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过”才能真正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片段和反思

2016-03-02李红

新课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平均分正方形动手

李红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

“做过”才能真正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片段和反思

李红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

以下是我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片段:

片段一:

师:在你们桌上有一叠图形,是给你们同桌同学一起使用的,请你们同桌互相合作,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学生操作活动。

生:老师,有问题,正方形的纸片只有1张,不够分。

师:你们在分圆片、三角形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啊?

生:没有。我和同桌每人分得圆片2张,每人分得三角形3张,每人分得长方形1张,可正方形只有1张,怎么分啊?

师:是啊,两人就只有1张正方形,你们说怎么办啊?

生:把它剪开,一人一半。

师:好,就照你们的办法分吧。

学生操作活动。

师:像圆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图形平均分成2份后还能得到几个,而正方形只有一个,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多少呢?

生1:一半。

在课前,我在每张课桌上准备了6个三角形、2个长方形、4个圆形和1个正方形,一上课,学生就对这些图形很感兴趣,开始分配,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过了一会儿,学生中就有人窃窃私语了,并且拿着那1张正方形纸互相看着,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终于,有学生提出正方形只有1个,不能分。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叫了出来,可以剪开一人一半。全班同学就这样操作了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非常激动和兴奋,体会到了分数产生的意义,并为认识打下了基础。

片段二:

学生操作活动。

汇报:

师:对了,一定要注意“平均分”。

师:非常好,你的方法与众不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1.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片段一中,学生在分图形时就非常感兴趣,遇到困难时,内心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积极思维,想出用剪的办法平均分成2份,这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按这个方法分好,不仅理解了分数来自于实际的需要,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片段一中,让学生讨论只有1个正方形怎么分?学生先猜测,再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在这个操作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大胆探索发现,1个正方形要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只能分得一半,而且要平均分就得对折,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启迪思维,培养情感。

3.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片段二中,学生在学了后,自己创造几分之一的分数时,要先观察黑板上是如何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形成的,再分析折纸时为什么要平均分,再比较自己创造出来的分数和黑板上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再猜测能不能创造出像这样不能简单用折纸方法做出的分数,最后验证,用尺量的方法做出了。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进行着有效的探索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曹亟植.学数的初步认识“两次教学实践与反思”[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3).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平均分正方形动手
我也来动手
剪正方形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这样做合理吗
剪拼正方形
教你学会平均分
动手画一画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动手演示找错因