的情势,把握适当的角度予以跟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老师本来设计第一部分:设疑引新,由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土地面积的大小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感觉设计很不错。没想到刚上课不久,学生说:“老师,我知道长方形土地和平行四边形土地面积一样大,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我们一听:完了,这节课主要任务就是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教什么。这可是一节镇公开课,听课的老师来自各个学校,这个学生也太不给老师面子了。这时老师就问:有多少同学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有一大部分学生举手,原来同学们知道有其他老师来听课,为了表现好一点,都偷偷预习过了。老师接着问:有多少同学知道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而不是两边相乘呢?话音刚落,只见刚才举得很高的手都放下了。这时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就要来研究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请同学们利用我们手中的工具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呢?这时全班同学都开始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最后得出好多种方法。课堂是学生探究、交流并构建数学的场所,我们教学必须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供亲身经历、理解感悟的学习平台,给他们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快乐地学习。

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对这意外及时跟进、调整,重构共建。

二、在“分歧”处“跟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全体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理不辩不明”,争论与辩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好似向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能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善于抓住引发争辩的时机,如学生理解错误时,表达不完整时;或人为制造机会,如教师故意露“拙”出“错”,有意推迟给出正确答案的时间,让学生大摆擂台,充分阐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应随机应变,择机“跟进”,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情绪更高昂,在气氛热烈的课堂中继续探索,继续创造,继续发展,使预设和课堂的生成达到了最佳点。

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先出示情境中的问题:小红去商店买一支圆珠笔和一本笔记簿。一支圆珠笔2.58元,一本笔记簿3.15元。小红一共用去多少元?原先预设学生可能把“元”作单位的价钱改写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也可能直接进行竖式计算。在实际教学时,学生首先提出把小数改写成整数计算的方法,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同意。但这时,一个学生说,这样算的结果是573,还要转化成5.73元呢。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及时引导:“是啊,差点忘了。看来这样算是可以的,就是有点麻烦。有更好的方法吗?”经过教师的鼓励,原来尝试用小数计算的学生踊跃地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顺利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从个体内在的变化分析,交流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看法:当观点被肯定时,会带着已有的成功体验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当观点被否定时,会想办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新的理由辩解,或变换角度重新思考,从“不平衡”走向“平衡”。

三、在“懵懂”处“跟进”

当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基本吻合时,教师可按照教学预设在“懵懂”处“跟进”。教师的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尝试冲动和创造精神,教师应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这道题老师还没有教,谁会算?”“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处于“愤徘”之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解决疑难的途径。

如,在“左右”教学中,“上、下楼梯靠右行”的理解,单从字面的理解,学生易认为都在右边那么不是相撞了吗?而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感知自己的右边,再旋转180度后自己的右边的方向是否相同,便请两小组学生演示:上楼梯的一队学生靠右走上,下楼梯的一队学生向右走下来,会相撞吗?通过学生演示发现都靠右行走,上、下楼梯不会相撞,也就明白了“靠右行”的道理,原本就是大人对左右的评定,因参照的主体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感觉,而学生通过亲历能有所感悟,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这里,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四、在“错误”处“跟进”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是无奈。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义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会发生错误和偏失,这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还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一可贵资源,把握适当的角度予以跟进,就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可以以这个错误为契机,营造动态,采用“跟进策略”,通过经营生成,变为“教学资源”,实现“柳暗花明”的境界。

五、在“创新”处“跟进”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创造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总之,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跟进策略”推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估算”时,教师通过媒体屏幕展示“阶梯教室”画面与题目:“阶梯教室每排坐22个人,共有18排,大约能坐多少人?”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一下子就列出算式,说出结果:“22伊18≈20伊20=400(人)”,可是正当老师兴奋之时,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我认为还可以这样做。”老师灵机一动,顺水推舟:“很好!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这个学生不等老师示意就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写下“22伊18≈20伊18=360(比360人多一些)”。自然师生均报以热烈的掌声。但老师受到该位学生的启发,又提问“还有不同想法吗?”结果一大片学生举手应答……像这样,由于老师的机智,采用“跟进策略”创造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

肖川博士曾赠言道:有新的地方就有发现,有了发现就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有爱,有爱就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有快乐!是呀,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教师如以敏锐的目光、灵敏的耳朵、敏捷的思维、机敏的口才跟进教学,那么课堂就会充满活力,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让我们快乐每一天!

[1]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2004(12).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2004-09.

[3]许道栋.快乐自主探究[M].教学月刊社,2005-07.

[4]毛建华.小学版教学月刊[M].教学月刊社,2005-07.

[5]王建新.新课程[M].新课程杂志社,2010-06.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预设平行四边形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