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2016-03-02李鸣雷刘萌娟余仲东

关键词:耳片草帘菌袋

李鸣雷, 刘萌娟, 余仲东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李鸣雷1,2, 刘萌娟3, 余仲东4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从黑木耳品种的选择、原料配方、菌袋制备、出耳管理、采收5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陕西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从出耳的方式把代料黑木耳栽培分为地栽式、层架式、吊袋式和地沟式栽培4种.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陕西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属于我国栽培最早或者说是世界栽培最早的食用菌之一[1],为我国传统的食用菌产品,不仅质地鲜脆、滑嫩爽口、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络、镇静止痛等药用价值,是一种优质食药用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陕西秦巴山区林木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很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是我国著名的黑木耳产区[2].陕南秦巴山区的黑木耳人工栽培最早可以追溯到满清中期,当地菇农一直有利用当地硬杂木进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传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究推广利用木屑、棉籽皮、玉米芯、麦草、豆秸、麸皮、米糠等农林有机废弃物代替段木进行黑木耳的代料栽培技术,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可以广泛利用多种农作物秸杆、木屑作为原料,既节约了大量的林木资源,而且不受地区的限制,山区、平原和城镇均可进行生产,为发展黑木耳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3],近年来,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在陕西发展迅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4-7].

1 品种与菌种

1.1 品种

陕西黑木耳代料栽培的主要菌株(品种)有:888、998-2、Au098、陕耳1号、黑菊8号、Au100、杂交22和杂交19等,这些黑木耳菌株具有早熟、品质优、产量高、颜色深、肉厚、抗杂、抗逆性强、商品率高等特点.

1.2 菌种

用于黑木耳代料栽培的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又分为固体菌种、液体菌种两种类型,具体需要根据栽培条件慎重选择.

2 原料与配方

2.1 原料

黑木耳属木腐类真菌,可以分解利用纤维素、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等多糖类大分子物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草、豆杆、麸皮、米糠等农林有机废弃物都可以作为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培养基原料,陕西许多地区也把苹果树修剪枝条、桑树枝以及柠条、沙柳等灌木枝条粉碎后用来栽培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一般主料木屑或秸杆粉碎颗粒直径要求在3~5mm,以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发育.

2.2 配方

列出陕西各地部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培养基配方,可以选择应用.

杂木屑(阔叶)84.5%、麸皮12%、石膏1%、豆饼粉2%、生石灰0.5%;

软杂木屑(杨、柳、椴树等)41.5%、玉米芯20%、松木锯末(曝晒处理)20%、麸皮15%、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木屑56.5%、玉米芯30%、麸皮10%、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0.5%;

豆杆71.5%、玉米芯或锯末17%、麸皮10%、石膏1%、生石灰0.5%;

玉米49%、锯末38%、麸皮10%、生石灰1%、豆饼粉2%;

杂木屑82%、麸皮14%、豆饼3%、石膏1%;

豆杆70%、木屑19%、麸皮10%、石膏1%;

棉籽壳50%、杂木屑35%、麸皮14%、石膏1%;

棉籽壳88%、麸皮8%、豆饼粉2%、石膏1拦生石灰1%;

木屑80%、麸皮15%、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2%;

玉米77%、麸皮18%、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2%;

豆杆86%、麸皮10%、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1%;

玉米45%、木屑(豆杆)44%、麸皮10%、石膏1%.

注意:以上配方碳氮比(C/N)为(25~30)∶1、含水量60%~65%,pH 8~9.

3 菌袋制备

3.1 拌料

拌料有机械拌料和人工拌料,首先,确定配方,按比例将主、辅料称好,先将辅料(麸皮、石膏、豆饼粉等)干拌3次,拌匀后再同主料木屑或秸杆混合,干拌3次充分拌匀,然后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溶于水中加入干料中,搅拌3次拌匀即可,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65%,再用试纸测定培养料pH值达到8~9.料拌好后,冬季闷堆1~2小时,夏季闷堆时间稍短一些,而且当天拌料当天装完,当天灭菌,谨防培养料变酸.

3.2 装袋

选用(15~17)×33×(0.04~0.045) cm聚丙烯折角袋,装袋前应检查袋子是否漏气,凡有破损、沙眼的塑料袋绝对不能使用,确保制袋成活率.装袋方法有机械装袋和手工装袋,装袋前先将塑料袋一头用塑料绳扎紧,火熔封口,防止漏气,然后将拌好的培养料装于袋内,中间用直径2 cm木棍打1孔至袋底,但以不扎破袋底为宜,套上项圈,盖上无棉盖或塞上棉塞.用绳扎紧袋口,再反折扎紧.无论采用机械装袋或是手工装袋,要求松紧一致,表面光滑平整,手握有紧实感,避免出耳时料袋分离,缩短菌袋寿命.

3.3 灭菌

灭菌方式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栽培生产常采用的是常压灭菌,即土蒸锅或移动式蒸气炉灭菌.为了防止袋子挤压变形,料袋分离,灭菌要将木耳栽培袋装入周转筐中,周转筐可用钢筋或木条制做,周转筐的规格应根据灭菌方式而定,一般每筐可装18~20袋为宜,必须准备足够的筐数,总筐数应是每次灭菌数的2~3倍.常压灭菌要求在5小时内温度达到100 ℃,维持12~15小时,再焖2小时后,打开灶门,待锅内温度降至60 ℃时出锅,可达到灭菌效果移入接种室.

3.4 接种

接种是黑木耳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接种成活率越高,成本降低,效益增加.否则成本加大,直接影响栽培产量和效益.当袋温降至30 ℃以下时,抢温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用直径2 cm接种棍在料袋表面打3~5个孔,用镊子镊取一块与接种孔大小近似的菌种,迅速接于孔内,料袋外表用菌种第一次封口,然后用封口胶带或石蜡二次封口.接种室必须提前打扫干净,每立方米用甲醛8 mL和高锰酸钾5 g或用硫磺20 g进行熏蒸消毒.待袋温降至30 ℃时便可抢温接种.接种方法有接种箱接种、接种器接种和超净工作台接种.

根据实际情况,群众中普遍采用接种箱接种.接种前必须把接种箱熏蒸消毒,菌种预热、表面消毒处理.将料袋、菌种、接种工具(摄子、接种铲、接种钩)等放入接种箱内消毒,每平方米用2 g气雾消毒剂,消毒30 min后方可接种.接种人员要有无菌操作观念,手进箱前和进箱后用75%的酒精拭擦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作表面消毒后,须经酒精灯灼烧待冷却后方可使用.严格按无菌规程进行操作,接种完后将菌袋搬入培养室养菌.

3.5 菌丝培养

养菌也是黑木耳栽培过程的又一重要环节.养菌室必须干净、避光、保温、通风.提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或硫磺粉进行熏蒸消毒.养菌阶段管理好,菌丝粗壮,菌龄适宜,培养出合格栽培袋,就为获得高产奠定了基础.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培养室,养菌室应具备干净、保温、避光、通风等条件,养菌室的墙壁地面要平整、光滑,以防刺伤菌袋,菌袋进入前养菌室要进行消毒,空间用硫磺熏蒸,地面撒生石灰,门窗要有避光设施.接种后的菌袋顺码于养菌室,高度8~10层,初期7~10天,接种点处于定植期,温度控制在25~28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定期检查菌袋,发现污染及时处理.当菌种定植,菌丝吃料三分之一,此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5 ℃,不能超过25 ℃,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及时翻堆“井”字堆放,高度6~8层,预留通风走道,同时每天应保持2次通风,每次1小时并注意观察,当发菌缓慢时,应及时扯掉接种孔封口,增加氧气,以后每隔7~10天将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养菌后期,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 ℃之间,严防超温烧袋,并加大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正常情况下,菌丝60~80天就可长满菌袋.

4 出耳管理

4.1 地栽黑木耳的管理

4.1.1 场地选择及耳床制作

栽培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远离畜禽和无污染源的场所.不同地势、场所、不同降雨量应做不同的出耳床,积水低洼地应做高出地面20~30 cm的出耳床,平地排水不利的地势,应做高出地面8~10 cm的出耳床.高出地面的耳床,应在耳床上建造高70~80 cm的小棚,上盖草帘或其他遮阳物,以利于保湿、保温,防止光线直射.排水良好的地势应做出比地面低20~25 cm的出耳床.耳床的长度不限,宽度1~1.2 m为宜.一般每平方米摆25袋,每亩留三分之一作业道,余地可摆一万袋.

4.1.2 划口地栽

菌丝长满菌袋后就可地栽,地栽前将耳床慢慢浇一次重水,使床面湿透,然后用1∶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消毒,并将草帘用甲基托布津溶液浸透,控净多余水分待用.

地栽方式有正栽(袋子口朝上地栽站立出耳)和倒栽(袋子口朝下倒立地栽出耳),若正栽时,取掉套环用纤维细绳扎紧袋口,并将袋口窝回再扎紧以防水分进入和串气,若倒栽时,取掉套环,将袋口拧紧倒栽出耳床即可.

划口前将栽培袋用1%的石灰水浸一下,待水分沥干后划口,注意不要将刀片反复消毒;不要在风雨天划口地栽;不要料袋脱离处划口;不要在室内划口;不要在污染处划口;不要在菌丝未长满处划口;不要在起褶处或原基形成处划口.要在料袋紧贴处划口,每袋呈“品”字型排列划8~12个“V”型口,口长1.5~2.0 cm,口深0.5 cm,口的角度以45~60 ℃为宜.边划口边地栽边盖草帘,严禁菌袋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之下.

4.1.3 出耳管理

(1)耳基形成期 地栽方法有集中催耳栽培法和一次性按每平方米摆25袋地栽两种.目前我区多采用倒栽集中催耳方法栽培.即栽培袋划好口后在出耳床中倒栽,袋间距1 cm,“品”字型摆,盖上湿草帘.这段时间要求出耳床空气相对湿度80%~85%,温度15~20 ℃,温度低于15 ℃以下,或遇雨天应用薄膜覆盖,若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可轻轻往草帘上洒雾状水.正常情况下,这一时期一般需7~10天.

(2)子实体分化期 由原基形成珊瑚状耳基,长至杏核大圆球以后,上面开始伸展出小耳片,称为子实体分化期.

耳基封住划口处,并分化出小耳片时,拉大袋间距,即袋与袋之间距离保持10 cm左右,按每平方米25袋,“晶”字型地摆,然后正常管理.

分化期要求耳床内温度15~25 ℃,湿度85%~90%,但仍是雾状水,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早晚揭开草帘预以通风,促使耳基分化,正常情况下,这时期需5~7天.

(3)子实体生长期 子实体长至杏核大小以后,边缘分化出很多个小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划口处已被子实体彻底封住.这时,耳床温度控制在使用品种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内,湿度控制在95%~100%,初期仍喷雾状水,随着耳片生长,应逐渐加大喷水量,待小耳片展开1 cm以后;可以直接往耳片上浇大水了.若遇雨天,可揭开草帘让雨水直接淋浇.管理后期要加强通风,夜间揭去草帘早上太阳出来时盖上草帘.每次大水量管理3~4天后停止浇水,早晨草帘迟盖,让袋子、子实体、耳床风干,使菌袋充分干燥2~3天,让菌丝有个休养生息的时间.经过几天的停水干燥,再恢复大湿度、大水量管理3~4天,使耳片充分展开.这样,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管理,木耳就可快速长大,这时期正常情况下需7~10天.

4.1.4 二茬黑木耳培育方法

将头茬木耳采摘后,使栽培袋、床面、草帘皆风干,10余天之后,在充足的散射光和良好通风条件下,使床面温度调控在25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若遇雨天用农膜覆盖,待耳芽长出后,按照头茬木耳管理方法,即可培育出二茬木耳.

4.2 棚架栽培黑木耳的管理

4.2.1 栽培场地选择

选择坐北向南、水源方便、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无污染源的场地,房前屋后、村边、果园、林间等均可建棚.

4.2.2 耳棚的建造

耳棚的大小要适当,一般600~1 000袋选建一个耳棚,操作方便,便于管理.以600袋为例,建长5~6 m,宽2.6~2.7 m,中央高2.2 m,两端高1.8 m成弧形.棚内中央留70 cm宽的人行道,两侧各1 m宽,设两排床架,床架材料用竹、木,每排床架5~6层,层高25~30 cm,作摆放菌袋用.有条件的可在棚内增设微喷设施,棚顶和四周用农膜覆盖,直盖到地面,并用土封严,在棚上面覆盖草帘或作物秸杆作遮荫保温用,草帘、秸杆的厚薄蔬密可随天气、菌袋子实体生长不同时期等情况随时灵活调节.

4.2.3 划口催耳

当菌袋菌丝发满应及时划口,划口催耳分室内和棚内,室内划口催耳,要有较好的散射光和控制温湿度的条件.划口催耳无论在室内和棚内,都必须进行划口前的环境消毒和防虫.划口用手术刀片或刮脸刀片都可,一次消毒后在菌袋表面按“品”字形排列划口,每袋划25~30个“V”形口,角度以45~60°角,角斜线长控制在1.5~2 cm即可,深度以0.5 cm为宜,这时直接上棚架或室内“井”字型堆放催耳.若室内划口催耳,当耳基出现时应及时上棚架.划口催耳期间温度调控在15~20 ℃,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80%左右为宜.

4.2.4 出耳管理

划口后约经10~15天耳基可封住划口线,当子实体长至杏核大小时,边缘分化出很多小耳片,这时温度应调控在20~25 ℃,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90%~100%,并逐渐加大喷水量,但仍是雾状水,切忌大水猛浇或直接喷水打落耳基,掌握好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午间高湿不喷的原则.以耳片湿润为宜,浇水时根据气温情况,可采用干干湿湿和干湿交替的办法管理,并保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用塑料膜罩棚的,每天必须通风2~3次,每次1小时左右为宜,约经10天左右耳片即可充分展开,当耳片背面出现银灰色时即可采收.当第一茬耳采收后,一周内切忌向菌袋直接浇水,然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85%,约需7~10天原基便可形成,当原基形成后,其管理办法按照第一茬耳管理.第三茬出耳管理仍按第二茬出耳管理技术即可.

4.3 吊袋栽培黑木耳的管理

4.3.1 催耳的场所和方法

催耳是将菌袋划口后,置于湿润、光照条件好、空气新鲜的环境下,促使耳芽大量发生.菌袋长满后,将菌袋仍放在原培养室的层架上,但必须开门窗,加强通风,增加光照,室温控制在18~20 ℃,刺激原基分化,经过2~3天,袋壁上有部分耳芽出现,即可进行划口催耳,这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促使耳芽大量发生,然后进行吊挂出耳管理.

或者菌丝长满后,即可在菌袋上划口进行催耳.催耳的场所可放在室内,也可放在室外的荫棚、树林地进行,先将地面平整,在地面上铺一层细沙,浇水湿润,再将划口的菌袋摆放在沙地上,覆盖薄膜保湿.要增大空气湿度,有充足的散射光照,在空气新鲜,通风条件好的环境,前3天不要掀动农膜,3天后每天揭膜通风2~4次,并轻喷雾状水保湿.7~10天在划口处有子实体原基发生,10~15天原基可大量发生,待耳芽大量发生后,进行吊挂出耳.

4.3.2 吊挂出耳

(1)出耳场地 吊袋栽培黑木耳,通常是将催耳后的菌袋置于空气湿度大、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水源近、远离污染源的环境下出耳.出耳的场地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简易荫棚吊袋出耳.

(2)耳棚、架的建造 无论采取室内、室外栽培,根据场地条件必须达到能够保温、保湿、通风、水源方便、易操作.栽培室(棚)布局以南北方向为宜,一般每20平方米可吊挂1 000袋.以竹、木作为棚架的立柱、横梁.室外棚长6 m,宽2.5 m,立柱长2.5 m,地下埋0.3 m,每隔2 m一个,上斜梁用铁丝固定.横粱长2.7 m,每0.3 m架一根并用铁丝固定,在横梁上系若干个尼龙绳供挂袋用.四周和顶覆盖农膜再用玉米杆或草帘遮挡,顶上用遮阳网遮阴,室内棚架的搭建与室外基本相同,根据房屋的大小用铁丝或竹、木搭横梁,高0.8 m,并留走道便于操作.

(3)挂袋 当耳芽大量形成后用绳子或“S”形铁钩将菌袋挂到横梁新系的绳子上每个绳子吊挂4~5个耳袋为宜,耳袋间距10~15 cm,上下层耳袋位置要相互错开,底屋耳攀离地面19 cm,中间留走道60 cm.

4.3.3 出耳管理

(1)保持湿度 菌袋催耳进入栽培室(棚)后,标志着木耳已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菌丝内部的生理变化处于整个生育过程中最活跃的时期,对水分十分敏感.所以吊挂后,应在地面浇一次重水,使之能保持室(棚)内所需空气湿度,子实体分化期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子实体生长期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95%~100%,喷水要采用喷雾的方法,对菌袋表面喷雾,每天喷水次数应根据天气、出耳情况以及湿度来决定,一般每天喷雾状水2~3次,气温高时,增加早、晚喷水次数和喷水量.喷水要均匀,使耳片湿透,切忌耳片干不干,湿不湿,连续喷3~4天,停水2~3天,使室(棚)、耳袋干燥,再加大喷水量,这样经过3~4次反复干湿交替管理,耳片就可完全展开.

(2)控制温度 出耳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5~25 ℃,最适温度为20~24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耳片生长.秋栽出耳期要采取保温、加温措施.春栽出耳后期,要采用加厚棚顶覆盖物、增加喷水并结合通风等办法降低室温.

(3)通风换气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低,但出耳期需氧量高,并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最为敏感,二氧化碳可以抑制木耳的生长.因此,袋栽黑木耳在室(棚)内栽培,应加强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废气,保持室(棚)内新鲜空气,特别是夏季,室(棚)内高湿高温,经常保持室(棚)内空气对流,不仅有利于黑木耳正常出耳和子实体生长,而且也是防止病虫害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

(4)增加光照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和一定量的直射光,在有一定光照的条件下,耳片肥厚、色深、品质好.室(棚)内吊挂袋栽培在充足的散射光条件下,力求增加一定的直射光,同时吊袋耳片生长期要相互调换位置,以调剂自然光照不足,提高木耳品质.

4.4 地沟吊袋栽培黑木耳的管理

4.4.1 修建地沟

在地势较高、无污染源、水源方便处,挖长2.5~3 m、宽1 m、深1.2 m地沟,将沟壁削平拍实,在沟底铺设3cm厚洗净的河沙,沙面撤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浸透沙面,在地沟内沿纵长方向放2棍长3~3.5 m的木杆,在木杆中间加一个支撑点,地沟上面用竹杆弓成圆型加盖草帘遮阴.

4.4.2 开口挂袋

菌丝长满袋后将菌袋移至室外阴凉处,经光刺激后,去掉项圈和棉塞用长1~1.2 m塑料绳扎袋口,每根塑料绳上扎2~3袋,为了便于移动,可扎活口,袋间距10~15 cm,用消毒的刀片在菌袋上划“V”型出耳口,用“品”字型排列,每袋10~12个口,再将系有绳的菌袋依次系在木杆上,每木杆可挂150~200个菌袋,挂袋时使菌袋所处的位置相互错开,保持5~10 cm距离.在管理过程中,每隔2~3天将上、下层菌袋相互调换一次,使保湿、受光均匀.

4.4.3 出耳管理

菌袋挂吊后,为保持地面湿润,每隔1~2天向地沟内灌一次清水,至少地面保持湿润或稍有积水为度.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地面水分蒸发仍不能满足湿度的要求,用喷雾方法向空间和沟壁喷水,降温增湿,夜间有露水直接掀去草帘,既通风又增湿度.

当耳片长到1 cm以上时,直接喷水于耳片上,并逐步加大喷水量,耳片充分展开时即可采收.采收时不留耳根,有耳根易导致杂菌污染,影响下批木耳的萌发生长.采耳后的菌袋应提升到距地面10 cm处,在阳光下风干菌袋,然后再放于地沟原处,按原方法进行管理,每隔10~15天,可采收一批木耳,能连续采3批.

5 采收

5.1 适时采收

当黑木耳子实体朵片充分展开、颜色变浅、菌褶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将要开始弹射孢子时,应当及时采收.

5.2 采收方法

采耳前2天要停止浇水,去掉草帘,让阳光直射菌袋和子实体,待子实体收缩发干时采摘.采摘时一手握住菌袋,一手捏住子实体根部,把子实体连根拔出来,用剪刀剪去子实体根部培养基.

5.3 加工制干

黑木耳采收后需要及时加工制干,制干一般采取自然晾晒的方法,也可以控温烘干.

[1]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355-360.

[2] 王建明.陕西宁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5(5):5-6.

[3] 姚方杰,张友民,陈影.我国黑木耳产业发展形势[J].北方园艺,2010(18):209-211.

[4] 姚方杰,张友民,陈影,等.我国黑木耳两种主栽模式浅析[J].食药用菌,2011,19(3):38-39.

[5] 富强,韦君,吴广成.黑木耳大棚挂袋出耳关键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35(3):83.

[6] 罗彩虹,王玲,李含毅.黑木耳露地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4):119-120.

[7] 叶岚.秦巴山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5(2):49-50.

[责任编辑 马云彤]

Cultivation Technique with Substitute Material ofAuricularia auricular in Shaanxi Province

LI Ming-lei1,2, LIU Meng-juan3, YU Zhong-dong4

(1.Institute of Soil and Vater Conservation, North 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2.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S&MWR, Yangling 712100, China;3. College of Agronomy,North 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4.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 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

In this paper,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with substitute material ofAuriculariaauricularis introduc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selecting of strains, compound design of medium, culture of fungus bag, cultivation of fruit body, and harvest of fruit bo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ultivation ways of fruit body,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with substitute material ofAuriculariaauricularar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types such as cultivation in the land, cultivation on the shelf, cultivation by lifted, and cultivation in the artificial digging.

Auriculariaauricular; substitute mater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Shaanxi province

1008-5564(2016)06-0064-07

2016-06-23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项目(NYKJ-2015)

李鸣雷(1967—),男,陕西靖边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应用真菌学研究.

S646.6

A

猜你喜欢

耳片草帘菌袋
草方格纵横向铺设机构设计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张采芹:草帘铺就幸福路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